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秩序故事

秩序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1-14 20:23:02

Ⅰ 有關遵守規則的故事

1、《列寧守紀的故事》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

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製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1)秩序故事擴展閱讀

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里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它存在三種形式:明規則、潛規則、元規則。無論何種規則只要違背善惡的道德必須嚴懲不貸以維護世間和諧。

明規則是有明文規定的規則,存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局限性;潛規則是無明文規定的規則,約定俗成無局限性,可彌補明規則不足之處;元規則是一種以暴力競爭解決問題的規則,善惡參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規則是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不成文規定,而更多的時候,規則是得到每個社會公民承認和遵守而存在的。

Ⅱ 遵守規則的小故事

一、一位出國探親回來的女士向我說了這么一個見聞。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公交站台等車。等車的有十幾個人,人們很自覺地排起了隊。排在她前面的是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大概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邊一個自動售貨櫃上買了一瓶飲料。就這短短一會兒工夫,又來了幾個人排在了隊伍後面。

那小男孩過來後,徑直站到了隊伍最後面。我看見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來,因為他剛才排在我前面的。小男孩搖搖手,羞澀地笑道,不啦,我剛才脫離了隊伍,如果再排在那裡,這是不符合規則的。這位女士不無感慨地說道,一個小孩在他腦海里,規則意識已根深蒂固,沒有任何紀律和約束,完全是一種自覺行動。這種自覺行動,就是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

二、在季羨林的散文集《留德十年》中,看到有這樣一個情節描述:二戰時,盟軍進入到大反攻,蘇聯紅軍完成了對德國柏林的包圍,德國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匱乏。

由於德國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導致許多居民凍死。為了生存,一些居民開始進山砍伐樹木,當作燃料取暖用。當時的德國行政管理名存實亡,權力處於真空狀態,一切都處於無政府狀態。戰爭結束了,人們驚訝地發現,全德國沒有發生一起居民濫砍亂伐事件,他們全部忠實地執行了規定:只砍枯藤朽木。

季老由衷地感嘆,循規蹈矩,一絲不苟是德國人遵守的一條規則,任何時候都不會破壞規則,這已經深入到他們的骨子裡,即使處於無政府狀態中,也不會改變。

三、人生,如果說是場斗爭不止的戰場,可能語辭重了點。但至少也好像是一場比賽,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我們都要奔跑,直至終點。

有的人意願濃烈,爭當第一,有的人不擇手段,犯規撞人樣樣都不放過,也有人不解為何要跑。跑或不跑,都各有各的遵守規則,這場比賽沒有裁判,大家各求多福,小心謹慎。

有些人跑了幾十年,自然也懂了些許門道。看清楚內心所需。何為目標,何為獎品,到底是否為你所需,如不,不跑也罷。

看清楚跑道方向。不要盲目隨眾,跟風跑到某條跑道上,如果真選擇了一條跑道,那也是你喜歡,而與眾人喜好無關。跑,也講究姿勢,與做人一般。輸贏當然緊要,但遵守規則同等重要。人做天看,凡事都有代價,投機取巧終有濕鞋那天。

輸贏勝負自己心裡有數就好,沒什麼好解釋抱怨的。即便對手使詐,自己輸了,也是功課不精,吸取教訓,下次再來就是。有些人跑了幾十年,仍嘰嘰喳喳,此等人大可不必再多觀望。真正的厲害角色是那些漸漸將之當跑步運動,低調、沉著、靜靜地跑的人。

四、一年秋天,強台風又一次侵襲了寶島台灣。就在這次強台風襲來的時候,娛樂圈也捲起一陣強台風。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強台風即將到來,一個紅遍兩岸四地的女歌星,駕駛著自己的轎車到超級市場搶購新鮮蔬果。駕駛技術本來不好的她,由於急著回家,她不小心連續違反了好幾次交通規則。

首先在行經忠孝東路時,她遇到了紅燈,由於剎車不及,闖了一半紅燈才停下車來,她尷尬得想要違章左轉,結果當場被警察發現了,於是讓她倒車回去。就在這時,警察一下子認出她的身份,於是沒給她開罰單,而是笑笑放她走了。

接著,狂風大作,大雨滂沱,強台風到了。她心情頓時急切起來,想要早點回到家中。在她開車駛入八德路時,由於風雨太大,她甚至沒有看清路牌,懷著僥幸的心理又一次違章回轉,好心的警察當場抓到了她,同樣,這位交警也認出了她,並表示台風天就算了,只是要她下次注意。

