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愛國故事
A. 肖邦的事跡有哪些
小故事〈一〉
肖邦十六歲時,進入華沙音樂院就讀。 次年蕭邦到奧國首都舉行演奏會,此次音樂會相當成功。評論雖然指出肖邦的演奏缺乏充沛的音量,可是對他纖細的觸鍵和靈巧的指法都相當欣賞。對於他自己譜寫的作品,也認為極具才華。
肖邦所寫的「芵扎特唐喬望尼主題變奏曲」(Op.2) 立刻引起浪漫運動驍將舒曼的注意,他在此曲的樂譜寫下這樣的名句∶
「諸位請脫帽,天才已出現!」
小故事〈二〉
一八二八年秋天,有一輛驛馬車,從柏林趕往波蘭首都華沙,中途跑到一個小鎮時,不料馬蹄脫落了,馬車無法繼前進。馬車夫只好帶客人們走進一家客棧休息。
這家簡陋的旅館中,有一台相當古舊的鋼琴,琴蓋上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突然有一個老人喃喃埋怨說∶
「真是糟糕,不知道等多久才能再出發。」
他又指著鋼琴問道∶
「有誰會彈鋼琴嗎?請彈點音樂,放鬆一下大家的心情吧!」
聽到這句話,一位十八歲的青年就走到前。
接著,他就不慌不忙地把雙手放到鍵盤上。
從古舊的鋼琴上居然瀉出這麼優美的琴聲,大家都訝異不已。
不一會兒鋼琴四周己圍滿一堆人,這個年輕人,就彈得更起勁,更為精彩,使人們深深著迷。
最後一曲彈完後,老人就面露笑容對年輕人表示∶
「我是退休的老風琴師,在我漫長的生涯中,還不曾聽過這樣傑出的鋼演奏。如因莫扎特還活著而且聽到這個演奏,他一定會緊握你的手說∶『你是我 的繼承者!』
年輕人愉快地以優美、高貴的聲音答說∶
「承蒙您的誇獎,實在不敢當。我叫費德利克‧弗朗梭瓦‧蕭邦。」
這件軼事,發生在蕭邦十八歲時。
肖邦就在這一年的九月十二日,載譽榮歸。
就在這個時候,蕭邦開始為初戀而煩惱。
他所愛慕的姑娘,就是華沙音樂院聲樂系的女生康絲丹奇亞‧葛拉德柯芙絲卡。
一八三零年三月里,在寄給好友狄都斯的信中他說∶
「我很感傷,因為我已墜入情網。我每夜都夢見她的倩影,但還不曾和她交談過一言半語。當我思念她,輾轉難眠的夜冕,寫下協奏曲中的慢板樂章。」
這就是F小調第二鋼協協奏曲的甚緩板第二樂章,有人把這個無比綺麗的樂章叫做「愛人的畫像」。
肖邦離開祖國後,這樁愛情就中斷了。一年後,康絲丹奇亞更嫁給一個商人,不久卻雙目失明。
~革命練習曲~
當肖邦和好友第二次來到維也納後才發現情況完全 改變了。非常不幸的是,正好在這時候,華沙發生了暴動。由於波蘭對俄國宣戰,和俄國有同盟關系的奧國,也開始敵視波蘭人。
肖邦不得不離開決定到巴黎或倫敦謀求機會。
在前往巴黎的中途,九月八日到達德國的斯圖加特時,突聽到華沙被俄軍攻佔的消息。
這時,肖邦無比悲憤,於是注入他澎湃的愛國情懷,流著熱淚,在鋼琴上敲打般嬋出無比淚昂的音樂,用來抒泄內心的苦悶與憤怒感人肺腑的「革命練習曲」就這樣產生了!
