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第一

成語故事第一

發布時間: 2024-10-13 15:02:18

⑴ 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包括:

第一集:上屋抽梯

戰國時期,天下群雄並立,小國被魚肉,大國爭霸權.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個既知天時地理,又知兵法戰陣的奇人,人稱鬼穀子.鬼穀子手下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子(孫武)的後世子孫--孫臏,另一個是龐涓.龐涓應魏國之邀,先於孫臏出山,鬼穀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自傳於孫臏一人.

龐涓當了魏國的元帥,與魏王一同率軍進攻楚國,在方城楚國軍隊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對魏國十分不利.

龐涓派謀士公孫閱請鬼穀子為其出一良策,鬼穀子將此事推於孫臏.孫臏引用《孫子兵法》,向公孫閱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用孫臏之計,引誘城內楚軍出擊,然後截斷後路,消滅了楚軍.楚國被迫割城認敗.

第二集:笑裡藏刀

龐涓請孫臏出山,孫臏推辭不過,告別鬼穀子來到魏國.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但為得到《孫子兵法》,表面上笑臉相迎,派美女鍾離秋照顧孫臏.鍾離秋鍾情於孫臏.

龐涓利用孫臏的思鄉之情,設下圈套,栽臟孫臏.魏惠王聽信龐涓,欲殺孫臏.龐涓出面為孫臏說情,孫臏死罪免除,被處以臏刊.

龐涓將受傷的孫臏接回家中,請來最好的醫師為他醫腿,並讓鍾離秋繼續照看孫臏,孫臏十分感激,答應將所知道的《孫子兵法》為龐涓抄錄下來.

第三集:假痴不癲

公孫閱早就看中了鍾離秋,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將龐涓陷害孫臏的事實悄悄告訴孫臏.

孫臏對龐涓所為氣憤之極,但無計可施,情急這中想到臨別之時鬼穀子送給他的錦囊秘計.他依據鬼穀子之計,裝瘋賣傻,將抄錄的部分兵法全部燒毀.

龐涓不相信孫臏真瘋,多次試探,都沒看出破綻.龐涓還是放心不下.

鍾離秋盼望孫臏不是真瘋,向孫臏傾吐真情,以期打動孫臏.孫臏無動於衷,仍瘋瘋癲癲.鍾離秋痛苦萬分,當著孫臏的面撥劍自殺,孫臏見死不救,鍾離秋徹底失望.暗中監視孫臏的龐涓因此也信以為真.

第四集:金蟬脫殼

公孫閱托媒人到鍾離家說情,鍾離秋的姐姐鍾離春為使妹妹忘記瘋子孫臏,收下聘禮,未曾想鍾離秋痴心不改,並與姐姐大鬧一場.

鍾離春是個劍術高超的烈女,她為了斷絕妹妹的戀情,欲殺孫臏.孫臏面對死亡,仰天長嘆,嘆自己空有世上無雙的《孫子兵法》,卻無用武之機,辜負了祖先和老師的厚望.鍾離春方知孫臏是裝瘋.

鍾離春隻身來到孫臏的家鄉齊國國都,遇到了齊國將軍田忌,將孫臏的遭遇告訴了田忌,請田忌設法解救孫臏.田忌不信孫臏其才,田忌的門客禽滑說他到魏國一試孫臏,然後見機行事.

禽滑來到魏國,在鍾離春的安排下與孫臏見面.一番交談,禽滑與孫臏相見恨晚.禽滑用孫臏之計,讓自己的仆從裝扮成蓬頭垢面的孫臏醉卧豬欄,孫臏乘機躲入禽滑的馬車逃離魏國.

第五集:李代桃僵

數天後,有人在河邊發現了孫臏的衣服,誤以為孫臏已死,鍾離秋聞此痛不欲生.公孫閱娶鍾離秋為妻,鍾離春見妹妹有了歸宿,悄悄離開魏國,來到齊國.,

孫臏為了不得罪魏國,暫時隱居在田忌家中.鍾離春來到田忌家,照顧孫臏.