當她回到家的時候,她慶幸不已,因為在這個台風肆虐的日子裡,她因為急著回家而數次違反交通規則,卻得到了警察的理解,居然對她網開一面。就在她慶幸自己的好運的時候,娛樂狗仔隊的記者們卻沒有在這個風雨交加的日子裡,如同警察一般放她一馬。

很快,她違反交通規則的新聞成了娛樂報章的頭條,有記者甚至為她羅列出歷年台風襲擊因違章駕車而導致的種種慘劇。為此,她不得不出面為這件事情作出解釋。

當大家用鋒銳的措辭「拷問」她的時候,朋友們都希望她能為自己辯解或者緘默,這樣對她的明星形象比較有利。而且台風天的交通違規是非常多的,從交警的網開一面就可以看出。但令人意外的是,她並沒有為自己辯解,而是很坦誠地檢討了自己的錯誤,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次她反而感謝了那些明星們深惡痛絕的狗仔隊員。

她用生硬的普通話這樣說道:「我感謝警察們的網開一面,但是更感謝那些在台風臨頭的時候,還關注著我言行舉止並給我指導的記者們。可以說警察們的特殊關照讓我感受到了溫情,但是記者們的嚴厲則讓我真正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

正如他們的報章新聞所說的那樣,在台風來襲的時刻,每一個人都想安全回家,但是如果因此而違反交通規則,往往會造成巨大的慘劇,反而會讓更多的人不能安全回家!所以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災難臨頭的時候我們必須遵守規則!另外,我今天勇敢地承認錯誤,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這個道理!」

她的坦誠讓沸騰的媒體安靜下來,報紙紛紛表揚她是一個誠實的明星,認為她有兩種難能

Ⅲ 關於秩序倆個字的小故事

在上世紀50年代,曾經有兩個駕駛戰斗機參加大西洋軍事演習的軍人,因為故障緊急降入在版一座無名海權島,在島上 他們發現了一名腰間系著一塊麻布的白種男人,他能夠用流利的英語與他們交流。兩人就猜測對方一定是二戰期間遺留在島上的士兵,多少年來竟然不知道戰爭結束,他們表示待飛機修好帶他回美國。但是這個消息沒有引起對方的興趣,他淡淡的告訴他們,自己是因為忍受不了城市的喧囂主動將自己放逐在這座孤島的。島上有一間自己蓋的簡陋的房屋,有一口自掘的淡水井,養了一大群雞和一隻可愛的貓。那是他當年自己帶來的,院里還圈養著野兔。兩個飛行員回去後把消息告知了媒體,於是有位攝影師上島采訪,那個男人盡管不樂意外界打攪自己的生活,但是還是很有禮貌的接待了來訪者,木屋的簡陋在攝影師的意料中,但是想不到的是屋裡的陳設頗有秩序。牙具沒有污漬,就連繩子上的毛巾都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有個細節令攝影師感慨不已。有一次他把椰子汁喝完順手把椰殼扔在院落里,主人顯然生氣了,彎腰將它拿出院子。攝影師以為一個自我放逐的人生活也會如返祖穴居的野人,而這個人反駁了他,無論他如何放逐自己,仍然保持著生命的一份尊嚴,並且不與任何環境妥協。

Ⅳ 名人守秩序的故事

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 我曾在電視中看到過一位解放軍叔叔說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也經常聽老師講「做為一個學生一定要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真的那麼重要嗎?有一天,我好象明白了、懂得了那個道理。遵守紀律從小的方面說,能維持秩序的井然,從大的方面說可以關繫到生死存亡。下面,我就把那個曾給我啟發,讓我成長的故事與大家分享。那個故事的題目叫《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 在德國某個地區的一個火車小站里,一位扳道員正要走向自己的崗位,去為一輛徐徐駛近的列車扳動道岔。這時,在鐵軌的另一頭,還有一輛火車從相反方向隆隆駛近車站。假如他不扳道岔,這兩輛火車就會相撞,釀成巨大的災難。 這個時候,他無意識地回了一下頭。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自己的小兒子正在鐵軌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輛開始進站的火車就馳在這條鐵軌上。 怎麼辦?他可以立即飛奔過去,把兒子搶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馳來的列車上將會有數百人面臨喪生的厄運! 他強忍巨大的痛苦,決定不違反自己肩負的安全職責。這位工人向他的兒子大吼一聲:「卧倒!」隨即快步奔向崗位扳動了道岔,一眨眼工夫,這輛火車安全地進入了預定的鐵軌。 他的兒子由於平素就習慣了服從長輩的命令,沒顯出絲毫的慌亂,立即筆直地躺倒在鐵軌中央。一列滿載的火車從他的頭頂呼嘯著飛馳而過。 車上的旅客們毫不知道,他們的到來給一顆崇高的心靈帶來了多麼巨大的痛楚,他們的生命也曾如千鈞懸於一發。那位父親向著兒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像兒子那慘不忍睹的情狀。然而,他的兒子活著,而且未受一點損傷! 據說,德皇知道了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舉動,就派人去把他召來,獎給他一枚榮譽勛章,一方面是獎勵他極端盡職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是感謝他教育出一個遵從紀律的兒子。 因為守紀,一位普通的扳道工人成為了一位英雄,一位挽救了上百人生命的大英雄。也是因為守紀,扳道工人的兒子的生命才得以保全。家庭才得以完整。所以,讓我們每個人都為了社會的安寧,生活的幸福,事業的美滿,遵紀守法吧!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Ⅳ 關於遵守紀律的小故事

