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話的故事
Ⅰ 名人說話的藝術故事
1、一次,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麼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做牛馬, 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解釋成馬克思主義, 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2、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此語一出,語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面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美國官員的話里顯然包含著對中國人的一些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囿於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麼國威何在?周總理的回答讓美國人領教了什麼叫做柔中帶剛。
3、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 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 」
周總理聽後,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
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總理:你們中國人怎麼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總理說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4、英國首相威爾遜,在一次演講中,在剛剛進行到一半時,台下突然有個搗蛋分子高聲打斷了他:「狗屎!垃圾!」
威爾遜雖然受到了干擾,但他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說:「這位先生,請稍安勿躁,我馬上就會講到你所提出的關於環保的問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公開場合演講,從台下遞上一張紙條,上面只寫了兩個字「笨蛋」。
丘吉爾知道台下有反對他的人等著看他出醜,便神色從容地對大家說:「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忘了寫內容。」
5、春秋時,齊國的晏子經常勸諫齊景公。一次,齊景公的一匹愛馬暴死,齊景公大怒,命令手下把養馬人用刀肢解。這時,晏子剛好在齊景公身旁,見刀斧手持刀而進,便問齊景公:「堯舜當年肢解人時,從誰的身軀開始的?」
齊景公忙顧左右而說到:「從自身開始。」於是下令不肢解養馬人。他聽出晏子是在委婉地批評他,但又不願赦免養馬人,就說:「把他下獄吧!」晏子說:「好,但先讓我代您說說他所犯之罪,這樣才能讓他心服。」
齊景公說:「可以」。晏子就開始歷數養馬人三大「罪狀」:國君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了,這是死罪之一;死的是國君最喜愛的馬,這是死罪之二。
你讓國君因為一匹馬而殺人,百姓聞知,必定怨恨國君,鄰國聞之,必輕視我們的國家,這都是因為你使馬死了造成的,你當死罪也。來人,將其下獄!」齊景公明白了道理,說:「把養馬人放了,不要因此傷害了我的仁政。」
晏子的會說話既救下了養馬人,又讓齊景公認識到了仁政的重要性,還沒讓自己的老闆生氣,可見晏子是個會說話的人。
Ⅱ 求關於溝通的小故事若干。
1.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
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
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
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
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
(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里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
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從這篇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管理者平時最好用簡單的語言、易懂的言詞來傳達訊息,
而且對於說話的對象、時機要有所掌握,有時過分的修飾反而達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2.一名主持人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
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
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麼要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1. 聽話不要聽一半;2. 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3.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
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
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
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
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
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
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拓展資料:
1、借傘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沒有雨傘,有人建議說:子夏有,跟子夏借。
孔子一聽就說:不可以,子夏這個人比較吝嗇,我借的話,他不給我,
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給我,他肯定要心疼。
啟示:和人交往,要知道別人的短處和長處。
不要用別人的短處來相處和考驗,否則就會友誼不長久。
2、停車
瑞典沃爾沃總部有兩千多個停車位,早到的人總是把車停在遠離辦公樓的地方,天天如此
問:「你們的泊位是固定的嗎?」
他們答:「我們到的比較早,有時間多走點路。
晚到的同事或許會遲到,需要把車停在離辦公樓近的地方。」
啟示:多為別人著想時,路才會走得更遠。
3、合作
一日,夜深人靜,鎖叫醒了鑰匙並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為主人看守家門
而主人喜歡的卻是你,總把你帶在身邊,真羨慕你啊!」
而鑰匙也不滿地說:「你每天待在家裡,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
我每天跟著主人,日曬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羨慕的是你!」
一次,鑰匙也想過一過安逸的生活,於是把自己藏了起來。
主人出門後回家,不見了鑰匙,氣急之下把鎖給砸了,並順手扔進了垃圾堆里。
進屋後,主人找到了鑰匙,氣憤地說:「鎖也砸了,現在留著你還有什麼用呢?」
說完,把鑰匙也扔進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鎖和鑰匙,不由感嘆起來:「今天我們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
都是因為過去,我們沒有看到對方的價值與付出,
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彼此斤斤計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啟示;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相互的,互相爭斗,只能是兩敗俱傷
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賞、相互團結、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贏。
Ⅲ 中外名人說話的小故事
中國名人:
1、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2、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3、孫敬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國外名人:
1、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2、卓別林
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制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著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著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著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為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才那隻!
