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有關孟子的成語故事

有關孟子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0-25 19:43:19

⑴ 和孟子有關的成語故事

和孟子有關的成語故事如下:

1、孟母三遷 [ mèng mǔ sān qiān ]

故事:

孟子幼年喪父,由母親仇氏扶養成人。孟母對孟子的教育環境及學習歷程非常重視,漢劉向的〔列女傳〕記載孟母曾三遷其居,選擇孟子可以獲得良好潛移默化的生活環境居住。

起初他們住在鄒城馬鞍山下的鳧村,由於附近是墳場,孟子即和鄰近的小孩學習埋死人的游戲,孟母深感不妥,遷居至廟戶營村,但村內常有市集買賣,孟子又開始玩起買賣講價的游戲,孟母仍覺不妥,又遷至學校附近(可能在鄒城內),孟子遂開始模仿學生學習禮儀的情形,孟母大悅,欣慰於居得其所。

孟子上學後,曾經貪玩逃學游盪,孟母非常生氣,將織布機上正在織的絹布剪斷,告誡孟子半途而廢不會有成就。孟子從此專心向學,遂有了後來發揚儒學的成就。孟母發揮了境教的作用,可謂是母教的成功典範。

2、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故事:

孟子認為君子的自然本性,無論是處於富貴或是窮困之中,都不會改變。因為仁、義、禮、智這些內在的道德早就深植於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潤澤,背部充盈,這仁、義、禮、智之道當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

由於這仁、義、禮、智之道充沛流行於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們的動靜行止無不中節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說明,旁人也能了解並感受到他的君子風范與所受到的薰陶。後來「不言而喻」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事態明顯,不待說明即可曉悟。

3、左右逢源 [ zuǒ yòu féng yuán ]

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觀上繼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孟子》一書為弟子輯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見他對孔子理念的傳承,並可得見他完整的思想體系。其中〈離婁〉一篇多論仁政及盡倫希聖之事,典源所從出的這段文字,講述的是為學應有的態度。

孟子以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學問,必須用心去體會。若能自得於心,則所學才能深固,應用起知識才能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左右逢源」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後則泛用於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融。

4、一曝十寒 [ yī pù shí hán ]

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後人尊稱他為「亞聖」。當時人們對於齊王管理政事沒什麽成就很不滿意,雖然齊王並未採納孟子的觀點,但他仍幫齊王解釋,說:「不要認為這是因為大王不夠聰明。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長的生物。

如果讓它在太陽下曝曬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沒有辦法存活。我跟大王相處的時間有限,一旦我離開,那些奸臣小人又來動搖大王的決心,我就算能讓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頭,又有什麽用呢?」

5、揠苗助長 [ yà miáo zhù zhǎng ]

故事:

戰國時,大思想家孟子曾經舉宋人揠苗助長的故事來說明,養浩然正氣是必須藉由經常積累正義所產生,而不是偶然行義就可以得到的。要將行正義之事牢記於心,卻不可用不當的手段助長它。他說:宋國有一位農夫,一直擔心他的秧苗長不大,就到田裡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一點。

疲憊地回到家後,告訴家人說:「今天真是累死了,我幫助秧苗長大了。」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一看,那些秧苗都已經枯死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揠苗助長」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使用不當的手段以求速成,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⑵ 有關於孟子的成語故事

1、孟母三遷

起初孟子與其母親住在鄒城馬鞍山下的鳧村,由於附近是墳場,孟子即和鄰近的小孩學習埋死人的游戲,孟母深感不妥,遷居至廟戶營村。

但村內常有市集買賣,孟子又開始玩起買賣講價的游戲,孟母仍覺不妥,又遷至學校附近(可能在鄒城內),孟子遂開始模仿學生學習禮儀的情形,孟母大悅,欣慰於居得其所。

2、孟母斷織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

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有學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

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3、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國時代,諸侯王國都採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戰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遊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的君主。

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4、始作俑者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麼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在大王的廚房裡有的是肥肉,馬廄里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5、緣木求魚

孟子說:「那麼,大王的最大心願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擴張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拜,君臨中原、安撫四周的民族。(不過,)憑您的做法去追求實現您的心願,真好比是爬上樹去捉魚一樣。」

宣王說:「像這么嚴重嗎?」 孟子說:「只怕比這還嚴重呢!上樹捉魚,雖然捉不到魚,不會有後患。按您的做法去實現您的心願,費盡心力去做了,到頭來必定有災禍。」

熱點內容
梵谷故事 發布:2024-10-25 22:14:59 瀏覽:262
見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0-25 22:11:30 瀏覽:2
比鬼故事還嚇人的故事 發布:2024-10-25 22:10:38 瀏覽:34
悲傷的童話故事 發布:2024-10-25 22:03:29 瀏覽:891
有蛇有星星的成語 發布:2024-10-25 22:02:27 瀏覽:123
一個老虎成語 發布:2024-10-25 21:52:59 瀏覽:998
形容聚會的成語 發布:2024-10-25 21:32:21 瀏覽:783
形容好事的成語 發布:2024-10-25 21:15:12 瀏覽:271
荷花的小故事 發布:2024-10-25 20:51:25 瀏覽:982
抓住機會的故事 發布:2024-10-25 20:50:44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