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故事
① 植樹節有那些有趣的小故事
313傾國傾城
採納數:33768獲贊數:626546LV20
擅長:學習幫助
向TA提問私信TA
1.沙俊其慶功栽楊
西周「常勝大將軍」沙俊其,每次打勝仗後,他都要下令將士們在獲勝的戰場上廣種楊樹,以示勝利。後來就連抓到的俘虜也要他們種樹,作為「同慶」活動。隨著他的不斷勝利,這種「慶功栽楊」發展到栽柳、植槐,後來,許多諸侯國受其影響,把這種植樹活動作為一種慶典延續下來。
2.董奉治病造杏林
是三國時的名醫,他規定,凡經他手治癒的病人,都必須種植杏樹。輕病者愈後栽杏一棵;重病者愈後栽杏五棵。在他的一生中,就這樣栽杏樹幾萬棵。至今,人們仍以「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佳話來贊美德高望重的醫生。
3.文成公主思鄉植樹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已成為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4.文天祥寓志植樹
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在家鄉植了五株柏樹,其中一株是尾梢入土,蔸根朝上倒栽。他說「吾異日大用,必盡忠報國,此柏當年也。」
5.隋煬帝為柳賜姓
隋煬帝下揚州時曾詔諭民間在運河兩岸栽柳,還賜柳樹姓「楊」。所以後來人們習慣稱柳樹為「楊柳」。
古代傳奇小說《開河記》記述,隋煬帝登基後,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就下令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種柳,並親自栽植,御書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
6.白居易與花木
唐代詩人白居易愛樹如寶。他被貶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種植花木,並賦詩詠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有買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詩中又說:「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遍後院,種柳蔭前墀。」
7.朱元璋與柿樹
據《燕京時餐記》載,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貧,經常挨餓。有一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走到一個村莊,看到一棵柿樹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頓。後來,他當了皇帝,忘不了柿樹的功勞,還念念不忘植樹造林,於是下令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要種柿、核、桃、棗;還下令安徽鳳陽、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株柿樹,不種者要罰。從此,安徽等地廣種柿樹。
8.諸葛亮與桑樹
諸葛亮在病危時給後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不僅是勤奮工作的典範,還是清正廉潔的典範。從「亮躬耕隴畝」(《三國志》)的記載看,成都的八百株桑樹,可能是他工作之餘親自栽種。
9.柳宗元美市容
柳宗元是一位親自種樹、並對種樹很有經驗的封建官吏。他任柳州刺史時,在自嘲詩中說「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中,對種樹的描述更具體:「手種黃柑兩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手種」,說明是作者親自種,後一句則描述了春天柑樹枝繁葉茂、一派碧綠的景象。這並非是詩人的藝術誇張,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中,對柳宗元注重修整市容、種植樹木花草的事跡均有記載。
柳刺史不但親手種樹,對種樹還很有經驗。「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這些話,是他對種樹能夠成活並生長良好的深切體會。
10.蘇軾植松樹
宋代文學家蘇軾,少年時就喜種松樹,在《戲作種松》中說:「我昔少年日,種樹滿松岡,初移一寸根,瑣細如插秧。」在他兩任杭州知州時,都曾在湖邊築堤種芙蓉、楊柳等樹。「楊柳滿長堤,花吹路不迷」。成為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使西湖增添了「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問柳花」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