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曹植小故事

曹植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1-09 21:59:42

Ⅰ 曹植的故事有什麼

1、少年才情

曹植自小非常聰慧,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他思路快捷,談鋒健銳,進見曹操時每被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

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話說出口就是論,下筆就成文章,只要當面考試就知道了,何必請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講究莊重的儀容,車馬服飾,不追求華艷、富麗,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漸漸地,曹操開始把愛心轉移到曹植身上。

2、七步成詩

曹植很有才華,精通天文地理,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

眾臣在皇帝面前也說三道四,謠言惑眾,什麼朝中一日有曹植,宮內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何不為宮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後夜長夢多。曹丕聽信了讒言,決定今日動手。

正趕上一樁造反政事,曹丕認定曹植為主謀,正午時分,曹丕傳弟弟曹植到池廳邊相見,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衛隊揮刀截下。見到曹丕,曹植道:「吾兄傳我有何貴干?」眾人道:「宮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聽說了吧,吾登皇位你懷恨在心,這事是否你主使的?」

曹植長嘆一聲,道:「吾兄疑我造反,謀你河山篡你朝位!這罪行可不敢擔當,請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辭,只得說:「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誼,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體現兄弟感情的詩,但是全詩不能出現兄弟二字。不然,休怪我大義滅親了。」

「好辦好辦,若我不能在七步內作詩一首,任憑你處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說。「爽快!爽快!咱倆一言為定。」曹丕說完,曹植便邁出了第一步,突然,他聞到了從遠處飄來的陣陣煮豆的香味,靈感一來,借物抒情,在剛走到第六步時就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詩作完,曹植對曹丕說:「我們雖有君臣之分,但畢竟是骨肉相連,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殘?

我無意與你權利相爭,無論誰是君主,我都會忠貞不二地跟隨,毫無怨言!明槍易擋暗箭難防。若你要殺我,輕而易舉,何必大費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聽了,被駁得無話可說。

3、洛神悲歌

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魏國建立。甄氏被封為妃,並於次年鬱郁而死。

甄後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後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後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曹丕遂將甄後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

回到鄄城,曹植腦海里還在翻騰著與甄後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四年後(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

4、憂生之嗟

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

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但過於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於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只是口頭上給予嘉許而已。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

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郁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5、立嗣之爭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所建的銅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為賦」,曹植也在其中。在眾人之中,獨有曹植提筆略加思索,一揮而就,而且第一個交卷,其文曰《登台賦》。從此曹操對曹植寄予厚望,以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臨淄侯。這一年,曹操東征孫權,令曹植留守鄴城,告誡他:「當年我擔任頓邱令的時候二十三歲,回想起那時候的所作所為,至今都不曾後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歲,怎能不發奮圖強呢!」

曹植既因為有才而受寵,丁儀、丁廙、楊修等人便都來輔佐他。曹操有些猶疑,好幾次幾乎要立曹植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間,借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游樂到金門,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雲外去了。曹操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

從此加重對諸侯的法規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漸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寵愛。十月,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從此,曹植告別了昂揚奮發的人生階段,陷入難以自拔的苦悶和濃濃的悲愁中。

Ⅱ 曹植故事

1、七步成詩

哥哥曹丕繼位以後,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機懲罰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韻律的詩。

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為難自己,但曹丕現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

一時,他吟下四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慚愧,也就不再加害自己的弟弟了。

2、鹿死誰手

一年仲秋,曹操率曹植(公元 192—232 年)和五位寵將到狩獵場打獵。 秋高氣爽,衰草如蓋,滿山紅遍,北方的狩獵場呈現出一派雄麗、悲壯的情調。曹操喜持長須,興致勃勃。

一聲令下,隨行的士兵手持長矛,聒噪叫嚷, 一隻卧姿安閑、色彩斑斕的梅花鹿被他們從樹叢里趕出來,它似乎已經感覺 到災難的降臨,驚悸地在空曠的獵場上狂跑。

眾將軍張弩搭箭,縱馬追逐, 「嗖嗖??」 梅花鹿慘叫幾聲倒在血泊之中。曹操驅馬趕來,見除了一枝箭 直穿鹿喉外,其餘四枝箭全部落空。他決定重賞射中的將軍,並封其為「神 射手」。

隨行人員從鹿喉上拔出箭桿,呈給了曹操。曹操仔細看了看箭桿上刻的 姓名,微微點頭。想:「眼下正是用人之時,吞吳蜀,包舉宇內,非但要有沖鋒陷陣、驍勇善戰的強將勇士。

更需要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賢 臣。何不趁此機會考考曹植和眾將軍的智謀呢? 」於是問道:「剛才,五箭 並發,卻只有一個將軍射中了鹿喉,你們猜猜看,他是誰?