3、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Ⅳ 關於語言智慧的故事
1、英國著名劇作家肖伯納到莫斯科旅遊,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聰慧的小女孩,十分投緣,便站在街頭天南地北的和她聊了很久,臨分別時,肖伯納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肖伯納聊了很久。」
小女孩看了他一眼,也學著他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你和漂亮的蘇聯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 小姑娘眼裡沒有尊卑貴賤之別,讓人忍俊不禁。
2、國共兩黨談判期間,國民黨代表在以周恩來、王若飛為代表的中共代表團義正詞嚴、咄咄逼人的氣勢下,理屈詞窮、惱羞成怒:「和你們共產黨談判真是對牛彈琴。」「對,牛彈琴!」巧妙的反戈一擊,不僅充滿機趣,也包含智慧。
3、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了一部著名諷刺作品《鍍金時代》立刻引起轟動,在記者招待會上馬克·吐溫不禁脫口說道:「美國國會議員中有些人是狗婊子養的」。報上連篇累牘加以報道。有些美國議員紛紛抗議,要求馬克·吐溫在報上公開道歉。
馬克·吐溫答應了,於是在報上公開發文:「日前,小的在宴席上信口雌黃,說美國國會議員中有些人是狗婊子養的,議員先生們對此大加問責,細細考慮,此言確有不妥,現修改如下:美國國會議員中有些人不是狗婊子養的。」
4、唐伯虎為一老婦祝壽,兒女歡天喜地,恭請唐伯虎為之寫祝詞,伯虎也不推辭,提筆寫道:「這個婆娘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婦臉現怒色。
「九天仙女下凡塵」,老婦由怒變喜。「生下兒女都是賊」,兒女皆驚,恨上心頭。「偷來蟠桃獻至親」,結語一出,眾人歡娛。真是一波三折,充滿機變,令人嘆為觀止。
5、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盡管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歡他。有一次,一個紳士見到安徒生,譏笑他:「安徒生,你腦袋上面的玩意兒,能算個帽子嗎?」「你帽子下面的玩意兒,能算個腦袋嗎?」語氣一致,詞語移易,令人為之捧腹。
Ⅳ 七個關於有效溝通的哲理故事有哪些
有效溝通是企業經營管理和我們個人在社會生活經常需要遇到的基本問題。人與人之間要達成真正的溝通並不是一件易事。以下一些簡潔而寓意深刻的故事,可能比我和其他溝通專家所著的專業文章對你更直接,更具有震憾作用和啟發意義。
1.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里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管理者平時最好用簡單的語言、易懂的言詞來傳達訊息,而且對於說話的對象、時機要有所掌握,有時過分的修飾反而達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2.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麼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1.聽話不要聽一半。2.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3.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A問:為什麼?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准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B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只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4.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5.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6.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她已厭倦抗爭和奮斗,好象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隻鍋里倒入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里的水燒開了。他往一隻鍋里放些胡蘿卜,第二隻鍋里放只雞蛋,最後一隻鍋里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侵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有說。
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父親在做什麼。大約20分鍾後,他把火閉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後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里。做完這些後,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靠近些並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他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殼剝掉後,他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雞蛋。最後,他讓她喝了咖啡。品嘗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生問到:「父親,這意味著什麼?」
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之後,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臟。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臟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之後,它們倒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7.有一個人因為生意失敗,逼不得已變賣了新購的住宅,而且連他心愛的小跑車也脫了手,改以電單車代步。有一日,他和太太一起,相約了幾對私交甚篤的夫妻出外遊玩,其中一位朋友的新婚妻子因為不知詳情,見到他們夫婦共乘一輛電單車來到約定地點,便沖口而出地問:「為甚麼你們騎電單車來?」眾人一時錯愕,場面變得很尷尬,但這位妻子不急不緩地回應答:我們騎電單車,因為我想抱著他。內部溝通:如何避免「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