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成語棱模
Ⅰ 木莫令成語瘋狂猜成語
木莫夌成語瘋狂制猜成語
答案:
模稜兩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模稜兩可是一個成語,讀音是mó léng liǎng kě,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對問題正反兩面態度模糊。
中文名
模稜兩可
外文名
Ambiguous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
出處
《舊唐書·蘇味道傳》
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釋
模稜:含糊,不明確;兩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
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
出處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
Ⅱ 瘋狂猜成語之模稜兩可的成語故事
【成語】: 模稜兩可
【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釋】: 模稜:含糊,不明確;兩可回: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答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
【成語故事】:
唐朝時代,欒城有一個人,名字叫蘇味道。他九歲的時候就會寫文章,以後和他的同鄉李嶠都以才學出名,當時的人和稱他們為蘇李。蘇味道在二十歲的時候,考取了進士,曾做到吏部侍郎的職位。後來在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做了宰相。根據「唐書」的記載,蘇味道做了宰相以後,只求保持個人的地位和安全,處理事情總是這樣辦也行,那樣辦也可以,卻從不表示明確的態度和意見,更談不上什麼創建和改革了。他還常常對別人說:「處理事情不能做明確的決斷。因為如果發生了錯誤,就要負失責的責任,只要保持「模稜」兩端就可以了。」當時的人聽他這么一說,都叫他「蘇模稜」或者是「模稜手」。「模稜」是指方向可左可右的意思。因此,後人在遇到有人說話或處理事情不作明確的決斷,也不表示顯明的態度,可以或不可以都行,這就叫做「模稜兩可」。
這故事只是用來說明成語的出處,可千萬別學這種人的處事態度,而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