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的故事
『壹』 AJ11背後的故事
Tinker在設計11的時候並不能確定飛人是否會穿著這雙籃球鞋,當時正是喬丹離開NBA,在美國職棒聯盟奮斗的悲傷歲月,9代剛剛成為了飛人沒有在籃球場上穿過的另類,喬丹本人也並不喜歡10代,即使在後來回歸賽場,那雙鞋仍然沒能成為他的一部分。
但是,當外界對Tinker的質疑聲不斷時,喬丹突然對世界宣布:「I'm back!」 那是1995年的3月18日,世界因為飛人的回歸而沸騰。第二天穿著45號球衣的英雄就回到了那個熟悉的舞台。
於是,Tinker和他的設計團隊都更加清醒的認識到,11代會是一個新時代的象徵,他更堅定了這雙鞋的設計。
這是籃球鞋歷史上,第一雙採用了漆皮設計的作品,它使得球鞋不易被拉抻,輕便而華麗,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亮麗的跑車外殼。鞋面的尼龍材質徹底減輕了整體負重,在AIR JORDAN系列的歷史上,又一款輕便的里程碑之作就這樣誕生了。
Tinker和設計團隊利用高速攝影技術捕捉喬丹在球場上的動作,逐幀放映並分析運動狀態下球鞋的變化,最終發現了問題,並確定要在鞋底加入全掌纖維碳板。
這種最初在橄欖球鞋上被應用的技術,有著防止球鞋扭曲和快速校正鞋底的功效,球鞋受力變形後,能夠很快恢復,並且給後衛們提供了更快的啟動速度,為了突出這一亮點,他們還決定鞋底再次採用水晶底的設計。碳纖維承托板也成為了日後頂級籃球鞋的標志。
以往的AJ系列對鞋帶的設計都沒下過太大功夫,他們似乎更關注鞋帶孔或是鞋帶扣。但是這次,革命性的快速系帶系統也被引入了11的設計中,穿脫變得十分方便。
毫無疑問,僅就設計而言,AJ11已經突破了傳統的籃球鞋理念,一款適合穿著、實戰、並且外形正點的經典籃球鞋就這樣誕生了。
(1)球鞋的故事擴展閱讀:
air jordan 11是喬丹公司設計生產的一款AJ籃球鞋,發售於1996年。該款運動鞋的設計靈感源於割草機外殼,採用sole氣墊,球場表現更好。
喬丹本人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的表達過自己對11代的情有獨鍾。
關於aj11的故事:
1、搶鞋幫
在多年之後的今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於11的完美表現,08年黑紅配色的11捆綁金扣12發售,再度引發了購買熱潮。很多人卻不知道,當1996年元年11代發售的時候,美國本土早就曾引發過更為恐怖的搶鞋潮。
由於首發的鞋子數量有限,當排隊數小時後仍未能拿到心儀鞋子的人們聽到球鞋售完的消息時,失望與憤怒的情緒漸漸蔓延向了無鞋一族。終於,一些瘋狂的球鞋FANS做出了搶劫的舉動。
警察對逮捕的犯人們進行審訊,許多人甚至表示只要能得到心儀之物,情願冒險。
2、45號飛人
喬丹本人最初看到11代時也立即被它深深的吸引,並且要求nike在當年的季後賽就為自己提供供比賽穿著的鞋款,喜愛之情,可見一斑。 我們所熟悉的飛人陛下,一直是那位身穿23號球衣的上帝使者,但是這雙11代當年卻因為出世時機特殊,孕育了鞋跟處綉著45字樣的sample版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air jordan 11
『貳』 鞋子的故事
[鞋子的故事]
偶爾看到三毛的散文集《背影》里的一篇文章《鞋子的故事》,感覺很是親切,便想起了我的鞋子與我,鞋子的故事。我喜歡白球鞋是從上小學時開始的。雪雪白的球鞋,常常洗,曬干後便是閃眼的白亮,襯上白襪子,真是非常清潔美麗的,走路的時候低頭一看,便覺得那白色在陽光下直晃眼,晃得人暈暈的,晃得整個世界都變得白花花的了。那走路的姿勢、步伐也優雅、輕盈起來了,自覺人格和靈魂都高尚純潔了些似的。小時候我的鞋子基本是這一種,上學的路也仍是那一條。小小的世界裡,除了家庭、學校外,任何都沒有接觸,中學生作文《鞋子的故事》。社會的紛繁復雜、人生的變化無常、歡樂和痛苦、相聚與別離,都是小說里看來的。我的生活,就像那雙球鞋似的——一片雪白。白色的鞋子我固然喜歡,但美中不足的就是它容易被污染,藏不住一點瑕疵,要保持它的潔凈並非易事。白駒過隙間,我已是一名高二的學生了,生活和想法都不再像從前那樣簡單,但我仍愛穿白球鞋。與從前不同的是,沒有人再像我那樣喜歡白球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驚訝和不解的眼神——為什麼我到現在還在穿著這樣過時的鞋子?那不足十元的價格,那樸素的式樣,怎麼會吸引我對它的情有獨鍾?我的回答只是淡淡一笑:「我喜歡」。是的,我喜歡白球鞋,我甚至幻想永遠做一個像它那樣純潔、誠實、簡單、自然的孩子;坦誠自己的一片雪白,隱不得污塵與陰影……沿著日出的方向,我卻清楚的看到,那個戴著紅領巾,穿著白球鞋的孩子,在那條熟悉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鞋子的故事〕【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