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腳有關的成語
① 以腳字開頭的成語
以腳字開頭的成語:腳踏實地 、腳不沾地、腳忙手亂、腳踏兩只船、腳踏硬地。
1、腳踏實地[ jiǎo tà shí dì ]
【出自】:宋·邵雍《邵氏聞見前錄》卷十八: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解釋】: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實,認真。
【示例】:他們漸漸丟了那空架子,~向前走去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2、腳不沾地 [ jiǎo bù zhān dì ]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回:「那李嬤嬤腳不沾地,跟著鳳姐兒走了。」
【解釋】:形容走得非常快,好像腳尖都未著地。同「腳不點地」。那個李嬤嬤走得非常快,跟在鳳姐兒走了。
【語法】:作狀語;形容走得非常快。
3、腳忙手亂 [ jiǎo máng shǒu luàn ]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解釋】:形容遇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你是當事人,遇事慌張是否也會這樣
【語法】:作謂語、狀語;指慌亂。。
4、腳踏兩只船 [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
【出自】: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一八:「他是腳踏兩只船,別企他兒當八路。」
【解釋】:比喻對事物的認識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為了投機取巧而跟不同的兩個方面都保持關系。他拿不定主意,不要指望他能再關鍵時刻把關。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5、腳踏硬地 [ jiǎo tà yìng d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十卷:「腳踏硬地,這家私到底是穩取的了。」
【解釋】指實打實,十分穩靠。實打實的穩妥,這一家肯定是可以拿下的。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② 關於腳字的成語。
有腳字制的成語 :
點手劃腳、
手腳干凈、
點手莋腳、
蓬頭赤腳、
有腳書廚、
跌腳槌胸、
不步人腳、
有腳陽春、
指手劃腳、
七腳八手、
捏腳捏手、
捏手捏腳、
礙手礙腳、
束手縛腳、
手零腳碎、
兩腳居間、
頭痛灸頭,腳痛灸腳、
支手舞腳、
縮手縮腳、
指手畫腳、
搥胸跌腳、
捶胸頓腳、
三拳兩腳、
七手八腳、
腳高步低、
指手點腳、
洗腳上船、
輕手躡腳、
兩腳書櫥
③ 帶有腳字的成語
一步一個腳印、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躡手躡腳、
前人失腳,後人把滑、
束手束腳、
捏手捏腳、
腳踢拳打、
多手多腳、
蹺蹄躡腳、
壓腳圖書、
兩腳居間、
搬石砸腳、
頭重腳輕、
有腳陽春
④ 有關於足的成語有哪些
足兵足食 糧食、軍備充足。
出處:宋·胡錡《耕祿稿·代田萬頃到任謝表》:「秉戈執耒,宜為足兵足食之思;牧馬飯牛,盍講且戰且耕之政。」
足不出戶 腳不跨出家門。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卻說蘇盼奴自趙司戶去後,足不出門,一客不見,只等襄陽來音。」
足不出門 不出大門一步。指閉門自守。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卻說蘇盼奴自趙司戶去後,足不出門,一客不見,只等襄陽來音。」
足不窺戶 不出大門一步。指閉門自守。
出處:茅盾《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足不履影 比喻循規蹈矩。
出處:《孔子家語·弟子行》:「自見孔子,出入於戶,未嘗越禮,往來過之,足不履影。」
足不逾戶 不出大門一步。指閉門自守。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何求》:「仍住吳,居波若寺,足不逾戶,人莫見其面。」
足尺加二 比喻過分、過頭。
出處:高陽《慈禧前傳》十:「在恭王自己接見的賀客中,有人說要請大格格出來,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賀;只這原是足尺加二的趨奉,但正如俗話所說的,『馬屁拍在馬腳上』,惹得恭王大為不悅。」
足蹈手舞 猶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悅到極點時的樣子。
出處:唐·陸贄《聖人苑中射落飛雁賦》:「聞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駭心惕。」
足高氣強 猶言趾高氣揚。
出處:明·馮夢龍《智囊補·明智·伐衛》:「妾望君之人也,足高氣強,有伐國之志也。」
足高氣揚 猶言趾高氣揚。
出處:《戰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 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
足繭手胝 指由於辛勞而使手和腳上生了老繭。
出處:明·王志堅《表異錄·言動》:「行役之勞曰足繭手胝。」
足趼舌敝 指費了許多力氣和口舌。
出處:清·葉廷琯《吹網錄·寧古塔紀略》:「至漢槎賜環之事,桭臣言同社諸公,如宋右之相國……固不忘故舊,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茲舉者,則大馮三兄之力居多。」
足食豐衣 豐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緯》:「勸夫人省可閑愁緒,足食豐衣無所慮,何況俺爺貴胄都時譽。」
足食足兵 食:糧食;兵:武器。糧食充足,武備修整。
出處:《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踏實地 猶言腳踏實地。
出處:徐鑄成《報海舊聞》五一:「所有有靈魂的人,都應足踏實地,奮發自雄。」
足衣足食 衣食豐足。指生活富裕。
出處:《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我佛當日為救門徒六道輪回,猶如舟船,般運眾生,達於彼岸。此時總得見佛,今世足衣足食。」
足音空谷 比喻難得的人物或言論。
出處:明·湯顯祖《答王相如書》:「足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鍔《粲如到問偕隱內子目疾代賦以謝之》詩:「眼底浮雲成變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足音跫然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出處:《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足智多謀 足:充實,足夠;智:聰明、智慧;謀:計謀。富有智慧,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謀,可與共事。」
