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飯的故事
⑴ 一些關於食物的故事
1、青稞酒傳說。
青稞酒是藏族人最喜歡的一種飲料,其原料多為青稞。青稞酒有兩種,一種是呈黃色的「窮」,一種是無色低度經過蒸餾而成的「阿讓」康區藏族飲酒還有許多講究。飲酒前,先斟一杯酒來敬神,既獻新,或以右手無名指蘸酒彈三下敬天地、父母、同伴,飲酒時必唱敬酒歌以助酒興。
一些人對敬青稞酒與敬茶持有相同的看法。但牧民的說法是:在從未斟滿杯中飲酒的人會有女兒,如果被杯中的酒正好滿至杯口,則意味這個人會有兒子。
2、食肉的傳說。
藏族喜食肉,僅僅是由於蔬菜難以大量生長的地理環境造成的。同時,他們還沒有忘記食肉極大的罪孽,特別是吃長著犬齒的水牛肉和當天宰殺的牛羊肉,因為食它會使人失去轉世的機會,讓其在地獄中生活,世世代代受到懲罰。
3、烤肉傳說。
藏族人認為烤肉,特別是直接用爐火的火苗烤肉會激怒灶神。這樣做的人將因受到懲一般來說,藏人避免直接在火上烤肉。
4、吃大蒜的傳說。盡管添加大蒜會使食物鮮美可口,但藏族人認為,吃大蒜之後七天內不宜參拜寺廟和其他聖潔之地,因為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清除大蒜惡臭。
5、敬茶的傳說。
給某人敬茶時,如果杯子裝不滿茶,藏人普遍認為,從這個杯中飲茶人總愛在背後說敬茶人的壞話。茶裝得太滿也有說法,斟茶人對敬茶人不滿的表現。
同時,用破碎、缺裂的碗或茶杯敬人是不吉利的表現。如果斟上的茶恰好滿到杯口,則認為是個好預兆頭,即這個人之間的友誼是真誠的。藏人認為在他人家中做客只飲一碗或一杯茶是不吉利的,總是要飲上兩碗或在杯中稍加一點以除掉晦氣。
⑵ 有關食物的歷史故事
1、東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一月三日(1089年),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2、太白鴨和李白
唐代詩人李白小的時候跟父親就住在四川,直到25歲才離開四川。在四川的時候他很愛吃當地名菜燜蒸鴨子。後來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寵愛,入京被封為翰林學士。他以年輕時吃過的燜蒸鴨子為藍本,做了一道蒸肥鴨獻給玄宗,玄宗非常欣賞,將這道菜賜名為「太白鴨」,一直延續至今。
3、西施舌和西施
傳說在春秋時,越王勾踐藉助西施的美色消滅了吳國,然後越王想接西施回國,但是越王的王後因為嫉妒西施的美貌,害怕她回來之後受寵,便找人將西施沉於江底。西施死後化為這貝殼類「沙蛤」,期待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盡訴冤情,人們就把這類貝殼做成菜取名西施舌。
4、餃子和張仲景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向窮人舍葯治傷。他的葯名叫「祛寒嬌耳湯」,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一起煮熬切碎後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
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5、光餅和戚繼光
福建福安一帶有一種地方名吃叫光餅,說起光餅的歷史,還得從戚繼光抗倭說起。當年倭寇猖獗,行跡不定,忽而蜂擁登陸,忽而呼嘯而去,還不時黑夜偷襲,殺人放火。戚繼光率領義兵追殺捕剿,貴在神速,對埋鍋造飯,總嫌拖延時間,但又想不出另外的辦法。
有一次,戚繼光行軍途中,有一個老農獻上許多中間有個小孔,外邊放芝麻的咸餅,以作慰勞。並且說:「別看這餅光光的,它可以用繩子穿著帶在身邊,餓時撕下,就可充飢。」戚繼光連聲稱贊說:「老伯伯,你想得真周到,真要謝謝你了。有了這光餅,以後行軍不會再耽誤時間了。」
消息傳開,各地百姓都爭先做光餅獻給軍隊,「光餅」的名稱便從此流傳了下來。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繼光餅」,這種叫法如今在福安等地依然保留著。
6、貴妃雞和楊貴妃
一日,唐明皇與楊貴妃飲酒取樂。楊貴妃喝的爛醉如泥,突然撒嬌道:我要飛上天!玄宗以為她要吃什麼「飛上天」,於是命廚師做一道「飛上天」菜獻上來,這讓廚師們很無奈。
忽然一位廚師急中生智說:「買幾只童子雞來,斬下翅膀,燜煮熟爛,不就是『飛上天』嗎?」當把這道菜呈上來後,楊貴妃吃了一口,連聲稱贊:好吃,真好吃!因這道菜貴妃極愛吃,於是就有了「貴妃雞」的美名。
⑶ 關於餐飲之禮的小故事
請您先吃(一)
中午放學回到家,小華按按門鈴,奇怪,怎麼沒人開門呢?他用鑰匙開了門,發現爸爸、媽媽不在家,桌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小華,奶奶得了重感冒,我們陪她去醫院了,一會兒就回來。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帶著奶奶回來了,小華趕快過去攙扶奶奶,關切地問道:「奶奶,您好點兒嗎?您先在床上躺一會兒,我去給您倒杯水。」奶奶微笑著誇獎小華:「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飯了,小華主動地幫著盛飯,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這可是小華最愛吃的菜了,他把這盤菜端到了奶奶跟前,奶奶說:「這是專門為你做的」。小華說:「您是長輩,該您先吃。」奶奶高興地笑了。媽媽不停地往小華碗中夾排骨,小華說:「媽媽,老師說,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有利於健康,而且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媽媽聽了,對爸爸說:「咱家的小華懂的真是越來越多了。」
您們也一起來吃吧(二)
有一次,明明過生日,請了十多個同學來他家玩。當開飯時,明明第一個沖到了桌前坐下,看著滿桌的好菜,正准備大吃一頓。這時一個清脆、悅耳的聲音劃過他的耳邊:「叔叔、阿姨,您們也一起來吃吧!」他抬頭一看,原來是他們班的「文明禮儀小標兵」周悅同學,大家也都用贊賞的目光看著她。這時,他才發覺,只有他一個人坐上了桌,頓時,他的臉立刻變成了「火燒雲」。是啊,應該懂禮貌,先讓長輩入座,學校老師不都是這樣教我們的嗎?於是,他立刻站起來,低著頭使勁地把爸爸、媽媽推到了桌前,和他們一起吃了來。
不管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在自己家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吃相是對自己文明形象的一種嚴格要求,我們理當向不文明吃相等生活陋習宣戰。希望我們同學在今後用餐的時候,不僅要吃出健康,吃出營養,更要吃出文明,吃出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