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故事
A. 畢淑敏的故事是什麼
畢淑敏 - 主要經歷
鮮血凝成的友誼
畢淑敏曾經在西藏阿里做助理軍醫,有一次遇到一個病人病情非常嚴重,急需輸血,但在高原上輸血卻很危險,因為在高原的人紅細胞特別多,血液非常粘稠,阿里冬天又非常冷,血液從人體37攝氏度抽出來,一下子碰到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立刻就凝結了。畢淑敏經過大膽試驗,有一次竟抽出自己的血,輸入到病危戰士的身體里,結果沒有發生凝結。畢淑敏說:「那個時候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真的會有一種鮮血凝成的友誼。」
生死考驗,曾經想自殺
畢淑敏曾是到西藏阿里部隊的第一批五個女兵之一。在最寒冷的時候,部隊出去拉練,穿越無人區,翻過6000米的高山,女兵身背武器、彈葯、紅十字包,足有70斤重,一天要行進60公里。走了一半路程,她感受到來自全部感官的痛苦, 肺里吸不到一點氧氣,頓生自殺的意念,她攀上了很高的懸崖,但她最終還是沒有跳下去,因為她不想拖累別人,也許是出於生命的本能。後來她遇到了收容隊,並被告之,「你如果不快點走,你今天必然會凍死在這個山上」。畢淑敏機械地抬動腳步,在蒙蒙的月光下,走完了最後幾十里路,終於到達了宿營地。對她來說這是一次非常極端的體驗,因為堅持一步步向前挺進,她突然感覺自己的頭發都沒少一根。一個小姑娘,突然間對生命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感知和認識。
46歲時生命再次發芽
畢淑敏在30多歲的時候,轉業回到北京,是在一個工廠的醫務室工作,開始利用業余時間搞寫作並獲得了成功。可是在46歲時,她突然把寫作放下了,去北師大讀了心理學碩士。這時畢淑敏的兒子都已經上大四了。她剛開始學習很吃力,常常不合格,由作家、醫生一下子成了全班的差生了無疑讓她很沮喪。但她認真地分析和認識自己,找到哪些是自己的長處,哪些是自己的弱點,知道自己為什麼奮斗,當害怕、妥協等負面的情緒出現時,她不會焦慮,畢淑敏終於取得了碩士學位,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 為非典病人服務
作為一個有成就的醫生、作家和心理咨詢師,面對非典時畢淑敏說:「非典一開始,我比較相信我們老祖宗說的凡事遇則立,不遇則廢,我想我也會突然在什麼場合之下,被感染,如果隔離我的話,我能14天安安靜靜地讀書,也未嘗不是人生最特殊的體驗。」
她還寫了一篇文章叫《假如我得了非典》 ,文中充滿真情和幽默,很多朋友說她是烏鴉嘴,但也有朋友說,他本來很怕非典,看了這篇文章,就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我覺得非典突然的災難,一下子讓我們生命本身有了一種反思,對我們和親人的關系,對我們的生存都具有特別的意義。」畢淑敏以自己的態度和勇氣給人們以戰勝非典的信心。
B. 畢淑敏散文集故事梗概
畢淑敏散文
白雲剪裁的衣服
十七歲的女中學生從北京來到西藏,在雪山上學習醫學、射擊和獨立生活。
她曾背負武器、干糧、行軍帳篷獨自跋涉在無人區,也曾獨自騎馬渡過冰河為藏民送葯。
她曾在冰川上席地露營,也曾為犧牲的20歲戰友換過屍衣,清理流出腹腔的腸子,偷偷在他的衣兜里塞上幾塊水果糖。
她在高寒缺氧的雪山上熬制花生糖,熬出一碗純凈溫柔的好時光,她在哨所種植葵花,看著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葵花開出五分錢硬幣那麼大的小小花盤,又被忽如其來的冰雪封存結晶。在西藏的日子被她過得像藏族女孩手工製作的花圍裙般色彩斑斕。
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人間最珍貴,莫過少年心,畢淑敏與你分享私家青春記憶,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畢淑敏。願你所有負擔都將變成禮物,你所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願你以夢為馬,四海為家。
世界那麼大,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畢淑敏,1952年10月出生於新疆伊寧,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注冊心理咨詢師。
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歷任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等。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7年,畢淑敏以36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發廣泛關注。
著有《畢淑敏文集》十二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鮮花手術》等暢銷書。她的《學會看病》選入語文(人教版)5年級上冊第20課。
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昆侖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台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