足足有餘 形容充足、寬裕,支用不完。
出處:《新華日報》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餘。」
礙足礙手 礙:阻礙。妨礙別人做事。同「礙手礙腳」。
百足不僵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
出處:章炳麟《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即觀今日緬甸,已並於英,而本邦土司,以彈丸黑子之地,猶足自保,非人自為首、百足不僵之勢耶!」
百足之蟲 百足:一種多節多足的爬蟲,即馬陸。比喻有實力基礎的勢力,雖一時敗落,但不會很快徹底垮台。也指某一惡勢力被摧垮後餘孽尚存。
出處:明·徐學謨《歸有園塵談》:「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則為過街老鼠;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則為百足之蟲。」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出處:唐·馬總《意林》卷一:「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後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出處: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出處:《文選·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魯連子》:「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眾也。」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百足:蟲名,軀干計二十節,切斷後仍能蠕動。僵:肢體僵硬不能活動。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
出處: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不足齒數 足:值得。表示數不上,不值得一提。
出處:《漢書·孫叔通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何足置齒牙間哉?」
不足掛齒 不足:不值得;掛齒:放在嘴上講。表示不值得一提。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叔通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不足介意 不值得放在心上。
出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柘骨,何足介意。」
不足輕重 猶言無關緊要。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五:「筆帖式為滿洲進身之一途,今各衙門皆有,額設候補者又盈千累萬,視為不足輕重矣。」
不足為法 不值得學習、效法。
出處: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開口便說:《大雅》不作,騷人斯起,然詞多哀怨,已非正聲;至楊、馬益流宕。建安以後更綺麗,不足為法。」
不足為據 足:夠得上;據:證據。不能作為依據。
出處:宋·劉安世《論蔡確作詩譏訕事第六》:「詩板是明白已驗之跡,便可為據;開具乃委曲苟免之詞,不足為憑。」
不足為慮 不值得憂慮擔心。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衛臻傳》:「且合肥城固,不足為慮。」
不足為憑 不能當作憑證或根據。
出處:宋·劉安世《論蔡確作詩譏訕事第六》:「詩板是明白已驗之跡,便可為據;開具乃委曲苟免之詞,不足為憑。」
不足為奇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種事物或現象很平常,沒有什麼奇怪的。
出處:宋·畢仲游《祭范德孺文》:「人樂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則公不足為奇。」
不足為外人道 不必跟外面的人說。現多用於要求別人不要把有關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為訓 足:夠得上;訓:法則,典範。不值得作為效法的准則或榜樣。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續編》卷一:「君詩如風螭巨鯨,步驟雖奇,不足為訓。」
不足為意 不值得介意。
出處:明·張居正《答鄭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紛紛之言,不足為意。」
不足與謀 與: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側足而立 形容有所畏懼,不敢正立。
出處:《後漢書·吳漢傳》:「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恆側足而立。」
廁足其間 廁足:插足。在裡面插一腳。
出處:魯迅《月界旅行辯言》:「絕無一女子廁足其間,而仍光怪陸離,不感寂寞,尤為超俗。」」
抵足而眠 腳對著腳,同榻而睡。形容關系親密,情意深厚。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與子翼(將干)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鼎足而居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樣。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也泛指三個方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鼎足而立 象鼎的三隻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鼎足之勢 比喻三方面並立的局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頓足不前 停頓下來不前進。
頓足捶胸 用腳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極度悲痛或惱怒,到了極點。
出處:元·無名氏《白兔記》第十四折:「他那裡醉朦朧語言都不省,只獲得頓足捶胸也,短嘆長吁千萬聲。」
頓足搥胸 邊跺腳邊擊打胸脯。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
出處:《水滸傳》第一○二回:「王砉頓足搥胸道:『是我不該來看那逆種!』」
頓足搓手 頓:以腳扣地;搓:手相摩。形容著急惋惜的樣子。
出處:梁啟超《變法通義·論科舉》:「不懷顧犬補牢之義,徒效淵魚叢爵之愚,猶復頓足搓手。」