田忌愛馬,常和齊威王賽馬,每賽必負.孫臏告訴田忌,可採用"李代桃僵"之計,即犧牲三等馬,用一等馬對齊王的二等馬,用二等馬對齊王的三等馬,必勝無疑.田忌聽從孫臏的意見.下重賭和齊王賽馬,果然獲勝.齊威王納悶,詢問田忌,田忌將孫臏的計策告訴齊王,齊王立即召見孫臏.

第六集:圍魏救趙

龐涓為報中山之仇,帶重兵進攻趙國,趙國連戰連敗,國都危在旦夕.

趙國向齊國求救,田忌主張救趙,相國鄒忌等人懼怕魏國,堅決反對.齊威王力排眾議,派兵救趙,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

田忌採取孫臏的計策,不去趙國,直逼魏國.田忌的堂弟田國是一個有戰功的將軍,他以為孫臏怕死,慫恿數名將軍不聽孫臏之令,定要前往趙國和魏軍一決高低.孫臏好言相勸,田國等人不從.孫臏按軍法斬殺田國手下一個有功之將,田國等人在軍法的威懾下,帶軍向魏國開進.

魏國告急,龐涓只好從趙國撤軍.回軍途中,龐涓和齊軍相遇,孫臏用計大敗龐涓.龐涓這才知道孫臏沒死,率殘部逃回魏都,田國等人此時對孫臏口服心服.

第七集:擒賊擒王

龐涓為報復齊國,糾集楚國、韓國、燕國討伐齊國,揚言若齊國不交出孫臏,便毀滅齊國.鄒忌等人也推波助瀾主張交出孫臏以解齊國之難.齊威王為齊國安危,答應了龐涓的條件.

鍾離春勸孫臏離開忘恩負義的齊國,另擇明主.田忌、田國也勸孫臏逃走.孫臏胸有成竹,說他可兵不血刃,使龐涓撤兵.

盟壇上,四國元帥商談退兵和好之事,龐涓堅持必須得到孫臏,才可退兵.裝扮成齊國將軍的鍾離春押著假孫臏來到壇下,龐涓上前辨認孫臏,冷不防被鍾離春用劍逼住,周圍的魏國士兵怕鍾離春殺龐涓,不敢上前.龐涓無奈,只好答應退兵.

第八集:以逸待勞

楚、韓、燕三國軍隊退去.龐涓也只好撤軍.回軍的路上龐涓越想越氣,又帶大軍殺回.

魏國大軍的突然返回,使齊國有此措手不及.齊威王命田忌和孫臏帶兵抗敵.雖然楚、韓、燕三國的軍隊已經返回,齊軍和魏軍相比還是敵強我弱,孫臏令全軍守而不出.

龐涓為激孫臏出營作戰,命魏國士兵在營外高聲漫罵.孫臏仍按兵不動.田國氣憤不過,要求出兵,沒想到孫臏竟然同意.田國率精幹之兵不斷襲擊敵人,使魏軍更加疲憊.

龐涓戰不能戰,拖又拖不起,只好撤軍,孫臏乘機出兵,大敗魏軍.

第九集:無中生有

龐涓回到魏國後,又氣又恨,欲殺鍾離秋.公孫閱為保鍾離秋,說他可以用計讓孫臏和田忌失去兵權,然後再治他們於死地.

公孫閱帶著鍾離秋來到齊國,投奔在相國鄒忌門下,向鄒忌講述田忌得勢的利害.鄒忌本來就嫉妒田忌的功勞,便向齊威王進讒言,誣陷田忌和孫臏,齊王不信.公孫閱告訴鄒忌,無中可以生有,多說幾次,齊王就會相信.

鍾離春向孫臏表露愛慕之心,孫臏以占卜者的話拒絕了鍾離春,鍾離春一氣之下,離開齊國.

公孫閱冒充田忌的門人帶重金請占卜者為其占卜,所問乃謀國之事.鄒忌將此事稟告齊王,齊王終於相信了鄒忌的讒言.

第十集:借刀殺人

齊威王派人監視田忌,孫臏告訴田忌,只有交出兵權才可免去殺身之禍.田忌聽從孫臏的計策,主動交出兵權,齊威王打消斬殺田忌的念頭.

