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故事
『壹』 關於乘除法的數學故事
蒲豐試驗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數學魔術家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台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鍾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工作到最後一天的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從小喜歡數學,而且非常聰明.1930年,19歲的華羅庚到清華大學讀書.華羅庚在清華四年中,在熊慶來教授的指導下,刻苦學習,一連發表了十幾篇論文,後來又被派到英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對數論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他特別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走遍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動員群眾把優選法用於農業生產.
記者在一次采訪時問他:「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後一天.」他的確為科學辛勞工作的最後一天,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21世紀七大數學難題
美國的克雷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眾多數學家評選的結果:對七個「千禧年數學難題」的每一個懸賞一百萬美元.
「千年大獎問題」公布以來,在世界數學界產生了強烈反響.這些問題都是關於數學基本理論的,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將對數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化產生巨大推動.認識和研究「千年大獎問題」已成為世界數學界的熱點.不少國家的數學家正在組織聯合攻關.可以預期,「千年大獎問題」將會改變新世紀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
卡兒,(1596-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他認為數學是其他一切科學的理論和模型,提出了數學為基礎,以演繹為核心的方法論,對後世的哲學.數學和自然科Х⒄蠱鸕攪司藪蟮淖饔謾?
笛卡兒分析了幾何學和代數學的優缺點,表示要尋求一種包含這兩門科學的優點而沒有它們的缺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用代數方法,來研究幾何問題--解析幾何,《幾何學》確定了笛卡兒在數學史上的地位,《幾何學》提出了解析幾何學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標志著解析幾何學的誕生,思格斯把它稱為數學的轉折點,以後人類進入變數數學階段.
笛卡兒還改進了韋達的符號記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數,用x、y、z……等表示未知數,創造了「=」,「」等符號,延用至今.
笛卡兒在物理學,生理學和天文學方面也有許多獨到之處.
韋 達
韋達(1540-1603),法國數學家.年青時學習法律當過律師,後從事政治活動,當過議會議員,在西班牙的戰爭中曾為政府破譯敵軍密碼.韋達還致力於數學研究,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 已知數、未知數及其乘冪,帶來了代數理論研究的重大進步.韋達討論了方程根的多種有理變換,發現了方程根與分數的關系,韋達在歐洲被尊稱為「代數學之父」.1579年,韋達出版《應用於三角形的數學定律》,同時還發現,這是π的第一個分析表達式.
主要著有《分析法入門》、《論方程的識別與修正》、《分析五章》、《應用於三角形的數學定律》等,由於他貢獻卓著,成為十六世紀法國最傑出的數學家.
高斯
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智力題,考智商.一共多少個方塊?
16+9+4+5+5+1=4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