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勤儉故事
Ⅰ 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個村子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版兒住過。
村子裡沒有權水井,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後,鄉親們在井旁邊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拓展資料
《吃水不忘挖井人 》是一篇記敘文,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小學語文教材 [1] 。作品講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沙洲壩時帶領人們深挖水井的故事,表達對先人的感謝與敬佩。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這是一句多麼熟悉、多麼親切,又是多麼讓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話。多少年來,當我們沐浴著太陽的光輝,當我們放聲歌唱幸福的時候,就會想起毛主席這位傑出的領袖,就會想起他披肝瀝膽、嘔心瀝血、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不朽功勛。
Ⅱ 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低於30字。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Ⅲ 有關名人勤勞節儉的故事
故事一:
毛澤東主席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
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
故事二:
周恩來總理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他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
故事三: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
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是「夠穿了」。
故事四:
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故事五:
朱德的飲食非常簡單。據他的廚師回憶,工作日里,康克清在機關食堂吃飯,在家吃飯的只有朱德自己。每頓的飯菜只不過是一碗米飯、三盤小菜、一個湯。三盤菜里,一盤半葷半素的菜,一盤素菜,還有一盤常常是他親手腌制的泡菜。湯就是普通的雞蛋湯或青菜湯。晚飯就更為簡單。
有時來了客人,最多是讓廚師多做一兩個菜,從不鋪張浪費。朱德曾經告誡廚師:「我們這些人過去都是農民,是吃粗糧、小菜長大的,身體也很健康。
我不讓你每天做大魚大肉,不是怕花錢,主要是要養成儉朴的習慣,一切從六億人民出發,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生活水平之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朱德終其一生都在堅守和倡導的優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