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中國諺語故事

中國諺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2-19 03:34:27

❶ 中國古代諺語故事100字大全

歹馬也有一步踢的諺語故事:
有一天,一位城郊農夫到圩市賣菜,聽說傷馬很便宜,也去買了一匹,拉回家去。由於回家時天色已暗,他便把馬綁在豬圈裡,准備明天一早就把它殺掉。
這天半夜,有一個毛賊到村裡偷東西,聽見農夫家的豬圈裡有大豬嚎叫的聲音,走近一看,是一隻大肥豬。他高興地把豬圈門撬開。當他剛鑽進豬圈時,摸到那隻傷馬的尾巴。馬最怕有人揪尾巴,一覺得尾巴被抓住了,急急伸腿一踢,正好踢中毛賊的下身。小毛賊痛得哇哇叫。農夫一家人聽到了,馬上沖到豬圈,毛賊一看到有人來,便哀求:放我走吧,我以後不敢來偷東西了!」
第二天,這事傳開了,村裡的人說:「莫看這歹馬也有一步踢」。農夫也捨不得把馬殺掉、精心喂養,結果這只傷馬成了一匹壯馬。
這則故事說明,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點優勢,就不要小看或郫視他。

❷ 關於諺語的故事

1、倒楣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氣差。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重限制了知識分子聰明才智的發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為不易的。

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當地人稱之為「楣」。考中了,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做「倒楣」。

2、半吊子

半吊子、二百五流行甚廣的俗語。常指那些憨傻、缺心眼或行為魯莽之人。那麼,為什麼稱這些人半吊子、二百五呢?

原來這種詼諧的稱謂與古錢幣有關。古錢幣外園中間有方孔,曰「孔方兄」。古人為了便於數錢、付錢和攜帶方便,就用繩子從孔中把錢串起來,一千枚為一貫,後來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稱一弔。一千枚錢稱一弔,一枚錢又稱一個子,那麼五百錢就是半吊子,用半吊不夠一弔的數,比喻心眼不夠數。

五百即半吊,半吊的一半是二百五,比喻心眼更不夠數。所以一般人都很忌諱二百五這個數,如商品價格應為250的,標價249或251也不標250,發補助該發250的,發260也不發250等等。

由此可見,半吊子、二百五都是從錢引出來的,用來嘲諷那些智商低、行為魯莽做錯事的人。如某某半吊子,誰做了不應該做的事就:「你二百五呀!」等等。

3、馬虎

宋代,京城一位畫家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

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麼,他說是虎,小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此後,「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4、敲竹杠

近年來開車遇上「碰瓷」的新聞可是不少,「碰瓷」也可以用「敲竹杠」來描述。而「敲竹杠」的由來與走私竟有著密切聯系。

清代,朝廷嚴禁鴉片,各地水陸要塞均設卡檢查。某水運客商在毛竹剛生長時就剖開嫩竹,藏進煙土,躲避檢查。

一次,商船行至紹興碼頭,該關卡一名師爺走上船用煙竿敲得竹杠「咯咯」響,客商以為師爺看出了破綻,便掏出數兩銀子塞給師爺,請求不要再「敲竹杠」。從此,「敲竹杠」一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5、裝蒜

「你不要裝蒜」,是在找人算賬而對方裝糊塗時常用的詞語,那麼「裝蒜」源自哪裡呢?相傳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長得綠油油,便稱贊了一番。

翌年冬天去又去巡查,可惜這一季節青蒜尚未長出。為討好皇帝,當地官吏差人把許多水仙移植到一起,遠遠望去其葉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後果然贊不絕口,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遷。打這以後,人們就把弄虛作假或不懂裝懂嘲諷為「裝蒜」了。

❸ 中國民間故事諺語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