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歌故事
『壹』 聶耳的故事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筆名曾用過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
大革命時期曾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十八歲到上海,翌年考進「明月歌舞團」,向黎錦暉學習作曲。因不滿劇團的方針,於1932年退出,去北平與李元慶等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後回上海參加劇聯音樂小組,發起組織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並在聯華影業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為左翼進步電影、話劇、舞台劇作曲。1933年在創作上初試鋒芒,創作了《開礦歌》、《賣報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樂年」,《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歌》、《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都是這一年完成的。1935年,寫下了《梅娘曲》、《慰勞歌》、《塞外村女》、《自衛歌》、《鐵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國後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他從事音樂創作時間只有兩年左右,卻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一部舞台劇寫了二十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據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共創作了四十一首音樂作品。此外還發表了《黎錦暉的「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十五篇戰斗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備經歐洲去蘇聯求學,不幸於游泳時溺死於藤澤市鵠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時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光輝形象,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金蛇狂舞》:1934年,聶耳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並親自指揮灌成唱片。《倒八板》是《老六板》的變體。它將後者的尾部變化發展,作為樂曲的開始,故俗稱《倒八板》。
第二段又將原曲中的「工」更換成「凡」,轉入上四度宮調系統,情緒趨於明朗熱烈,故也稱它為《凡忘工》或《絕工板》。第三段則採用「螺螄結頂」旋法,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達到全曲高潮。樂曲配以激越的鑼鼓,更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聶耳將其定名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強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貳』 聶耳的光榮故事、事跡
聶耳不僅是我國偉大的音樂家,還是偉大的革命家,他一生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其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在中國音樂史上創作出多個第一:第一個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革命者;第一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的勞苦大眾寫歌並在歌曲中創造了中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第一個用電影音樂喚起民眾用築起血肉長城的電影音樂家和用群眾歌曲的形式傳達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個用藝術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第一個用兒童歌曲的形式呼喚新中國的作曲家。
聶耳1912年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4歲時父親病故,全家人就靠著母親賣葯、給人治病維持,正是這樣的家境使聶耳從小就知道刻苦學習、努力上進,在學校成績一直是學霸,業余時間就和家人及鄰居邱木匠學習民族樂器(竹笛、二胡、三弦、月琴等)的吹奏及民間音樂,打下堅實的音樂基礎,初小結業後,因家境十分困難繳不起學費,他被迫轉入昆明私立求實學校,由於他的成績優秀,得到減免學雜費的待遇,還被選為該校學生自治會會長、學生音樂團的指揮等,並曾榮獲該校第一號學生獎狀。
中學畢業後,聶耳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高級部外國語組,主修英語,在這里他開始接觸了中國共產黨組織,秘密從事一些革命活動,多次身外險境,差點被捕,1933年聶耳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開始創作革命歌曲。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隨後為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去日本學習,同年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身亡,官方稱是溺水身亡,但劉良模對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海濱溺水而卒」的說法,曾公開提出質疑:「……但是他到底在日本死於非命?據正式的報告,他是淹死的,但是,他的屍體是青腫,紫黑,七孔流血!……」
『叄』 聶耳與《買報歌》的故事
1933年聶耳在上海聯華影片公司工作時,結識了一位名叫「小毛頭」的賣報女孩,」「賣報童」的原型便是她。這名小女孩姓楊,十歲,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學名,人們都叫他「小毛頭」 。有一天「小毛頭」餓得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的時候,一輛電車靠站,一批人從電車上涌下來,「小毛頭」被撞倒在地,頭上起了血泡,手上的報紙散亂一地,「小毛頭」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這時一個陌生的叔叔幫她拾起了報紙,還扶她起來,把弄臟的報紙都買走了——這人就是聶耳。
聶耳在創作上最注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大家都會唱的《賣報歌》就足以證明了這一點。那是在1933年的秋天的一個傍晚,他約朋友周伯勛出去走走,他邊走邊對朋友說:這條路上有一位賣報的小姑娘(「小毛頭」),賣報時喊的名字很動聽,想讓周伯勛也聽一聽。當他們走到呂班路 (上海重慶南路)口時,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來走去,匆忙地賣著晚報,她聲音清脆、響亮、有順序地叫賣著報名和價錢。聶耳走過去買了幾份報,同時跟她聊了起來,知道她父親有病,家庭生活困難。在回家的路上聶耳沉重地說:「很想把賣報兒童的悲慘生活寫出來,要請田漢或者安娥寫詞」。過了幾天,安娥把詞寫好了,聶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詞念給她聽,然後問她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說:「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銅板兒能買幾份報的話也寫在里邊,我就可以邊唱邊賣了。」聶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詞中添上了「七個銅板能買兩份報」的句子。後來那位小姑娘真的一邊唱一邊賣,她的歌聲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