公孫閱勸鄒忌斬草除根,鄒忌說在齊國難以得手.公孫閱讓鄒忌"借刀殺人".

鄒忌向齊威王建議與楚國建立聯盟,共同對付魏國,並提議讓田忌和孫臏出使楚國.齊王擔心二人一去不回,鄒忌說他們如果不回,就滅其九族.鄒忌隨後派心腹趕往楚國,密報田、孫到楚國是為了探查虛實.

孫臏和田忌一路上幾遇危險,幸遇鍾離春暗中保護,才化險為夷,到達楚國.楚國為了對付魏國,要留往田忌孫臏,並許以高官厚祿,田忌和孫臏執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將二人困在楚國.

第十一集:趁火打劫

龐涓聽說孫臏被困在楚國,帶著珍寶親自出使楚國,將珍寶獻給喜愛珍寶勝於自己生命的楚王,還答應將占據楚國的城邑還給楚王,以換取孫臏.楚說可以考慮龐涓的建議.

楚王要挾孫臏,說他如果不答應留在楚國,就把他交給龐涓.孫濱告訴楚王,龐涓要的不是他,是《孫子兵法》,有了《孫子兵法》,魏國就會稱霸.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一套《孫子兵法》,楚王同意先放田忌回國.

鍾離春收買眾多敢死之士,欲救孫臏,孫臏為保田忌回國,沒有答應,鍾離春十分不快.

龐涓得知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兵法,進見楚王,說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內容,為防止孫臏抄錄假兵書欺騙楚王,他可以為楚王監視孫臏,條件是他再把兵書抄錄一遍帶回魏國.楚王答應了他的要求.

第十二集:瞞天過海

龐涓又會見孫臏,說他即使給楚王抄錄了兵法,楚王還是不會放過他,不如為他抄寫一部兵法,他可以幫助孫臏逃離楚國.孫臏將計就計答應龐涓的要求.按照龐涓和孫臏定下的計策,龐涓離開楚國.龐涓走後,孫臏拜見楚王,說兵法乃兵聖之作,必須找一類似鬼谷的山谷抄寫,才可不辱聖靈,否則將受到上天懲罰.楚人一向寵信鬼神,楚王答應了孫臏的要求.

孫臏選擇了靠近楚魏邊境的一條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軍隊保護孫臏.

龐涓帶兵秘密襲擊孫臏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孫臏.孫臏乘龐涓與楚軍混戰之機,在鍾離春的幫助下,逃離楚國.

第十三集:偷梁換柱

孫臏的逃離使龐涓十分惱怒,他來到楚國,一番口舌,使楚王相信了他的謊言.楚王派使者來到齊國,污衊孫臏偷走了楚國的國寶,要孫臏將國定送回楚國,否則楚國將與魏國一同向齊國問罪.齊威王明知孫臏不是雞鳴狗盜之徒.但迫於楚國的威脅,再加之鄒忌的讒言,齊王讓孫臏親自到楚國向楚王說明.

鍾離春與鍾離秋姐妹終於相見,感慨萬分.鍾離春將公孫閱的所為告訴了妹妹,鍾離秋逼公孫閱離開鄒忌.

孫臏為了田忌將軍一家人的性命,打算再次動身去楚國,鍾離春極力阻止孫臏前往楚國.

禽滑用偷梁換柱之計,命手下人裝扮孫臏,帶著一批希世珍寶隨自己前往楚都.孫臏乘機帶著田忌的信,隨鍾離春經楚國前往到韓國去找申大夫.

第十四集:假道伐虢

孫臏來到韓國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將他引見給韓王,孫臏不願讓自己來到韓國的消息傳到魏國,因此不願去見韓王.申大夫還是將孫臏來到韓國的事告訴了韓王,韓王立即召見孫臏,拜孫臏為軍師.

龐涓得知孫臏在韓國,故作不知,派使者來到韓國,邀請韓國在成周會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請韓王允許魏國參加盟會的人路經韓國成皋.

