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盾的成語
⑴ 帶盾字的四字成語
1矛盾相向:
【讀音】máo dùn xiāng xiàng
【釋義】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初若矛楯相向,後類江海同歸。」
2矛盾重重:
【讀音】máo dùn chóng chóng
【釋義】重重:很多。指很多矛盾
3磨盾之暇:
【讀音】mó dùn zhī xiá
【釋義】暇:閑暇,餘暇。指在戰爭的餘暇。
【出處】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王蘭泉》:「先生從征九年,雖羽書旁午,然磨盾之暇,馬上吟詠,窮廬誦讀,無一日廢也。」
4自相矛盾
【讀音】zì xiāng máo dùn
【釋義】矛,長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1.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後抵觸,不一致。2.也指同夥間的相互爭吵或沖突。
【出處】《韓非子·難一》
5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讀音】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釋義】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出處】《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望採納,謝謝
⑵ 盾的成語有
盾的成語 :
自相矛盾、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矛盾相向、
磨盾之暇
⑶ 盾字的四字成語
自相矛盾、磨盾之暇、矛盾相向、矛盾重重、鬻矛譽盾
一、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解釋】: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自】:秦 韓非《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稱贊他說:『我盾堅固,沒有人能穿的。』又稱贊他的矛說:『我的矛的利益,在萬物沒有不穿的。』或者說:「用你的矛來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不能回答了。」
二、矛盾相向 [ máo dùn xiāng xiàng ]
【解釋】: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初若矛楯相向,後類江海同歸。」
【譯文】:當初如果矛盾相對,後一類江海一起回家
三、磨盾之暇 [ mó dùn zhī xiá ]
【解釋】:暇:閑暇,餘暇。指在戰爭的餘暇。
【出自】: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王蘭泉》:「先生從征九年,雖羽書旁午,然磨盾之暇,馬上吟詠,窮廬誦讀,無一日廢也。」
【譯文】:先生從征九年,雖然書信繁忙,但磨盾的時間,馬上吟誦,窮廬誦讀,沒有一天停止了
四、鬻矛譽盾 [ yù máo yù dùn ]
【解釋】:鬻:賣;譽:贊美。自相矛盾,不能兩立。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是楚人鬻矛譽盾,兩難得而俱售也。
【譯文】:這個楚國人賣矛盾好評,兩個難得而都賣了
五、矛盾之說 [ máo dùn zhī shuō ]
【解釋】:中國戰國時期韓非提出的一種邏輯學說。韓非雖然提出了矛盾之說,但在他的思想中並沒有明確地認識到命題的矛盾關系。他所說的矛盾」和「不相容」,實質上指的是命題的反對關系。因為,「我的矛能刺破任何東西」和「我的盾不能被任何東西刺破」,這兩個關系命題不能同真,卻可能同假。
【出自】:秦 韓非《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稱贊他說:『我盾堅固,沒有人能穿的。』又稱贊他的矛說:『我的矛的利益,在萬物沒有不穿的。』或者說:「用你的矛來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不能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