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成語
⑴ 表示很相似的成語有哪些
大同小異、如出一轍、千篇一律、相差無幾、一模一樣
⑵ 描述很相似的成語有哪些
1、大同小異 【dà tóng xiǎo yì 】大體相同,略有差異。《莊子·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2、殊途同歸 【shū tú tóng guī 】 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周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3、刻木為鵠【 kè mù wéi hú】比喻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明·鄭瑗《井觀瑣言》第一卷:「揚氏《法言》、王氏《中說》,所謂刻木為鵠者也。」
4、名貿實易【míng mào shí yì】貿:齊等;易:變易。指名稱相似,實質不同。《商君書·開塞》:「二者名貿實易,不可不察也。」
5、文如其人【wén rú qí rén】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宋·蘇軾《答張文潛書》:「子由之文實勝仆,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
6、維妙維肖【wéi miào wéi xiào】肖:相似。形容描寫或模仿非常逼真傳神。清·馮鎮巒《讀聊齋雜說》:「形容維妙維肖,彷彿《水經注》造語。」
7、烏焉成馬【wū yān chéng mǎ】烏、焉、馬三字字形相近,幾經傳抄而寫錯。指文字因形體相似而傳寫錯誤。《周禮·天官·縫人》:「喪,縫棺飾焉」漢·鄭玄註:「故書焉為馬,杜子春雲『當為焉』。」
8、刻鵠成鶩【kè hú chéng wù】比喻模仿的雖然不逼真,但還相似。同「刻鵠類鶩」。清·卷鑫《<蔽廬叢志>序》:「又或食古如鯁,刻鵠成鶩。
9、分門別類【fēn mén bié lèi】分、別:分辨、區別;門:一般事物的分類;類:許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綜合。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徵分別歸入各種門類。清·梁章鉅《浪跡叢談·葉天士遺事》:「生平不事著述,今惟存《臨證指南醫案》十卷,亦其門人取其方葯治驗,分門別類,集為一書。」
10、天人相應【tiān rén xiāng yìng】指人體與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變化。《靈樞·邪客》:「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