孫臏向韓王進言,說魏國肯定另有所圖,並向他講了當年晉獻公假道伐虢的故事.韓王只答應盟會,未答應借路.

盟會之時,魏王假作勞累過度,舊病復發,龐涓再次提出借路韓國的北方重鎮成皋,從近路回國.韓王以為盟約以定,魏國不會與之為敵,答應了龐涓了請求.龐涓回國途中,乘韓國不備,突然佔領了成皋.然後向韓王提出:以成皋換孫臏.

第十五集:聲東擊西

成皋是韓國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韓國上下一片慌亂.

韓國不少大夫主張用孫臏換回成皋,韓王也打算把孫臏交給魏國.申大夫堅決反對,他說只要孫臏在韓國,成皋就不愁不能奪回,而且魏國也不敢小視韓國.身為大將軍的韓國太子也反對交出孫臏,認為如此將是韓國的羞辱.韓王改變主意,命太子和孫臏帶兵奪回成皋.

韓國的軍隊沒有進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國的重鎮中牟.龐涓估計孫臏會象當年圍魏救趙一樣故計重演,並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韓國國都.韓王立刻命太子和孫臏回軍.

孫臏讓太子率大軍明為回國救急,實為虛晃一槍,他與鍾離春率領一支精幹輕裝軍隊,夜奔成皋,乘敵不備,奪回了成皋.

⑵ 列舉20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1、拔苗助長

春秋時,有個急性子農夫,他插下秧苗後,好幾天也不見秧苗長高,心裡著急,就把自己田裡的秧苗挨個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裡,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幹了一天,總算幫助秧苗長高了一些。」兒子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見秧苗全都被太陽曬得枯死了。

2、一鳴驚人

春秋時,楚莊王當國君的前三年,只知享樂,不管國事。申無畏出了個謎語讓他猜:「有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笑著說:「這只鳥,要麼不飛不鳴,要飛就直沖雲霄,一叫就讓人震驚。」從此,他勵精圖治,成為霸主。

3、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於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為著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須發全都變白了。憑著相貌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常在蘆葦和草叢里穿行,由於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

4、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爭頻繁。有一次,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5、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盡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晉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

6、天羅地網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大臣費無忌的讒言,要殺害太子的師傅伍奢和他的兒子伍子胥。太子連夜告訴了在樊城做守將的伍子胥。當第二天費無忌的兒子來騙伍子胥回都城時,伍子胥將他痛打一頓,說:「如果不是太子告訴真相,我就被騙入天羅地網了。」

7、守株待兔

春秋時,宋國有個農夫在田裡看見一隻野兔撞在樹樁子上,折斷脖子而亡。他不費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從那以後,他什麼農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樹樁子旁邊,等著撿兔子。可再也沒有野兔來撞這樹樁子,他的行為被人們當作了笑話。

8、無能為力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要組成聯軍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訴他,有個叫燭之武的官員能夠勸說秦國退軍。國君立即召見了燭之武。燭之武對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如別人,現在年紀大了,就更沒有這個能力了。」

9、如釋重負

春秋時,季孫、叔孫和孟孫三個家族掌握了魯國的軍政大權。魯昭公為奪回權利,派兵去攻打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知道後,立刻前來救援。三家聯合起來,把昭公的軍隊打得大敗,昭公只得逃亡齊國。因為他原來已經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覺像放下沉重的負擔。

10、安居樂業

春秋時,哲學家老子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非常不滿,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社會:國土面積小,人口稀少。人們不用坐車乘船到遠方去;沒有戰爭,人們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歡的職業,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穩;與相鄰的國家望得見,但不相往來。

11、出類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學生的提問時說:「麒麟和一般走獸是同類,鳳凰和普通飛禽是同類,聖人和百姓也是同類;而孔子作為聖人,遠遠超越同類人中的佼佼者,沒有人比他更偉大了。」

12、從容不迫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哲學家莊子,在一次與另一位哲學家惠子辯論時,指著水中的魚說:「它從容不迫地游來游去,多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那條魚,怎麼知道?」莊子說:「魚快不快樂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我們自己快樂,所以可以認為水裡的魚同樣非常快樂。」

