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的歷史故事
❶ 明代於謙的故事
於謙是我國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愛戴,被尊敬地稱為「於青天」。
於謙60歲壽辰那天,門口送禮的人絡繹不絕。於謙叮屬管家,一概不收壽禮。
皇上因為於謙忠心報國,戰功卓著,派人送了一隻玉貓金座鍾。誰知管家根據於謙的叮屬把送禮的太監拒之門外。太監有點不高興了,就寫了「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松。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四句話,叫管家送給於謙。於謙見了,在下面添了四句:「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太監見於謙這樣堅決,無話可說,回去向皇上復命去了。
不一會兒,於謙的同鄉好友,和於謙一起做官的鄭通也來送禮了,於謙又寫了四句話:「你我為官皆剛正,兩袖清風為黎民。壽日清茶促膝敘,勝於厚禮染俗塵。」鄭通見了十分敬佩,於是叫家人帶回禮物,自己進門與於謙敘談友情。
於謙正和鄭通談得十分投機,管家進來通報,有一個叫「黎民」的送來了一盆萬年青,還讓管家帶來一首詩:「萬年青草情義,長駐山澗心相關。百姓常盼草常青,永為黎民除貪官。」於謙見後,親自出門迎接,鄭重地接過那盆萬年青,高聲詠唱了一首詩:「一盆晚年情義深,肝膽相照萬民情。於某留作萬年鏡,為官當學萬年青。」
於謙辦事鐵面無私,清廉不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貪官。皇帝也覺得於謙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裡,心中老是不快,於是在貪官的誣陷下,皇帝尋個罪名,罷了於謙的官,還要問他的罪。於謙在牢里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❷ 清正廉潔故事
一、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二、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
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三、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珅在朝中專權,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珅有意戲弄王傑,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 坤羞愧而去。
四、懸鵝子示眾
明時,周新擔任司法按察使後,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烤鵝,他堅決不受,但送禮人已經搶先出門了。於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子後面,以後凡是送禮者,他就讓家人領著去看那隻已經風幹了的烤鵝。從此,再沒人自討沒趣了。
五、棒打送禮
南北朝時,南朝的中書通事舍人顧協,雖位高權重,但為政清廉。他曾說:"送禮納賄,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門生因有事相求,送禮向他行賄。顧協怒不可遏,責令將這個門生重打二十大板,趕出了門外。
❸ 兩袖清風的於謙的故事有哪些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 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
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入京》
明代:於謙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譯文:
絹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污吏的搜刮,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什麼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滿。
(3)於謙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明英宗時,貪鄙成風,地方官進京,不帶重金厚禮是辦不成事的。時任地方巡撫的於謙,卻每次進京都是兩手空空,連絹帕麻菇之類的土特產也不帶上一點。並口占《入京》此詩。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於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麼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於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
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
❹ 於謙的故事主要內容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年僅23歲的英宗不聽勸阻,迎戰蒙古瓦剌部,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擒。
當年九月,在大臣們的擁戴下,郕王登基,是為景泰帝。可雖然這樣,依然無法平定民心,一些貪圖享受、貪生怕死的大臣這時候煽動王公貴族向南逃。
大臣們不停爭吵,景泰帝無所適從。就在這時候,新任兵部尚書於謙站出來,厲聲喝道:「凡倡議南遷者,立斬不饒!」
景泰八年一月,皇帝突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就在正月十六夜裡,武清侯石亨、太監曹吉祥、都御史徐有貞等趁皇帝卧病休養、朝廷內外人心浮動之機,把做夢都想復辟的「太上皇」朱祁鎮迎回了金鑾大殿,而朱祁鈺在其兄復位的歡慶聲中撒手人寰。
英宗復位後,徐有貞、石亨等少不了加官晉爵。他們大權在握,就著手下一步的行動:陷害忠良,排除異己,首當其沖的就是於謙和王文。
石亨始終嫉恨景泰帝讓於謙做兵部尚書,再加上北京保衛戰中於謙明智地否決了自己擁城固守的方案,石亨對此耿耿於懷。而那徐有貞正是那時候散布謠言、鼓吹南逃的徐珵。
石亨、徐有貞等捏造王文、於謙「逢迎景泰篡位」,並且聲稱於、王二人看到景泰帝一病不起,就陰謀迎立襄王。英宗對那兩個奸臣毫不懷疑,所以命石亨和他的黨羽都御史蕭維楨主持會審。
蕭維楨、石亨對王文、於謙進行嚴刑拷問,逼迫其承認一切罪行。王文對其無恥行徑非常氣憤,厲聲質問道:「召迎親王必須有金牌,派人也要有馬牌才行,現在這兩樣東西在哪裡?」問得那兩個奸臣無言以對。
於謙冷笑著對王文說道:「你無需費口舌了,這是他們的詭計,目的就是置你我於死地,辯解也是徒勞。」
一連審了幾天,於、王二人依然不招供。石亨等人又缺乏證據,只好以於謙和王文陰謀迎立外藩為名,請求凌遲處死這二人。明英宗念及於謙的功勞,不太情願地簽發了處死王文、於謙的旨令,但是,他把凌遲改為斬首。幾天後,王文、於謙慷慨就義。
(4)於謙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於謙軼事典故:
於謙一生都在家裡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遺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於家的祖先一樣,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還要虔誠。
據傳於謙出生前的那個晚上,他的父親於仁做一個夢,夢見一個緋袍金襆的神對他說:我感動於你們於家對我的供奉,也感動於你們於家一門忠義,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轉世投胎,來做你們於家的子嗣。
於仁聽了這話,大吃一驚,趕快口稱遜謝(謙讓辭謝),說不敢當。但夢中那位金神說完轉眼就不見了。於仁醒來不久,於謙就出生了。而於仁之所以給孩子起名叫「謙」,就是「以志夢中遜謝之意」。 就是說對於文丞相的盛意,他心裡還一直惴惴受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