頓足捩耳 形容束手無策的困態。
出處:宋·王銍《默記》卷上:「晉公候於閣門,見其甚久。則頓足捩耳雲:『無及矣。』」
頓足失色 頓足:跺腳。失色:因驚恐而變以臉色。形容十分驚慌。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成倉猝莫如所救,頓足失色。」
頓足椎胸 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同「頓足搥胸」。
出處:劉立凱《五四——六三愛國運動大事日錄·廣州眾搗毀日貨》:「社會人心異常興奮,甚至婦人、孺子、車夫、苦力,風元不口談抵制,戟批痛罵,握拳怒目,頓足椎胸。」
方足圓顱 方形腳、圓形頭為人的特徵,因以指人類。同「方趾圓顱」。
出處:《陳書·高祖紀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圓顱,萬不遺一。」
高足弟子 高足:高才,稱呼別人學生的敬辭。成績優異的學生。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
裹足不前 裹:纏。停步不前,好象腳被纏住了一樣。
出處: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何足道哉 足:值得。哪裡值得談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帶有輕蔑之意。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語·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見,不待明言之也,詩貴夫如此。若使人一覽而意盡,亦何足道哉。」
何足掛齒 足:值得;掛齒:提及,談及。哪裡值得掛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出處:《漢書·叔孫通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何足置齒牙間哉?」
何足介意 指沒有必要放在心上。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度尚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何足為奇 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出處: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一折:「孫先生,恰纔你擺的陣勢,都是可破的,何足為奇。」
疾足先得 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捷足先得 捷:快;足:腳步。比喻行動快的人先達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東西。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捷足先登 比喻行動快的人先達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東西。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酒足飯飽 酒已盡量,飯也吃飽。形容吃飽喝足。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俺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著他酒醉抉飯飽,走不動。」
舉足輕重 只要腳移動一下,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指處於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
出處:《後漢書·竇融傳》:「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
刻足適屨 屨:麻制的單底鞋。按照鞋的大小來削自己的腳。比喻主次顛倒。
出處:宋·陸游《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適屨。」
累足成步 比喻不斷積累,便能成功。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備成德。」
立足之地 站腳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處所。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卷上:「你們這班狂妄之徒,還有立足之地么?」
卑不足道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談。
出處:見「卑卑不足道」。
卑諂足恭 卑:低下;諂:巴結奉承;足:音「巨」,過分;恭:恭順。低聲下氣,阿諛逢迎,過分恭順,取媚於人。
出處:《史記·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貂不足,狗尾續 ①指授官太濫。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出處:《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華貂深不足之嘆」唐·李善註:「趙王倫篡位,時侍中、常侍九十七人,每朝,小人滿庭,貂蟬半坐,時人謠曰:『貂不足,狗尾續。』」
豐衣足食 足:夠。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頭官人,豐衣足食,所住無不克。」
金無足赤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出處: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足赤:足金,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
出處: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空谷足音 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出處:《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莊子·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渺不足道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談。
出處:秦牧《(長河浪花集)序》:「但是這些自然界的事物和人比較起來,特別是和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先進人物比較起來,卻又完全顯得渺不足道了。」
