形容團結的古詩
Ⅰ 有關團結的古詩詞
上下同欲者勝。 —— 孫武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軻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劉基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團結就是力量。——諺語
?3、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牆里,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腳踢開的。——艾思奇
?4、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俗語
?5、二人同心,其力斷金。——《易經》
?6、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呂氏春秋》
?7、民齊者強。——荀況
?8、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薛宣
?9、聰明人與朋友同行,步調總是齊一的。——法國諺語
?10、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於被征服。——伊索
?11、若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12、上下同欲者勝。——孫武
?13、共同的事業,共同的斗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奧斯特 洛夫斯基
?14、人心齊,泰山移。——中國諺語
?15、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三國.孫 權
?16、五人團結一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鄧中夏
?17、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 起,幾乎是萬能的。——美.韋伯斯特
Ⅱ 表示「團結」的古詩詞有哪些
1.二人同心,其力斷金。——《易經》
釋義:兩人心意相同,行動一致回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答斷金屬
2.五人團結一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鄧中夏
釋義:五人團結一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
3.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薛宣
釋義:只有寬容的心態才可以包容別人,只有厚重的品德才可以擔當大任
4.民齊者強。——荀況
5.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三國.孫 權
釋義:能把眾人的力量團結起來,統一指揮,就可做到天下無敵,能把眾人的智慧集中到一起,就可以不怕聖人,強過聖人,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Ⅲ 形容團結的古詩詞有哪些
一、款款揮來捶作片,團團結就寶珠圓。
白話釋義:誠懇指揮來打作片,團團結專結到寶珠圓潤。
朝代:元屬
作者:侯善淵
出處:《歸來曲》
二、陶陶團結氣和神。永樂天真有準。
白話釋義:陶陶團結神氣和氣生財,永樂天真有標准。
朝代:元
作者:王哲
出處:西江月 四方
三、團團結就玲瓏面。晃耀太虛烹玉霰
白話釋義:團團結到玲瓏面。閃耀太空煮玉霰
朝代:元
作者:侯善淵
出處:漁家傲·地魄天魂勤烹煉
四、益在哪?團結力。軍民團結如一人
白話釋義:增加在哪?團結力量。軍民團結如一人
朝代:現代
作者:毛澤東
出處:《雜言詩·八連頌》
五、及歸抵吾廬,保伍亦團結。
白話釋義:等到歸到我帳篷,保伍也團結。
朝代:宋
作者:五文
出處:《親舊問盜作詩四十韻以答之說要備野史之錄》
Ⅳ 關於團結的古詩
1、《睢陽嘆》明代:李東陽
將軍有齒嚼欲碎,將軍有眥血成淚。生為將星死為厲,盡是山川不平氣。
二人同心金不利,天與一城為國蔽。強兵坐擁瞋相視,孝子忠臣竟誰是。
千載功名亦天意,君不見河南節度三日至。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3、《秦風·無衣》先秦: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4、《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唐代:元稹
緣邊飽喂十萬眾,何不齊驅一時發。年年但捉兩三人,精衛銜蘆塞溟渤。
5、《謀攻篇 》作者:孫武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