古往今來有許多關於遵守紀律的故事。三國時期的曹操,軍紀如山,不讓將士踩踏莊稼。可是有一次,他的馬受驚了,踩了一大片莊稼,他要自刎,在將士們的勸說下,他割下自己的一縷頭發,在當時已經是一種很重的懲罰了。遵守紀律真重要啊。我們不要過分的放任自由,一點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處與危險實在不少。所以我們要遵守紀律,這樣我們的班級就會得到表揚,會很優秀。我們會更加努力,團結。學校會變得很有秩序。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1:《列寧守紀的故事》

「按次序理發」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Ⅵ 守規矩的小故事

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馬謖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務,願依軍法治罪。然後,就帶兵去佔領軍事要塞街亭。

但馬謖剛愎自用、自作主張地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曹魏名將張郃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於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飢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

馬謖被司馬懿奪了街亭,導致諸葛亮最有希望取勝的一次北伐完全失敗。班師回朝後,諸葛亮為明軍紀,將馬謖問斬。

而馬謖素來是諸葛亮看重的人才,在南征孟獲時出了很多有用的計策,並且兩人私交甚好,所以行刑時諸葛亮淚如雨下。之後諸葛亮上表要求降職處分自己,也承擔了部分北伐失敗的責任。

二、曾子殺豬

一天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新衣,准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准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

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三、曹操割發代首

三國時期,曹操發兵宛城時規定:「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於是,騎馬的士卒都下馬,仔細地扶麥而過。

可是,曹操的馬卻因受驚而踐踏了麥田。他很嚴肅地讓執法的官員為自己定罪。執法官對照《 春秋》上的道理,認為不能處罰擔任尊貴職務的人。

曹操認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卻違反,怎麼取信於軍?即使我是全軍統帥,也應受到一定處罰。他拿起劍割發,傳示三軍:「丞相踏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

現在的人覺得剪頭發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古人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裡繼承的,隨便割掉不僅大逆不道,而且是不孝的表現。曹操作為封建社會的政治家,能夠割發代首,嚴於律己,實屬難能可貴。

四、商鞅立法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五、法當有常

狄仁傑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歷經高宗、武後兩朝。

他任大理丞時,一年之中斷滯獄一萬七千人,時稱平恕。有一次,武衛大將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狄仁傑奏罪當免職。

唐高宗勃然大怒,下令立誅權善才。狄仁傑又奏權罪不當死,高宗說:「善才陷我不孝,必須殺掉他才解我心頭之恨。」左右的人聽到這里,都朝狄仁傑使眼色,叫他離開殿廷,狄仁傑卻不慌不忙地說:「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雄,臣遇以為不然。

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一番說既婉轉得體,又顧全了高宗的面子,其態度才緩和下來,善才倖免一死。

熱點內容
吞象成語 發布:2024-11-24 08:42:33 瀏覽:248
擴字成語 發布:2024-11-24 08:42:27 瀏覽:238
復雜的成語 發布:2024-11-24 08:37:41 瀏覽:406
虛實成語 發布:2024-11-24 08:33:14 瀏覽:819
猜成語市 發布:2024-11-24 08:31:46 瀏覽:745
早字開頭的成語 發布:2024-11-24 08:30:13 瀏覽:992
華西村的故事 發布:2024-11-24 08:19:54 瀏覽:572
美洲故事長沙 發布:2024-11-24 08:18:37 瀏覽:924
患是什麼成語 發布:2024-11-24 08:13:12 瀏覽:952
老虎河成語 發布:2024-11-24 08:02:58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