跫然足音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出處:《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手胼足胝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繭。手掌足底生滿老繭。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勞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
手舞足蹈 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序》:「永(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死不足惜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沒有價值。
出處:《宋史·蘇洵傳》:「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於必敗。」
微不足道 微:細,小;足:值得;道:談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義、價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出處:郭沫若《百花齊放·單色蓳》詩:「在草花中我們雖然是微不足道。但我們的花色卻算是紫色代表。」
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墮落,就成為終身的憾事。
出處:明·楊儀《明良記》:「唐解元寅既廢棄,詩雲:『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
移有足無 指用多餘的部分彌補不足的部分。
出處:宋·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諮目三》:「運動四國,權衡萬貨,平準其價,移有足無,然後天下之務舉矣。」
裕民足國 使人民富裕,國家豐足。
出處:《荀子·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
高材疾足 高材:才能高;疾足:邁步快。形容人才能出眾,行事敏捷。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家給民足 給:豐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出處:《鄧析子·轉辭》:「寂然無鞭朴之罰,漠然無叱吒之聲,而家給人足,天下太平。」《淮南子·本經訓》:「衣食有餘,家給人足。」
自給自足 給:供給。依靠自己的生產,滿足自己的需要。
出處:《三國志·魏志·步隲傳》:「種瓜自給。」《列子·黃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挨肩並足 形容人群擁擠。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山中遠近人家,都曉得高家新女婿才貌雙全,竟來觀看,挨肩並足,如看神會故事的一般熱鬧。」
安分知足 安於本分,對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滿足。
出處:宋·洪邁《容齋隨筆·三筆·人當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終身不渝。」
卑卑不足道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談。
出處: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而世人不知。懵懵然以為崇德報功,向龜蛇而叩首,對木石而鞠躬,此多是猾聃詭譎,妖佛妄為,卑卑不足道也。」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後面的。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出處: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兵精糧足 兵士精壯,糧草充足。形容軍力強盛,戰備充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
不一而足 足:充足。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
出處:《公羊傳·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則何以不氏?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不壹而足 足:充足。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同「不一而足」。
出處:《漢書·陳湯傳》:「御使大夫財禹、博士匡衡以為《春秋》之義『許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單於鄉化未醇,所在絕遠,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還。」顏師古註:「言節制之,不皆稱其所求也。」
車塵馬足 ①指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於車塵馬足之間。」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不能把事情辦好,反而把事情弄壞。多用來指斥辦事拙劣或故意不讓事情辦成的人。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廠長這個人的能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赤繩系足 赤繩:紅繩;系:結、扣。舊指男女雙方經由媒人介紹而成親。
出處: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固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綰。』」
捶胸跌足 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錯過了仙緣,悔之何及!』」
捶胸頓足 捶:敲打;頓:跺。敲胸口,跺雙腳。形容非常懊喪,或非常悲痛。
出處: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我衷腸,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頓足空流淚。」
搓手頓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樣子。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你要把老爺的大事誤了那可怎麼好!』說著急得搓手頓足。」
情同手足
三分鼎足
神氣十足
束手束足 。」
損有餘補不足
貪心不足
頭痛治頭,足痛治足
為蛇添足
惟日不足
脅肩絫足
心滿意足
心滿願足
一夔已足
引手投足
魚腸雁足
振衣濯足
胝肩繭足
炙膚皸足
椎心頓足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