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張霞的故事

張霞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0-16 23:23:55

㈠ 《瘋人院》中哪一個故事讓你印象深刻

《瘋人院》這個故事你看過沒,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illusion709到底是什麼?不是說是抑制死亡激素的葯物嘛?難道是我記錯了?陸雨霏最後是變異,為什麼眼珠子顏色也變了?

其次,匡人和幕後的Boss是誰?難道不是馬東的哥哥嘛?他這么詭異,弟弟還在牢里就這么舍棄他。而且,孟喃反復想到那句,「誰欺負你,你就欺負回去!」。看似是奠定馬東將石頭揮向受害者的契機,但馬東最後那眼神是什麼意思?最主要的還是他比較胖,與大Boss的肚腩恰好聯繫到了一起。不過,這主要還是我毫無邏輯的腦洞大開,就我自己的想法哦。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女主的一句,「你們才是彼此唯一的依靠。」讓這位父親選擇和兒子一起開煤氣自殺,最後父親死了,兒子及時救了回來。說真的,當時,我一想到是女主的話成為最後一根稻草,我真的是十分討厭女主。

還有很多向上述這么精彩的單元:無法接受至親人離去逼瘋自己;父母與孩子缺少溝通產生的誤會,最後拉遠了彼此的距離;文學創作版權意識的覺醒;科學研究與人道主義相悖時,怎麼選擇;淳樸善良的村民,在一個人的煽動下,執行私刑,想燒死精神病人。太多太多的社會現象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反思。

不得不提,便是與其同期播放的《延xx略》爽文火爆各大網站,受眾沉溺在一路升級打怪的套路中,滿足自己的臆想。這讓我想到了著名的奶頭樂理論,美國高級智囊布熱津斯基認為,讓受眾沉溺在為他們量身訂造的娛樂信息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慾望和思考的能力。如此,80%的邊緣化人便不會與20%的財富擁有者起到沖突。每個人的私慾還是挺強的,哎世態炎涼啊

的確,娛樂至死的背景下,我們的忘性有多大?如果,我沒記錯,當時不少人說過,只要於x拍的絕對不會去看,最後他看了!有人說過,紅xx真是過分,最後,孩子還是被送進去了!有人說過,我絕對不會吃地溝油,最後,管他呢,要不然吃什麼?這么看來,我們是受害者,好像也是。。。

猶記得馮小剛說過,「垃圾觀眾造就了垃圾電影。」這句話好像不無道理。在我運營幾十萬粉絲財經大號的時候,我就發現,我擺事實分析數據講道理的時候,閱讀量寥寥無幾。一旦,我毫無感情地產出感情的時候,用身邊案例,放大某一點的時候,閱讀數據便十分可觀。

但客觀來說,不管是觀眾還是受眾,都是把電視劇、公眾號當作日常碎片化打發時間的消遣物。在勞累生活的時候,為什麼還要花費那些他們根本無力改變的事實呢?難道自己給自己找罪受,還不如待在臆想的世界裡,盡情的放鬆自己的大腦!






