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成語
A. 《論語十則》中有哪些成語
成語:三省吾身
【解釋】:〖釋義〗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成語:一日三省
【解釋】: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成語:溫故知新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成語:見賢思齊
【解釋】: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處】:《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成語:三人行,必有我師
【解釋】: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語:擇善而從
【解釋】: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語:任重道遠
【解釋】: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成語:歲寒知松柏
【解釋】: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出處】:《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成語:歲寒松柏
【解釋】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操的人。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解釋】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出處】《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成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解釋】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處】《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成語:學而時習之
【解釋】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出處】《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