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鄉間的故事

鄉間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2-02 07:38:57

1. 關於鄉下人家的故事

故事導讀:關於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去上海,一個去北京的故事。

故事人物:兩個鄉下人

故事分析:人生的道路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假如」。也許正是緣於這種認識上的一念之差,才使世界上有了富翁與乞丐的懸殊。

說有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去上海,一個去北京。臨上車時卻改變了主意,原因是他們聽到有人議論: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要收費;北京人質朴,見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給舊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北京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去北京的人想,還是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賺錢,還有什麼不能賺錢的呢?

結果,兩個打工人臨時交換了車票——原打算去北京的人去了上海,去上海的人去了北京。

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不僅銀行大廳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商場里歡迎品嘗的點心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好,帶路可以賺錢,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給人洗臉也可以賺錢……只要想點辦法,干什麼都可以賺錢。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他從郊外弄來些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出售,一天就凈賺了五十多元錢。一年後,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門面。

後來,他見一些商店樓面亮麗而招牌較黑,立即辦起了一個專門擦洗招牌的小型清洗公司。如今,公司愈發紅火,業務也由上海拓展到杭州、南京等城市。

前不久,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卧車廂,向他要一隻空啤酒瓶,就在遞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為五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車票……

心得:(3個)首先,機遇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但機遇,又獨鍾情於那些能及時識別它並抓住它的人。「北京人」的質朴和「上海人」的精明,這樣的信息,兩個打工人是同時聽到的。但,原去北京的人認為「還是上海好,幸虧沒有上車,不然就真的失掉了一次致富的機遇」。他不僅及時識別了機遇,而且又及時地抓住了機遇——果斷決定改變初衷,毅然決然地去了上海。因此,賺錢的機遇才鍾情於他;相反,原打算去上海的人,卻認為:「還是北京好,即使掙不到錢,也餓不死。由於他不具備識別機遇的慧眼,當掙錢的機遇出現時,只能與之擦肩而過,失之交臂。

其次,一念之差,後果迥異。據說外國有位科學家曾經過上千次、數萬人的測試,結果表明:正常人不論高、矮,不論胖、瘦,其天生的智商和潛能大致相當。但是,就是這些「大致相當」的人在後天的實踐中,其結果卻參差不齊,懸殊很大。究其根源,往往懸殊就懸殊在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一念之差上。智、愚之間,成、敗之間,偉人與凡人,名人與俗人,往往是由認識的「差之毫釐」,導致結果的「謬之千里"。美國有位著名牧師內德.蘭賽姆,在他9 4歲臨終時留下這樣一句遺言:「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上將有一半的人成為偉人」。假如真有假如,相信那個「去北京的人」一定會重新選擇去「上海」。可惜,人生的道路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假如」。也許正是緣於這種認識上的一念之差,才使世界上有了富翁與乞丐的懸殊。

再次,真正成功者,必須膽識兼備,二者缺一不可。有膽無識者,只能是盲幹一番,干勁越大,只會離目標越遠;有識無膽者,只能是望洋興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指望天上掉餡餅,永遠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事實也是如此,那個「去北京的人」,雖然有進城打工賺錢的美好願望,可他未「進」之前,則首先考慮的是「退」,缺少的正是那種一往無前的勇氣和膽識。因此,最終「退」到靠人施捨的乞丐地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故事總結:人生的道路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假如」。也許正是緣於這種認識上的一念之差,才使世界上有了富翁與乞丐的懸殊。

熱點內容
南昌起義的故事 發布:2024-12-02 12:24:06 瀏覽:635
天平打一成語 發布:2024-12-02 12:23:08 瀏覽:776
英語的成語 發布:2024-12-02 12:22:33 瀏覽:95
韋成語 發布:2024-12-02 12:17:23 瀏覽:390
短篇鬼故事有聲 發布:2024-12-02 11:41:32 瀏覽:56
狐狸的寓言故事 發布:2024-12-02 11:40:51 瀏覽:51
猜成語乖人 發布:2024-12-02 10:57:07 瀏覽:277
什麼而來的成語 發布:2024-12-02 10:51:19 瀏覽:500
蛋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12-02 10:44:53 瀏覽:984
形容樹木茂盛的成語 發布:2024-12-02 10:43:11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