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陳的故事
A. 陳姓名人的故事
陳姓名人的故事有:
1、陳立夫:
1917年,陳立夫在上海以第5名的成績考入天津北洋大學學工礦,畢業後又赴美留學。就在他准備接受中興煤礦公司聘請任采礦工程師時,大哥陳果夫轉來了蔣介石的兩份電報。
蔣介石表示希望他能到廣州協助自己。陳立夫的志向本不在政治,但因哥哥勸說以及與蔣介石的叔輩關系,還是去了廣州。
陳立夫從此踏入政壇,沒成為一名工程師,引為終生憾事。1925年,留美回國的陳立夫任蔣介石機要秘書 。1929年,29歲的陳立夫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
陳立夫知道蔣先生的脾氣,他在蔣公館工作時常見蔣介石罵人。所以在接這個職務前,他就對蔣先生說:我沒有別的要求,就是不能罵我。「校長如果對我發大脾氣,第二天我便辭職不幹。」在他為蔣介石服務的25年裡,蔣介石也果然沒有罵過他。
2、陳毅:
1942年,新四軍軍部轉移到淮南盱眙地區的黃花塘。是年,根據黨中央統一安排,軍部進行了整風運動。
時任新四軍代理政委的饒漱石認為排擠陳毅的機會到來,於是借整風之機私下以軍部名義打電報到延安,羅列出陳毅反對黨中央、毛澤東的十大錯誤,史稱黃花塘事件。
這次事件由於毛澤東的干預沒有公開化,但它卻像一個噩夢一直纏繞著陳毅。直到全國解放以後,高饒反黨集團事發,陳毅才討回清白,如釋重負。
3、陳士榘:
1937年9月,擔任八路軍115師343旅參謀長的陳士榘,參與組織指揮所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經過一天激戰,殲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品,一舉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全民族的抗日士氣。
4、陳寶泉
陳寶泉在高師改大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早在1919年山西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年會上,他就與鄧萃英聯名提出了《設置師范大學案》。
1922年以後,他以教育部官員身份兼任北京師范大學籌備委員;與梁啟超、張伯苓等九人擔任北京師范大學董事會董事。
又先後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講師、教授。除在教育部任職外,他在北師大講授《中國近代學制變遷史》課程。
從1925年起,他整理講義,三易其稿,編著成書,於1927年正式出版。該書准確地繪制了各個時期學制系統圖,為後來的中國教育史書所取法,成為教育史研究者必讀之書。
5、陳垣:
陳垣善行書,如啟功先生所言:「一筆似米芾又似董其昌的小行書,永遠那麼勻稱,絕不潦草。」
每下筆時,都提防著別人收藏裝裱似的。在名人字畫上題跋,看上去行雲流水,瀟灑自然。其實都是精打細算過的,行款位置,都安排恰當合適才肯下筆。
陳垣寫信,喜用花箋,給人寫扇面,好寫自己作的小條筆記、小考證。先數好扇骨行格,再算好文詞字數,哪行長,哪行短,寫到最後,不多不少,加上年月款識、印章,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