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神話故事
Ⅰ 中國神話故事都有哪些
中國的神話故事內容豐富多彩,涉及范圍極其廣泛,如我們熟知的精衛填海、嫦娥奔月、雷澤華胥、龍伯釣鰲、嫘祖養蠶、愚公移山等等,這些故事為我們展現了精彩的神話世界,下面以這幾個故事作簡要介紹:
精衛填海
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它為了報復,決定把東海填平,於是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嫦娥奔月
漢族神話傳說中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後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葯。他的妻子嫦娥趁後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葯,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里度過。
雷澤華胥
相傳雷澤神剛烈威猛,專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龍身,居於昆侖山東南吳國西陲大澤之內,雷澤神得知女媧造人,並按女媧自己的模樣造了聖女,便懷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華胥一族所在,終於在昆侖東南相見。為試探心意,在華胥聖女行進的前方,用腳踏出了一個巨大的腳印,最終華胥走進雷澤神的腳印,有情人終成眷屬,誕下天帝伏羲。
龍伯釣鰲
傳說古代渤海東面有五座山,常隨波濤浮動。上帝命15隻巨鰲用頭頂著,山才固定不動。龍伯國有一個人由於出門要經過這五座山,覺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鰲頭頂著,就用魚餌將這鰲釣起,一連釣了六隻鰲,於是這兩座山就沉入大海。
嫘祖養蠶
相傳,五千年前,西陵有一女,名嫘祖。嫘祖心靈手巧,聰明能幹,她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並且大力推行此法,為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人們出於感激,就尊其為「先蠶娘娘」。後來,年輕英武的黃帝聽說了嫘祖的事跡後,心生愛慕之情,便娶嫘祖做了他的妻子。
愚公移山
《列子•湯問》記載:在冀州的南部,黃河的北岸,有兩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佔地方圓七百里,高有數萬尺,北山住著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年近九十歲,因苦於大山的阻塞,出行不便,於是他召集全家人要移走這座山。愚公一代又一代地移山,最終感動了山神,山神報告天帝,也使天帝動容,就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移走了兩座大山。
拓展資料
中國神話故事是中國古代人們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在勞動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一種文學樣式。它是人類幼年時期通過幻想對天地宇宙、人類起源、自然萬物、生命探索、部族戰爭、勞動生活的稚拙的解說。
中國神話故事展現了中國古代人們對天地萬物天真、樸素、真誠、美好的藝術想像,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中國神話故事在民間口耳相傳,它的神奇、瑰麗,反映出無窮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