13、大義滅親

春秋時,衛國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兒子石厚,卻幫助衛庄公的兒子州吁殺害了衛桓公,篡奪了國君之位。州吁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憤。石碏對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憤恨。他設計把州吁和石厚騙到陳國,又與陳桓公商量好,將兩人處決。人們稱贊他的行為是「大義滅親」。

14、趾高氣揚

春秋時,楚武王派大將屈瑕帶兵去攻打羅國。大臣斗伯比為他送行時,看到他走路時把腳抬得高高的,回來就對楚王說:屈瑕太驕傲了,他必敗無疑。楚王趕緊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輕敵,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屈瑕已經兵敗鄢水。由於羞愧,一個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殺了。

15、退避三舍

春秋時,晉國內亂。公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待他很好。當問及如何報答時,重耳說:「如我當上國君,要是兩國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謝恩。」後來,重耳成了晉國國君,稱晉文公。不久,楚晉兩國發生了戰爭,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16、卧薪嘗膽

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俘虜。勾踐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屈辱。被釋放回國後,他發誓要報仇血恨。為激勵鬥志,他睡在柴草上,還在旁邊掛了一個苦膽,每天都要嘗一嘗膽的苦味。經過長期准備,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17、螳螂捕蟬

春秋時,一個侍衛想勸吳王放棄攻打楚國的決定,就拿著一把彈弓在花園里走來走去。吳王問他在干什麼。他說:「一隻蟬在叫,它沒有想到身後有一隻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沒有想到身後有一隻黃雀要啄食它。黃雀呢,更沒想到我用彈弓在瞄準它。它們沒考慮身後的危險啊!」吳王聽後,撤回了決定。

18、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貴族,自稱葉公。他對別人說:「我最喜歡龍。」他把家裡的廳堂、屋樑、房柱、門窗及牆壁上,全都刻畫上龍的形象。天上真龍聽說了,非常高興就從天而降,來到葉公家裡。葉公看見了真龍,嚇得臉色發白,渾身發抖,狼狽逃竄而去。

19、一鼓作氣

春秋時,魯國與齊國發生戰爭。齊軍連續兩次擂響戰鼓發起沖鋒,魯軍都按兵不動。齊軍第三次擊鼓發起進攻,將軍曹劌才下令:「擊鼓,進攻!」結果魯軍大勝。曹劌告訴魯庄公,敵軍擂鼓三遍時士兵已乏力,而我軍一鼓作氣,所以能取勝。

20、邯鄲學步

戰國時,趙國都城邯鄲的人以走路姿勢優美而著稱。有個燕國人來到邯鄲,要學習當地人如何走路。他發現滿街的人走路姿勢各異,但都很優雅,就見一個學一個。結果呢,什麼姿勢都沒學會,連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家去。

