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故事梗概
❶ 阿Q正傳故事梗概
寫於1921年的小說《阿正傳》,是魯迅改造民族靈魂的典範之作。魯迅說過,他寫《阿Q正傳》,「是想暴露國民的弱點」(《偽自由書·再談保留》),是想「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靈魂」(《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站在今天的角度,來審視主人公阿Q這一形象,我們不難發現,阿Q 實際上是一個舊時代中國農民的魂靈。
作品中的阿Q是一個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後的貧苦農民。在舊中國閉塞落後的農村小鎮未庄,阿Q貧無立錐之地,他沒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沒有固定職業,只能靠打短工為生,「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甚至失掉了自己的姓。當他有一次喝罷兩杯黃酒,說自己原是趙太爺本家的時候,趙太爺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給了他一個嘴巴,不許他姓趙。他終於被剝掉最後一件布衫,連戀愛的權利也沒有;在與趙太爺、假洋鬼子,甚至王胡、小D 的沖突中,他永遠都處於失敗者的地位。他的現實處境是如此悲慘之至,但他在精神上卻「常處優勝」,阿Q對自己的失敗命運和奴隸地位採取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辯護和粉飾態度。小說的兩章「優勝記略」,集中地描繪了阿Q這種性格上的「精神勝利法」:他常常誇耀過去:「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 其實他連自己姓什麼也有點茫然;又常常懸揣將來:「我的兒子會闊的多啦!」其實他連老婆都還沒有;或者「忘卻」:剛剛挨了假洋鬼子的哭喪棒,蒙受了「生平第二件的屈辱」,「拍拍的響了之後」,「似乎完結了一件事」,就忘卻一切而且「有些高興了」;或者向更弱者(例如小尼姑之類)泄憤,在轉嫁屈辱中得到滿足;或者自輕自賤,甘居落後與被奴役:「我是蟲豸——還不放么?」在這些都失靈之後,就自欺欺人,說一聲「兒子打老子」就「心滿意足的得勝了」,在自我幻覺中變現實真實的失敗為精神上的虛幻的勝利:「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你算是什麼東西!」甚至「用力在自己臉上連打兩個嘴巴」,「彷彿是自己打了別個一般」,也就心平氣和,天下太平。「精神勝利法」使阿Q雖受盡剝削和欺凌卻不能夠正視自己被壓迫的悲慘的地位。
作品突出地描繪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同時又表現了他的性格里其他許多復雜的因素。阿Q的性格是充滿著矛盾的。一方面,他是一個被剝削的勞動很好的農民,質朴、愚蠢,長期以來受到封建主義的影響和毒害,保持著一些合乎「聖經賢傳」的思想,也沒改變小生產者狹隘守舊的特點:他維護「男女大防」,認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裡人,因為他們把「長凳」叫做「條凳」,在煎魚上加切細的蔥絲;凡是不合於未庄生活習慣的,在他看來都是「異端」。另一方面,阿 Q又是一個失掉了土地的破產農民,到處游盪,被迫作為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並不佩服趙太爺,錢太爺,敢於對假洋鬼子採取「怒目主義」;還覺得未庄的鄉下人可笑,沒有見過城裡的煎魚,沒有見過殺頭。阿Q性格的某些特徵是中國一般封建農村裡普通農民所沒有的。既瞧不起城裡人,又瞧不起鄉下人;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境里的典型性格。出現在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一方面是外國資本主義勢力侵入後近代中國農村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的表現,另一方面也為阿Q本身的具體經歷所決定,魯迅從雇農阿Q的生活道路和個性特點出發按照自己藝術創造上的習慣——「模特兒不用一個一定的人」,遵循主體的需要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在思想熔鑄的時候,又突出了人物復雜性格的某一點,使其具有鮮明的精神特徵,從而成功塑造了一個舊時代中國農民的魂靈。
在小說中阿Q的精神勝利法明顯打上了近代社會急劇破產,不能掌握自己命運、又找不到出路的不覺悟的農村流浪雇農的階級烙印。小說對未庄典型環境的描寫,深刻地揭示出阿Q精神勝利法與支配著整個社會的封建傳統思想、封建等級制度的聯系,與小生產者的落後、閉塞、保守、軟弱地位的聯系,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阿Q是一個落後農民的典型。另一方面,阿Q的精神勝利法又是歷史上「兩次奴於異族」,在近代帝國主義侵略面前接連失敗的中華古國屈辱地位的產物,是一種喪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安於並掩飾民族落後與被奴役命運的民族精神狀態,即魯迅所說的「國民性弱點」。魯迅從他對中華民族歷史、現狀長期深刻的研究中,發現了阿Q精神勝利法是中華民族覺醒與振興的最嚴重的思想阻力之一,他的《阿Q正傳》正是對於我們民族最偉大的自我批判,並從這實事求是的清醒批判中尋求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阿Q正傳》的主旨及歷史價值正在於此。從這個角度看,毫無疑問,阿Q是中華民族中具有精神勝利法弱點的這一類人的典型,寫出了 「一個舊時代中國農民的魂靈」,具有十分廣泛的歷史概括性。
❷ 阿Q正傳的故事梗概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一部小說,它有力地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
內容簡介
第一章《序》:阿Q還沉睡在背景之中,也還沒有給予姓名。作者彷彿從傳說中發掘實際人物一樣。用考證學的方法描繪阿Q這個人物的輪廓。阿Q生活在叫做「未庄」的農村,連姓氏和身份都不清楚,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無足輕重的人物。作者把這樣一幅阿Q的素描留給大家之後,就退場了。第二章開始,為了設置阿Q活動的舞台,作者只是時常露一下臉,並沒有浮現表面。
第二章《優勝記略寫》:阿Q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給人家打短工度日。雖然常常被村裡人開玩笑,但內心他還反過來看不起村裡人。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頭上有一塊癩瘡疤。所以只要被人說道有關瘡疤的話題,他就發怒。大家覺得他的發怒很有趣,就更加開他的玩笑了。如果覺得對手弱,他就故意找茬吵架。但結果往往是輸。輸的時候對自己說:「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心裡充滿了優越感,如果優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個「能夠自輕自賤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滿意足了。有一次,他賭錢幸運贏了一回,不過好容易贏得很多錢卻被搶走了。這一次他覺得他真的嘗到了失敗的痛苦,於是就自己打自己,覺得好像自己打了對方一樣,又滿足地睡去了。
第三章《續優勝記略》: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陽下捉虱子,阿Q便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少,阿Q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便找茬打仗。但是卻輸給了以為不是自己對手的「王胡」。正在這時,「假洋鬼子」——錢太爺的兒子走過來了。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著走,可是今天阿Q正在氣頭上,為了撒氣,就罵了一句。於是遭到了少爺一頓哭喪棒的痛打。這時,小尼姑走了過來,這下好了,阿Q對她又是罵臟話又是掐臉蛋,終於覺得剛才的憋氣都散了,又充滿了自豪感。
第四章《戀愛的悲劇》:不過阿Q那掐過小尼姑臉蛋的手指總是有股滑膩的感覺,讓他總是念在心裡放不下。「斷子絕孫的阿Q!」——小尼姑的罵聲在耳邊揮之不去,他覺得自己是想女人了。於是他就勾引趙老太爺家的女傭吳媽,結果引起了混亂,被大家都知道了。阿Q的全部財產都被壓了,而且又向趙老太爺賠罪,才終於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