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的故事
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為我們帶來重大用處的建設,比方說讓我們獲得知識的校園、為我們治病的醫院,專為老人提供的敬老院等。這全部建築,都是政府為了想讓我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好日子而建造的。
可建造這些需要用很多錢,政府卻有這些錢嗎?這些錢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結果後來才知道,在每個人或某個公司當中都政府都要按一定很少的比例來收。
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了爸爸的工資單,「稅金」一欄就扣了500多元,我嚇了一跳。我正想說些什麼,但是站在一旁的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說:「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如果沒有人納稅,國家就不會繁榮,中國就不會輝煌。」「可也不用交那麼多呀,一次交500多元。」我有點不高興了。「你這就錯了。」爸爸接著說:「每個人的工資達到一定數額時,就要納稅。如果你得到五萬元,就要交百分之二十的稅,也就是一萬元。」「哦,原來是這樣呀。但是有的人為什麼還要偷稅、漏稅或不納稅呢?」我問爸爸。「因為他們不想把錢交給國家,不想讓國家變的更繁華,更漂亮,更強大,所以他們就偷稅,漏稅,不交稅。」「哦,原來如此。那麼稅……」這次小小的談話,就證明了稅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是啊……中國是我家,依法納稅靠大家!如果沒有了稅收,我們便看不到「神州6號」和「嫦娥1號」那遙遠的太空之旅;沒有了讓深圳人民引以為豪的「地王大廈」,更沒有了讓我們中華人民心中就神聖的「天安門廣場」;沒有了稅收,也就沒有了學校、少年宮、公園……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積極交稅,為我們的祖國做出一絲貢獻,那我們的祖國的經濟發展就不用愁,我們的生活條件就能越來越好……
我們現在每個家庭的收入都不少,拿出一部分,交稅給國家建設,使生活條件差的家庭過得不好,何樂而不為呢?稅收能給廣大的人民帶來利益。也能使祖國更加繁華,更富強……我們大家應該明白,稅收是為了使全國人民過得更好啊!
有些人認為:我收入不高,才叫這么點稅,微不足道,國家又不缺這點錢,交沒交還是一樣!可是,我們中國上上下下這么多人口,如果每人都交這點錢,融在一起,齊心協力,就如海洋般巨大。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何況我們國家擁有超過一億三千萬的人口呢!
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自覺的納稅,中國一定會變的更加美麗,更加繁華,而且會有更多的外國人,外地人,來我們中國參觀、旅遊;還會有更多的人到中國這一大塊土地上來投資,建設的
❷ 我和稅法的故事,500字
很久以前我很喜歡讀書,特別是法律知識,因為我想當一名法律人士,來內打破這個不容平等的社會。後來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政府機關的稅務部門工作,做了一名科員,從此變與稅法結下了不解之緣。稅法是一門結合會計和法律的綜合體,你不能只懂稅法規定而不了解會計知識,會計作為一個基礎知識是每個財務人員索必備的,何況你是一個國家的會計人員呢,後來我就自學了會計基礎,然後是會計師,學習會計准則,現在我的書架上全部擺滿了會計書和稅法書。有了這些會計知識,我就開始仔細的研究稅法和會計的關系,發現其中有很大的關系,比如說稅法計算必須要拿會計上的數據做為支持,等等但是這也並不是全部都對的,稅法是以事實為依據的,他有時候也在糾正會計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做到實質課稅。
我越研究稅法,就對稅法越痴迷,後來辭職開了一家稅務事務所,開始了稅務等方面的工作,,,,哈哈大概就吹到這吧
❸ 稅收的故事
公元前271年,趙奢擔任當時趙國的最高稅務長官。趙奢在中國賦稅思想史上的主要貢獻,是他堅持以法治稅。他認為,以法治稅是以法治國的一項重要內容,破壞稅法會導致國家法制削弱,而國家的法制一旦遭到破壞,社會就會陷入混亂,國家就會衰弱,諸侯就會乘機進攻,政權就會滅亡。他指出:「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趙奢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他認為,稅法不僅平民百姓必須遵守,貴族官僚也必須履行其納稅義務,這就是執行公平。做到了執行公平,國家就會強盛,政權就會鞏固。趙奢掌管趙國賦稅期間,「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也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極為難得的執法如山的稅官形象。
朱元璋為了嚴肅茶葉專賣制度,增加賦稅,執法如山,就是附馬犯法,也是嚴懲不貸。
洪武末年,附馬都尉歐陽倫(安慶公主的丈夫)奉使至川、陝,眼見川茶私運出境銷售,可賺大錢,便利令智昏,自恃皇親國戚,不顧茶禁之嚴,派管家周保大做起私茶生意。對歐陽倫這種明目張膽的犯法行徑,邊疆大吏不敢過問,陝西布政使(相當於省長),還趁機巴結,要下屬為其"開放綠燈",並提供運茶車輛等種種方便。某次周保販私茶至蘭縣渡河,河橋司巡檢依法前往稽查,反被辱打。這位河橋小吏氣憤不過,便大著膽子向朱元璋告發了歐陽倫的不法行為。雖然歐陽倫是朱元璋的愛婿,但朱元璋懂得"有法必行,無信不立"的道理,知道不能私廢公法,便將歐陽倫賜死,將周保等誅殺,茶貨沒收入官。
唐太宗是唐王朝的主要開創者,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少有的一代明君,在位23年,實現了為後世稱道的「貞觀之治」。細讀史藉,就可看出他的文治武功,比秦皇漢武更加輝煌。唐朝的治國方略,典章制度,多是在他執政時制定的。唐朝享國290年之久,與他所奠定的基礎有著重要關系。他在治理賦稅力役方面值得稱道。
他看到隋煬帝在賦役法之外橫征暴斂,以致國亡身死的悲劇,非常注意堅持依法徵收,不準去外征斂。貞觀二年,他對朝集使說:「根據土地生產情況確定貢賦,已記載在從前的典章制度里,要用本州生產的物品來獻給朝廷。近來,聽說各州的都督、剌史追求名聲,本地物產,有的嫌其不好,越境到外地去尋求,互相仿效,成了風氣,很是擾民。應當改掉這種弊病,不得再這樣做。」按照當時的規定,男丁16歲以上至21歲為中男,不算成丁,不服兵役,成丁才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