~鋼琴詩人~
一八三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肖邦在巴黎舉行第一次演奏會。這時前來聆聽的,只是逃亡到巴黎的窮波蘭人,收入很少,可是肖邦需要用錢,流亡到巴黎的窮同胞,幫不上忙。為了生存,蕭邦考慮坐船前往美國。
不過,成名的機會就在這時出現。在拉土維爾伯爵的安排下,蕭邦有機會在眾族面前表演,當晚所有的貴族,都被肖邦的即興演奏深深著迷,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演奏終於告一段落後,大家都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不斷稱贊他。
一夜之間,肖邦就變成巴黎的寵兒。不僅不再鬧窮,大量的金錢還滾滾而來。
這時候,肖邦已經和舒曼成為兩大浪漫主義音樂的作曲家,此事要歸功於拉吉維爾伯爵的友情。
[ 波蘭才子 ]
一、又一個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個伯爵夫人的庄園宅地的三間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間,有著白色的牆和發光的天花板,有掛著雪白薄沙窗簾的窗戶,寬大的窗檯上,倒掛金鍾和天竺葵生氣勃勃地開著花。房屋裡面擺著沉重的紅木傢具、許多書架和一個白柱式火爐,在天冷的時候,裡面的松木劈啪作響,發出芳香的熱氣。三間房子中最大的一間裡面擺著鋼琴。有別於其他神童音樂家的是,少年肖邦並不喜歡那架鋼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師是個奇怪的人物,他總是穿著淡黃色的大衣和褲子、漆皮長靴以及顏色華麗但很俗氣的背心,據他說這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最後一個國王的所有物。他總是帶著一支長鉛筆,常用來敲那些遲鈍和不守規矩的學生的腦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歡上了鋼琴,而且彈得非常美妙,於是少年肖邦逐漸以「第二個莫扎特」而聞名華沙。在十歲時,他被帶去在一個大歌唱家面前彈奏,歌唱家聽後非常高興,送給他一塊手錶。不久以後,俄國沙皇聽見他演奏,當即以一個鑽石戒指作為贈品。當時的歐洲報紙上有這樣一句話:「上帝把莫扎特賜給了奧地利,卻把肖邦賜給了波蘭。」當肖邦還很小,不會記譜時,他就能編出一些小品來,讓老師為他寫在稿紙上。後來肖邦在父親教法文的華沙學會里學習了作曲和其它課程。當他十七歲時,終於離開學校獻身於音樂。
二、「從一而終」的愛國音樂家
肖邦是終生獻身於一種樂器的第一個作曲家。甚至連李斯特這位鋼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轉而為全部管弦樂隊創作作品,因而當他的鋼琴作品為管弦樂隊重新改寫的時候,它們聽起來一樣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並沒有試圖在鋼琴上模仿管弦樂隊。他用鋼琴比別的任何樂器都能更好地表現音樂。不論肖邦的作品節奏是什麼——是圓舞曲還是波蘭的瑪祖卡舞曲或是波蘭舞曲——那旋律幾乎總是用簡單的ABA三段體歌曲形式。他的音樂同貝多芬的奏鳴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詩不同於莎士比亞的一出話劇一樣。肖邦在維也納舉辦了兩次成功的音樂會,然後想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上去求名。在華沙開了三次告別音樂會後,他就出發了。當他還沒有走出多遠的時候,他的老師和過去的同學們攔住他的馬車並唱了一首為了向他致敬而寫的大合唱。然後他們給他一個裝滿了故鄉泥土的銀制紀念杯,希望他永遠在人們心中
B. 外國愛國人物及事跡
一、鋼琴家蕭邦「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後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行的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隻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
這只銀瓶一直伴隨著他19年。1849年秋天,蕭邦病重垂危。臨終前,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
四、女貞德(一譯冉·達克。法國的女英雄、軍事家,天主教的聖人(女的稱為聖女)。出身農家。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平民組成的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被稱為「奧爾良姑娘」,成為法國人民愛國斗爭的旗幟。最後由於封建主出賣,被擒並被處決。
五、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正是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發展殖民主義,瘋狂侵略貧窮落後國家,肢解被侵略國家並對被侵略國家和民族進行殘酷地壓迫和剝削。
這一歷史背景決定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愛國主義思想,就是支持並號召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為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2)肖邦愛國故事擴展閱讀:
林肯
亞伯拉罕·林肯(英語:Abraham Lincoln,1809.2.12-1865.4.15),美國政治家、思想家。第16任美國總統,其任總統期間,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度,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但南北戰爭之後北方有幾個支持聯邦政府的州卻仍被林肯允許可繼續保有奴隸制度。林肯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
內戰結束後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個遭遇刺殺的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曾位列最偉大總統排名第一位。也是當今評出的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其他2位為喬治·華盛頓、富蘭克林·羅斯福。)
美國線上曾於2005年舉辦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林肯被選為美國最偉大人物中的第二位。 說話、辦事老實、公正。公眾稱他為「誠實的老亞伯」和「偉大的解放者」。他說自己永遠是鞋匠的兒子。
參考資料:
網路-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