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名人故事
① 養成好習慣的小故事(150字)
1、祖逖
晉代的祖逖小時候是個不讀書的淘氣包。進入青年,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國,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在24歲的時,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答應,仍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而且還有著共同的理想: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祖在夢中聽到雞鳴聲,他把劉叫醒,對他說:「咱們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
年復一年,從未間斷。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受到帝王的欣賞。祖被封為鎮西將軍;劉做了都督,實現了他們報國的願望。
2、愛迪生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3、魯迅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4、陳景潤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分珍惜時間,他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間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讀讀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就是這樣掌握的。
5、齊白石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他非常珍惜時間,從不浪費時間,他一直用一句警句來勉勵自己,這句警句就是:「不教一日閑過」。怎樣才算是在一天中沒有閑過呢?他對自己提出了一個標准,就是每天要揮筆作畫,一天至少要畫五幅。雖然他已經90多歲了,但他還一直堅持這么做。
有一次,齊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學生來給他過90歲生日,在喜慶的氣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後一批客人送走。這時他想,今天五幅畫還沒有完成呢,應該作完畫再睡覺,於是他拿起筆作畫,由於過度疲勞,難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勸阻下,他才去休息。
第二天,齊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壞身體,都勸他再多休息會兒,可齊白石卻十分認真地說:「昨天客人多,我沒有作畫,今天可要補上昨天的『閑過』呀!說完他又認真地作畫了。
② 關於習慣的名人例子
1、古時有個孩子名叫匡衡,他從小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因為家境貧寒,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為了讀書,匡衡偷偷鑿通了鄰居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
由於從小養成了勤奮好學的好習慣,他長大以後成為了一名知識淵博的大經學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
2、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他非常珍惜時間,從不浪費時間,他一直用一句警句來勉勵自己,這句警句就是:「不教一日閑過」。怎樣才算是在一天中沒有閑過呢?他對自己提出了一個標准,就是每天要揮筆作畫,一天至少要畫五幅。
雖然他已經90多歲了,但他還一直堅持這么做。有一次,齊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學生來給他過90歲生日,在喜慶的氣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後一批客人送走。
這時他想,今天五幅畫還沒有完成呢,應該作完畫再睡覺,於是他拿起筆作畫,由於過度疲勞,難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勸阻下,他才去休息。
第二天,齊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壞身體,都勸他再多休息會兒,可齊白石卻十分認真地說:「昨天客人多,我沒有作畫,今天可要補上昨天的『閑過』呀!說完他又認真地作畫了。
3、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
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4、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5、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③ 關於好習慣的名人事例
1、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2、蒲松齡草亭路問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3、陶弘景菜園求學
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
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雲亦雲。
4、齊白石不教一日閑過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他非常珍惜時間,從不浪費時間,他一直用一句警句來勉勵自己,這句警句就是:「不教一日閑過」。怎樣才算是在一天中沒有閑過呢?他對自己提出了一個標准,就是每天要揮筆作畫,一天至少要畫五幅。雖然他已經90多歲了,但他還一直堅持這么做。
有一次,齊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學生來給他過90歲生日,在喜慶的氣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後一批客人送走。這時他想,今天五幅畫還沒有完成呢,應該作完畫再睡覺,於是他拿起筆作畫,由於過度疲勞,難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勸阻下,他才去休息。
第二天,齊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壞身體,都勸他再多休息會兒,可齊白石卻十分認真地說:「昨天客人多,我沒有作畫,今天可要補上昨天的『閑過』呀!說完他又認真地作畫了。
5、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
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④ 古人好習慣的事例
1、 孔子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
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2、孫敬好學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3、王羲之堅持不懈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國晉朝的一位大書法家,被人們譽為「書聖」。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王羲之練字專心致志,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吃飯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結構,不斷地用手在身上劃字默寫,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
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裡洗筆,不知用了多少墨水,寫爛了多少筆頭,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
4、齊白石不教一日閑過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他非常珍惜時間,從不浪費時間,他一直用一句警句來勉勵自己,這句警句就是:「不教一日閑過」。怎樣才算是在一天中沒有閑過呢?他對自己提出了一個標准,就是每天要揮筆作畫,一天至少要畫五幅。雖然他已經90多歲了,但他還一直堅持這么做。
有一次,齊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學生來給他過90歲生日,在喜慶的氣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後一批客人送走。這時他想,今天五幅畫還沒有完成呢,應該作完畫再睡覺,於是他拿起筆作畫,由於過度疲勞,難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勸阻下,他才去休息。
第二天,齊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壞身體,都勸他再多休息會兒,可齊白石卻十分認真地說:「昨天客人多,我沒有作畫,今天可要補上昨天的『閑過』呀!說完他又認真地作畫了。
5、歐陽修借閱典籍
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
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