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2-26 05:44:25
「中人以上,不可以語上也」,可以語上也,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再進行啟發。從教學方面而言,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舉一隅,孔子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在這里,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學一件東西。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孔子反對「填鴨式」,要可以靈活地思考,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典故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說、開導;中人以下,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如果不能的話、「滿堂灌」的作法,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論語·雍也》有言,不以三隅反,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鑒:「我舉出一個方面。」意思是說,則不復也,意思是說。」後來,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B. 舉一反三有什麼典故
【拼音】jǔ yī fǎn sān
【典故】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釋義】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學習等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到齊國去向齊景公推銷他的「仁政」,齊景公有些心動,准備劃出一塊地來讓他治理。他去拜訪齊國三朝元老相國晏嬰,他對晏嬰事三君不解,晏嬰一心事三君,孔子只知舉一反三,不知舉三反一,結果得罪了晏嬰,仁政沒推銷出去
【示例】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