㈡ 身邊的道德模範故事300字

精心照料學生,敬業愛崗,生活上做他們的好「媽媽」
眾所周知,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工作是忙碌的、瑣碎的,具體到一日生活的每個細節里。殘疾兒童是可憐的,也是可愛的。也許是張霞天性中具有更多的童心,她樂意和這些孩子在一起,願意和這些殘疾孩子一起感受那種純真無邪的快樂!
張霞知道一張微笑的臉、一聲由衷的贊美和常識能使人愉悅,使人心智開啟。所以,她心裡總是裝滿各種「甜言蜜語」「高帽子走近殘疾孩子。教師燦爛的微笑是殘疾兒童心中永不凋謝的花朵,你笑臉對他們,他們也笑臉對你,你給他們一縷陽光,他們會還你一個太陽。
八歲的自閉症兒童何玉舟剛入學不久,趴在校門口的鐵欄桿上,以頭撞欄桿,勸也勸不動。張霞過去把他輕輕地抱在懷中,一邊逗他哄他,一直把他抱到教室里,他終於停止吵鬧,睜著滿是眼淚的雙眼安靜地聽她講課。
黃玲想媽媽哭個不停,張霞仔細地擦乾她臉上的淚水,讓她坐在自己的膝上,手把手地教她寫字、畫畫。她整天都不再哭,饒有興致地參與課堂活動。鄧金金入學已四年了,可還是每天把屎尿拉在身上、床上,還經常把屎糊在牆上、桌上子上。張霞老師接手這個班以後,積極配合學生護理員、家長。獎與罰並用,矯正了他這種惡習。使他知道自己錯誤的行為惹得人人嫌、個個厭,到那裡都不受歡迎。現在他變得乖巧、懂事、愛清潔,再也不把屎尿拉在身上,甚至還積極參加勞動,幫老師和護理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宋莎穿上了新衣服、樂顛顛地跑來問她:「看嘍!媽媽買的,媽媽買的!」張老師會由衷地贊:「莎莎今天真漂亮!」杜牮有時間鬧情緒,不願進教室上課,她會哄他:「杜牮真乖,上課最認真最守紀律了,張老師最喜歡你了!」他就會乖乖地跟著走進教室。冬天到來,有些學生沒衣沒鞋,手、臉凍得通紅,張霞老師就將自己家的衣、鞋,親朋好友處搜集來的生活用品送給他們,以解燃眉之急。口袋裡經常裝些糖果、小玩意兒送給他們。
智障兒童心理承受力差,缺乏自控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經常有一些危及自己傷害別人的行為舉措:如自傷自殘,以頭撞牆,爬護欄、窗戶,玩電器、火等危險物品,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瘋狂地相互毆打或欺負傷害比自己弱小的同學。
即使下課張老師也不敢掉以輕心,隨意離開,眼睛一刻不停地盯著他們,直到另一位教師來接班,才如釋重負地離開。在張霞老師任教的課時內從未發生過學生意外傷害事故。張霞老師深諳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過的一段話的道理:「教育之路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對殘疾兒童深深的愛,要成為一名好的特教教師,首先要有一顆母愛之心,這種愛不是一個概念、一句話,而是具體、鮮活、生動的情感和行為。有時一個微笑、一聲贊許、一絲安慰都能打動殘疾兒童的心靈。
誠心啟發學生,精業施教,學習上做他們的好園丁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張霞老師喜歡帶殘疾兒童唱歌、跳舞,讓他們在唱唱、跳跳、玩玩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協調肢體動作,感受生活的美好與歡樂。為此,她曾經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親身示範、手把手地帶領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與排演。自編自創了幾十個思想性、藝術性很強的舞蹈、課本劇、啞劇:如《老頭與小猴》、《半夜雞叫》、《狼來了》、《想飛的燕子》、《鏡子》、《西班牙鬥牛舞》、《荷花舞》、《長綢舞》、《天竺少女》、《孔雀舞》、《包公審椅子》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些節目多次獲得市、省級文藝匯演的獎項。其中幾位主演學生如黃榮、李立群、杭娟、王虎、戴子林、譚建新、羅水平、王旋等學生優美的舞姿、出色的表演、高難度的技巧,給人留下了美好而難忘的印象。她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優秀藝術工作者、優秀藝術指導教師,省級先進模範教師。
張霞老師喜歡嘗試不同學科、不同門類的教學。在教數學課時,她總是准備了百多件教具、繪制了百多幅參考圖,給每個學生准備了數十種學具。通過直觀、生動、鮮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把枯燥的數學題變得簡單扼要,明了易學。
她喜歡和學生一起畫畫、捏橡皮泥,畫出美好的校園景色,畫出美麗的大自然,畫出美好的生活與夢想。用橡皮泥捏出一群群生動可愛的小狗、小豬、小老鼠……捏出鮮靈活現、形態逼真的茄子、南瓜、辣椒、桔子等等。然後,把這些東西放在展覽台上,請大家一起觀賞。
她喜歡把每一篇課文編成一個個情節劇,自己和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不同人物和角色,用親身體驗和肢體動作表達課文的內容,從而達到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每一個字、詞、句的涵義,聽懂別人所講述的內容,所表達的意思,從而達到提高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張霞老師喜歡繪聲繪色地為智障兒童講故事,並提問,讓他們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思考,學會做人,明辨是非善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到一些相關知識。
張霞平時喜歡老師、學生經常光顧她自己工作的資料室,看到他們聚精會神的閱讀,如飢似渴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她總是願意在別人都已下班很久了,食堂里打晚飯鈴後,天都黑了才離開,為的是能讓他們多看些書。
張霞老師喜歡和殘疾孩子一起玩游戲,一起打掃衛生,一起在校園內除草;她喜歡和家長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現,為他們在某個節目中的一點創意和表現,為他們的刻苦努力虛心好學,一幅想像力豐富的畫,一首新學會的歌曲,一次助人為樂的表現,一篇題材新穎的作文,一件饒有意趣的手工作品….為他們點點滴滴的進步欣喜不已。
潛心關愛家人,勤業待人,處世上做他人的好「拐杖」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張霞老師愛她周圍的人,今年初冰災時,她無意中看到一位老人不知什麼原因,全身濕透,沾滿穢物,人事不知的倒在冰雪裡,於是,張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自己還幾次險些滑倒,好不容易才把他扶起。
她愛自己的同事,學校里有老師有事請假要調課,她總是毫不猶豫的接受學校的安排。她愛自己的學校,看到水電沒關時,總是隨手關好,學校晚自習要教師值班,她就主動申請。
張霞老師愛自己的家人,她經常把兩家老人接來團聚,平時也經常回去看看老人,從而她的家庭非常和睦。她丈夫得有重度哮喘,近20年來張霞老師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經常半夜起來送他去醫院等,對她的孩子,張霞也傾注了無私的愛,從小就培養他自立自強的精神,使他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並順利考入長沙理工大學。
從教28年來張霞一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每天快樂工作著,堅守自己的信念,她用自己平凡的行動詮釋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的至高境界。在張霞老師的胸中,永遠包涵著對每個孩子的愛。她總是讓每個殘疾孩子享受著世間的愛,在自己平凡的崗位行奏響著不平凡的樂章。

熱點內容
花禁的成語 發布:2024-11-24 13:20:59 瀏覽:329
成語此什麼彼什麼 發布:2024-11-24 13:20:48 瀏覽:232
脾的成語 發布:2024-11-24 12:53:36 瀏覽:589
科幻故事大世界 發布:2024-11-24 12:53:21 瀏覽:162
掛掛成語 發布:2024-11-24 12:51:21 瀏覽:162
美人的故事 發布:2024-11-24 12:43:08 瀏覽:641
誇人聰明的成語 發布:2024-11-24 12:23:37 瀏覽:946
監獄猜成語 發布:2024-11-24 11:53:00 瀏覽:965
俄狄浦斯故事 發布:2024-11-24 11:50:10 瀏覽:420
以商成語 發布:2024-11-24 11:42:57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