趙將軍說:「是孫將軍射中的。」 錢將軍說:「不應該是孫將軍射中的。」 孫將軍說:「是我射中的!」 鄭將軍說:「總之孫將軍和我都沒有射中。」

王將軍說:「是孫將軍和鄭將軍中的一個人射中的。曹操聽了笑著說:「你們當中只有三個人猜中了,其中有王將軍,諸位將軍,現在心中可有數? 」

眾將軍仍是抓耳撓腮,難解答案。剛才孫將軍還一口咬定自己射中的,經曹操這般隱晦曲折的提示,也像喝了迷魂湯似的難以肯定了。

這時曹植鎮靜自若地說:「這個神射手,就是孫將軍。」 曹操不由暢懷笑道:「植兒說得對!孫將軍,寡人特封你為神射手,賞金一千兩。

孫將軍連忙叩首謝封:「謝丞相大人。」 此時,其他四位將軍仍然疑惑不解,一齊問道:「曹公子,不知有何根據?曹植答道:「諸位將軍注意沒有?

既然我父講王將軍的說法是對的,而王將軍說的或是孫將軍或是鄭將軍。那麼,先假設是鄭將軍射中的,五人說 法中,趙將軍、錢將軍、鄭將軍、孫將軍都錯了。

只有王將軍說對,那四錯 一對,這不符合我父所說的條件,顯然這個假設是錯的。那肯定不是鄭將軍 射中的。既然鄭將軍、孫將軍二人中有一人射中。

鄭將軍已排除,當然非孫 將軍莫屬了。眾將軍聽完曹植一番分析,都佩服曹植才智過人。曹操又持著長髯,點頭微笑,從心裡越發喜歡曹植了。

3、洛神悲歌

曹植的最大成就在詩歌創作。三國時候,戰爭連綿不斷,社會凋敝,身為貴公子的曹植卻用詩歌表達了對無家可歸的百姓的深切關切和同情,而亂世慘景也激發了他的報國熱情。

在一首詩中他寫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千古名句。盡管曹植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但他始終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而這樣就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

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滿曲折。他在作品中表達這種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卻又不能寫得太直白,因此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曹植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描寫了大量美麗的女性形象。

象《美女篇》、《南國有佳人》等詩歌,其中的女性不僅漂亮,有才華,而且品行高潔,富有理想。作者以此寄託自己的情懷。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賦》。

洛水是魏國首都洛陽附近的一條河,曹植以洛水之神宓妃為題材,刻畫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子,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以及因神人殊途不能交流的惆悵。

盡管是虛擬的主人公,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細膩生動地描寫了洛神的美麗姿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這篇文章上千年來一直為人稱頌。

天才詩人曹植僅活了41歲,但他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很大。現在,「七步成詩」作為一個成語,也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學才能很高。

4、梵唄泰斗

中國本土贊唄之起源,相傳為曹魏陳思王曹植游魚山(在今山東省東阿縣境)時,聞空中天樂梵唄之聲,美妙絕倫,意境深遠,感悟甚深,於是將其音節紀錄下來。

結合《太子瑞應本起經》,撰文制音,作成了《太子頌》和《菩薩子頌》,遂成合漢曲梵音而製作梵唄之始。梁《高僧傳》卷十三:陳思王曹植,深愛聲律,屬音經音。

既通般遮之瑞響,又感魚山之神制,於是刪治瑞應本起, 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四十二契當指四十二個曲章)

《法華玄贊》卷四:陳思王登魚山,聞岩岫誦經,清婉道亮,遠俗流響,遂擬其聲,而制梵唄。《法苑珠林·唄贊篇》卷三十六:魏時陳思王曹植……每讀佛經輒流連嗟玩,以為至道之宗極也。

遂制轉贊七聲,升降曲折之響,世人諷誦,咸憲章焉。嘗游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而侍御皆聞。植深感神理,彌寤法應,乃摹其聲節,寫為梵唄。

纂文制音,傳為後式。 梵聲顯世,始於此焉。其所傳唄,凡有六契。由於曹植創制梵唄,意義深遠,貢獻巨大,所以近人釋永悟有詞(《東阿王贊》)贊其功德。

東阿王植公,降生曹魏王宮,雲高天籟連竺中,魚山接長空。瑞應本起得刪治,七步詩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同,梵唄源真宗。

5、憂生之嗟

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

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但過於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於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只是口頭上給予嘉許而已。

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

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郁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熱點內容
公主故事集 發布:2024-12-22 21:19:32 瀏覽:912
成語三遷 發布:2024-12-22 21:08:16 瀏覽:625
鵝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2 20:53:02 瀏覽:286
石鳥打一成語 發布:2024-12-22 20:48:29 瀏覽:545
拼音短故事 發布:2024-12-22 20:35:40 瀏覽:437
猜成語病 發布:2024-12-22 19:40:22 瀏覽:491
什麼什麼手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2 19:35:59 瀏覽:705
有蚌的成語 發布:2024-12-22 18:51:51 瀏覽:225
成語雞狗雲 發布:2024-12-22 18:48:36 瀏覽:769
圖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8:29:22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