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的故事
1. 納蘭性德人生有哪些故事
納蘭性德影視形象轟轟烈烈的「紅學」研究已經進行百載有餘。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參與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進展。不但 毛澤東對《紅樓夢》研究有評述,就是前溯百載,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孫也側身其中。但凡研究「紅學」的人對納蘭明珠和納蘭性德都會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紅學家。當和珅進呈《紅樓夢》,乾隆讀後即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 一句話,把《紅樓夢》與納蘭家聯系起來。且不說此推論是否確鑿,天子首開一家之言,根據他的閱歷提示了兩事物間的聯系可能。納蘭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 康乾盛世」中人,相繼前後。他們的家世與經歷,有許多共同之處,是那個時期的政治、文化現象的集中反映。與曹雪芹
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宮禁,均為大內侍衛。據考,這種同事關系可能還非同一般。他們都極富文采,一個是滿洲貴族通過發奮勤學,成功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個是祖代家風,把成熟漢學帶入滿清皇朝。從兩個不同角度達到同工之妙,對滿漢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現在最能作證的便是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與隨康熙南巡駐蹕織造署的納蘭性德的詩文交往。納蘭有詞《 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此外還著文《曹司空手植樹記》。
同是帝王的近臣。納蘭是帝王身邊與文化人士聯系的橋梁紐帶,曹寅是外放江南任官,監視江南文人舉動,並為朝廷籠絡人才的密使。他們的作用不一樣,但目的與歸宿卻是一樣,都是清王朝進行文化統治的干將與助手。這便是他們在意識形態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職能方面的共同之處。
再者,納蘭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官僚世家。從龍入關,立有功勛,並數代承襲官爵,是功名奕世,鍾鳴鼎食之家。納蘭家不但是地道的滿州貴族,從血緣上與王朝有著復雜關系。曹家祖上是明朝遼東駐軍軍官,後降清改籍,入包衣列,屬帝王家臣。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乳母,曹寅當過皇帝侍讀(同學),曹雪芹的姐姐又是禮親王五世外孫、平郡王納爾蘇的王妃。曹家世襲 江寧織造達六、七十年。納蘭性德、曹寅與康熙皇帝是年齡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納蘭家與曹家不但在王朝關繫上,而且在家世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祖上都是從龍入關的老資格,並在清王朝定鼎華夏後發跡。兩個家族都有一定文化傳統,注重文化建設。明珠是滿漢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自已曾領銜主編過一批清初的大部頭書籍。他對自家子弟的文化進修、發展盡了心力。兒孫中有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有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還有喜讀書、善藏書的孫子 福格。而曹家祖上就是明朝遼陽駐軍的游擊銜炮兵教官,之後的曹家子孫均是文才出眾,並樂於廣交天下名士的官員。他們的祖上雖都是武官出身,但在文化的過程和完善文治的大形勢下,較早地順應這個趨勢,完成了這個轉變。詩書傳家,崇文重禮。
兩個家族都有著「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輝煌,都是「詩書簪纓之族」。但也都遭遇撤職抄家的厄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把一個封建王朝的政治斗爭與家族盛衰演繹得如此維妙維肖,再現得如此淋漓盡致。納蘭,王朝的政治風雲變幻深深影響著他們家族的命運。他們家族內部的矛盾發展,家勢的炎涼,也微縮、反映了王朝的興衰。它們互為影響,互為觀照。明珠與大多數封建官吏一樣,由於權勢漸重,也重蹈把持朝政,背公營私、貪財納賄覆輒,被御史參劾,遭撤職抄家的處分。他的府邸家園被另一個佞臣巨貪和珅看中,據為已有。而曹家赫赫近百載,卻被告挪用資財,出現虧空被撤職查抄,其織造之職被另一個叫隋赫德的貪官接替。這種陳陳相因並非以良繼莠,正是統治集團內部斗爭的結果。他們兩家都曾自覺不自覺地捲入宮廷權力斗爭,屬於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朋黨。納蘭性德大弟揆敘因在立儲問題上重提「八阿哥」,康熙震怒而被降職。雍正更是窮治政敵,降諭在揆敘墓碑上鏟去舊字,改刻「不忠不孝柔奸陰險揆敘之墓」昭示永久。曹家也因為立儲問題與皇八子、皇九子結為同黨,被雍正惡之,一除為快。因在江寧織造衙門旁萬壽庵發現曹家為允禟收藏鑄造的銅獅子,找著把柄削職為民,充軍發配,一捋到底。兩個家族同樣在封建制度迴光返照的「康乾盛世」里盡歷了榮辱盛衰的輪回。
2. 納蘭容若的生平故事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17歲入太學讀書,18歲中舉,22歲考取進士,被康熙授三等侍衛,以後升二等侍衛,再升為一等侍衛。他作為乾清宮侍衛,於皇帝左右,隨侍扈従,由於才華出眾,為皇上看重,有詞集《側帽集》、《飲水詞》刊行於世。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納蘭性德病故,享年31歲。納蘭性德20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 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不幸亡故。納蘭性德又續娶官氏。
納蘭性德有三子,長子富格為側室顏氏所出,次子富爾敦為盧氏所出,三子富森為沈宛出。其孫名瞻岱。北陵龍壁,納蘭揆敘,明珠次子,初為佐領、侍衛,後由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遷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隙光亭雜織》、《後識》。因為立儲問題使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傳遭責。至雍正朝其身後名份又進一步被貶,直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復。揆敘妻耿氏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繼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生耿氏。由於此種關系耿氏出入皇宮,上下以格格稱呼。耿聚忠因忠於清王朝,未參與「三藩之亂」,被加太子太保銜得善終。納蘭揆方為明珠三子,其妻為禮親王代善曾孫和碩康親王傑書第八女,是為郡主。揆方作為和碩額附(郡馬),其禮遇與公爵同。揆方夫妻雙雙相繼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後經康熙命均過繼給揆敘夫婦,並改名永壽、永福。納蘭永壽於十六歲任佐領、侍衛,正黃旗滿州副都統,禮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壽娶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後來做了乾隆弘歷的舒妃。納蘭永福與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內務府總管。他因與岳丈皇九子允禟的親緣關系,先後支持允禧、允禵謀取皇位,結怨於皇四子胤禛,成為雍正的政敵,為其所惡,被革職。後任盛京戶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納蘭瞻岱為納蘭性德之孫,官至乾隆朝正紅旗滿州副都統,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知。並追贈其父福格為光祿大夫正紅旗滿州副都統,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盧氏,生母顏氏也「並誥贈一品夫人」。納蘭家族因封建貴族制度而世代為官,並一度位極人臣,通過血緣、婚配等與清王朝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系。納蘭性德本人及胞弟揆敘和兒子福格均極具才學;父兄子弟所供職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構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會的縮影,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
PS:
建議閱讀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納蘭容若詞傳》,價格便宜比較全面,另外李雷的《納蘭容若傳》也不錯,就是比較舊,我在學校圖書館找到過。如果影視方面,建議看電視劇《煙花三月》陳浩民飾演納蘭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