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理故事
樓主想要的應該是 寓言哲理 。 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如:《亡鈇》、《攘雞》、《宋人揠苗》、《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的愚公,年紀將近90歲,面對著山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丘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呢?」眾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帶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余留的歲月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擔心什麼挖不平?」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這個故事從前也和別的普通寓言一般,鮮為人知。自從毛澤東主席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了這個故事後,就變得家喻戶曉。通過寫智叟的膽小怯弱反襯了愚公的堅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2、扁鵲(què)是古代一位名醫。有一天,他去見蔡桓侯。他仔細端詳了蔡桓侯的氣色以後,說:「大王,您得病了。現在病只在皮膚表層,趕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為然地說:「我沒有病,用不著你來治!」扁鵲走後,蔡桓侯對左右說:「這些當醫生的,成天想給沒病的人治病,好用這種辦法來證明自己醫術高明。」過了十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侯。他著急地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緊治療啊!」蔡桓侯把頭一歪:「我根本就沒有病!你走吧!」扁鵲走後,蔡桓侯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氣色,焦急地說:「大王,您的病已經進入了腸胃,不能再耽誤了!」蔡桓侯連連搖頭:「見鬼,我哪來的什麼病!」扁鵲走後,蔡桓侯更不高興了。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頭就走了。蔡桓侯心裡好生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您去看望大王,為什麼掉頭就走呢?」扁鵲說:「有病不怕,只要治療及時,一般的病都會慢慢好起來的。怕只怕有病說沒病,不肯接受治療。病在皮膚里,可以用熱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針灸;病到腸胃裡,可以吃湯葯。但是,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病到這種程度只能聽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請求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後,蔡桓侯的病就突然發作了。他打發人趕快去請扁鵲,但是扁鵲已經到別的國家去了。沒過幾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提示] 有了病,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認真真地改過。否則,一誤再誤,病情會越來越沉重,錯誤會越來越嚴重,以至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