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關於寫字的故事

關於寫字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0-21 02:28:36

❶ 關於著名書法家的故事的小故事

「草聖」張旭
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
詔書一到洛陽城,頓時轟動了那些飽學之士。他們紛紛向張旭道喜,慶賀他以卓絕的努力奪得了最高獎譽。張旭作揖一一致謝,並設宴款待洛陽名流。席上,有人提議張旭談談草書到「絕」的秘訣,張旭推辭不過,謙虛的說:「各位見笑了,我自知淺陋,皇上獎掖,收之有愧。說到秘訣,無非在『用心』兩字。」
張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便說:「少陵曾對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寫過一首詩,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諸位是知道的。在鄴縣,我有幸見過公孫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時,都引起我的聯想:她將左手揮過去,我就立即觸到這次姿態像個什麼字;他跳躍起來旋轉,我想草書中的『使轉』筆鋒的馳騁應如此罷!他那整個起舞的姿態音容,給我一個全面的草書結構的啟發。」
皇帝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里,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麼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必須痛下苦功。
入木三分
過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總要將自家的店號起個吉利的名字,例如什麼「廣源記」啦,「茂源記」啦,「康泰記」啦,等等,名目繁多。單說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錯,擴大了門面,增添了貨物,招牌也想換個新的。可別小看這招牌,它對生意的好壞還挺有影響吶。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湊巧,有人給找來了一塊曾經用來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寫滿了祭祝的文字。開始,人們並不在意,商店老闆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筆字洗去,好寫新的內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筆字不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層,筆跡依稀可見;木板刨了兩層,筆跡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是誰寫的字,這樣深刻有力,一位懂得書法的老先生來了一看,立即驚嘆得叫起來。看著他一個勁地拍案叫絕的樣子,在場的人都很奇怪,紛紛圍攏來看。老先生說:「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筆跡啊!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戒珠」
王羲之的書法怎麼這樣深刻有力呢?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煉有關。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據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麼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呢?經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別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現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後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現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里。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後悔不已,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將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對朋友應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煉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後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後,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為書法家。」並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 ,henkekude

❷ 關於書法的成語故事

1、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

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入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2、臨池學書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讓兒子王獻之從小學習練字。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王獻之寫「大」字讓父親檢查,父親在字上加上一點成為「太」,他跑去問母親,母親告訴他只有一點才是真功夫。於是王獻之守在家裡18個大水缸邊練習寫字。

3、巧取豪奪

巧取豪奪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

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裡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

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裡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

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後,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

由於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一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

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後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

4、入木三分

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字型大小逸少,是東晉書法家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看見在他父親枕下的前代的《筆說》,他偷來讀。父親說:「你為什麼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東西?」王羲之卻笑著不回答,母親問:「你看的是用筆法嗎?」

父看他年紀還小,擔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訴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我再教你書法。」王羲之跪了下來說:「就讓孩兒看看這書吧,長大再看就耽誤了孩兒幼年的美好才華與發展了。"

父親很高興,於是立刻就把書給了他。還不到一個月時間,(王羲之的)書法就有了很大進步。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看過用筆訣竅,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名聲一定超過我。」

東晉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製祝板上,再派人雕刻。

刻者把木頭剔去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刻者驚嘆其筆力雄勁:「竟入木三分!」後「入木三分」成為成語,比喻書法功力好或分析問題透徹。

5、筆走龍蛇

唐朝時期,秘書監賀知章在府上宴請賓客,李白在席上作詩《草書歌行》。玄奘法師的弟子懷素擅長草書,當眾被要求作書法,懷素援筆蘸墨,凝神運氣揮毫,很快寫就,賀知章贊嘆道:「上人書寫,左盤右旋,真是筆走龍蛇。」

❸ 關於書法家的故事

1、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

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必須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到達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必須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達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

原先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樣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

王羲之還不明白是怎樣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2、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十分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以前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的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十分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

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最後了解用筆的奧妙。

3、鄭板橋學書法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最後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並不怎樣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

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麼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但是是別人的字體,沒有創新。

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最後構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4、唐太宗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里,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

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麼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

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必須痛下苦功。

5、偶創飛白

漢朝的蔡邕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飛白書」就是他獨創的。什麼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個閉門讀書、寫字的人,他經常出門旅行,為的是捕捉靈感,豐富閱歷。這一天,他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那兒的人架子挺大,誰來了都得在門外等上一陣。蔡邕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這石灰水在刷牆。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可看著看著,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牆上出現了一道白印。由於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牆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牆皮來。

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牆一樣,讓黑筆道里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准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牆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

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於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

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並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熱點內容
成語的理解 發布:2024-10-21 04:52:53 瀏覽:452
霍金的勵志故事 發布:2024-10-21 04:48:34 瀏覽:246
品德高尚的成語 發布:2024-10-21 04:39:56 瀏覽:258
關於長城的傳說故事 發布:2024-10-21 04:32:54 瀏覽:234
成語題目答案 發布:2024-10-21 04:13:24 瀏覽:529
猜成語有樹 發布:2024-10-21 04:03:54 瀏覽:822
人很多成語 發布:2024-10-21 04:00:07 瀏覽:166
清邁小城故事 發布:2024-10-21 03:55:13 瀏覽:60
季字成語 發布:2024-10-21 03:47:33 瀏覽:200
百雀羚故事 發布:2024-10-21 03:43:50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