⑶ 20個20字內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如下:
1、自相矛盾
賣矛盾說盾堅固說矛銳利問用矛戳盾答古稱其自相矛盾
2、樂思蜀
劉備 建立蜀劉禪繼位,劉禪昏庸能蜀魏所滅劉禪投降宴司馬昭著劉禪面故意部署表演蜀歌舞劉禪隨員想滅亡故都非難劉禪卻司馬昭說:間樂思蜀點想念蜀
3、 卧薪嘗膽
說吳與越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每睡乾柴吃苦膽終弱勝強打敗越王勾踐名卧薪嘗膽
4、望梅止渴
曹操征討張綉軍隊飢渴難耐曹操登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梅林度軍隊嘩變危機稱事件望梅止渴
5、
聞雞起舞
晉代祖逖睡夢聽公雞鳴叫聲每雞叫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冬寒暑往間斷工夫負經期刻苦習訓練終於能文能武全才既能寫手文章能帶兵打勝仗
6、言九鼎
戰秦軍隊團團包圍趙都城邯鄲毛遂楚王說:我今請派援兵言發別忘楚雖兵卻連連吃敗仗連都丟掉依我看楚比趙更需要聯合起抗秦呀毛遂席說楚王口服服立即答應兵援趙
平原君趙慨說:毛先至楚使楚重於九鼎呂
7、舌戰群儒
東漢末劉表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劉備與孫權極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起前往東吳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孫權殿前先張昭虞翻、步陟、陸績投降主義駁體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8、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家沒蠟燭照明鄰家燈燭光明照家匡衡牆壁鑿洞引鄰家光明讓光明照書讀同鄉戶家叫文識錢家書匡衡家做僱工要報酬主覺奇怪問說:我希望能家書通讀遍主聽深慨書借給讀於匡衡問家
9、刻舟求劍
楚渡江(稱路江)佩帶劍掉進江匆忙船沿刻記號說:"我劍掉"船靠岸順著船沿刻記號水找劍找半沒找船已經走(行駛)遠劍本
10、葉公龍
前叫葉公非龍家牆畫著龍柱雕著龍穿 蓋面都綉著龍真龍聽說葉公龍葉公家訪問尾 巴伸堂探進窗戶張望葉公看真龍嚇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匆忙躲起本葉公真龍些畫、綉、刻假龍
11、鄭買履
鄭想買雙鞋先比量自腳量尺碼於座位急忙集市忘帶尺碼已經拿鞋卻說:「我忘記帶尺碼」轉家取等趕集市已散終於沒買鞋
問說:「么用自腳試試鞋呀」答說:「我寧相信尺碼相信自腳」
12、自相抵觸
楚既賣盾賣矛()稱贊自(盾)說:我盾牌堅固沒東西能使刺穿()稱贊矛說:我矛銳利於任何東西沒能刺穿說:用矛刺盾牌何賣東西能夠應能刺穿盾牌沒能刺穿矛能同存
13、守株待兔
宋農夫種著幾畝棵樹干忽看見兔箭般飛馳撞棵樹蹬蹬腿死農夫跑兔撿起愉快說:真點勁沒費白撿便宜美美吃頓拎著兔邊家第二干守著棵樹等著兔撞結等沒等卻情願坐棵樹等著兔撞死等呀等呀直等野草比莊稼都高連兔影沒再見
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非喜歡早晚休息等晚困候用繩發系梁世儒
15、程門立雪
東漢代位名叫魏昭童求候看郭林宗想位難師便說:教念經書師容易請要請位能教師容易找所拜郭林宗師且派奴婢侍奉師郭林宗體弱病要魏昭親自煮粥給吃魏昭端著煮粥進候郭林宗便呵責煮魏昭再煮連三第四魏昭再端粥沒臉色郭林宗才笑著說:我前看外表今終於看真啦於喜畢所都全部教給魏昭魏昭終器
16、拔山舉鼎
項羽少代讀書寫字改擊劍肯叔父項梁賭氣項羽說:寫字要能記記姓名夠擊劍付值我要習抵敵萬本事項梁於教兵愉快求略知意肯認真鑽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幾百斤重鼎舉起
17、草木皆兵
秦王苻堅兵敗逃跑逃跑程覺草木追兵疑神疑鬼終箭逃
18、按圖索驥
秦叫孫陽擅相馬孫陽看父親寫《相馬經》相馬容易拿著本書處找馬照書本找終所獲
19、柳營試馬
西漢期由於諸侯勢力強央政權能效持諸侯晁錯削藩政策式引發七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兵救梁周亞夫柳營試馬切斷叛軍路斷絕其糧草供給使叛軍戰自潰周亞夫兵乘勝追擊
20、聞雞起舞
晉代祖逖胸懷坦盪、具遠抱負候卻讀書淘氣孩進入青代意識自知識貧乏深讀書報效度於奮發讀起書普遍閱讀書籍認真習歷史於奮發讀起書普遍閱讀書籍認真習歷史吸取豐盛知識問進曾幾進京都洛陽接觸都說祖逖能輔佐帝王治理度才祖逖24歲候曾推薦做官司沒答應仍懈努力讀書

⑷ 20個中華經典成語故事

(一)、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二)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盲人摸象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說:「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

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鏡面王說:「你明天一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摸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布希么重大的事情。不一會,使者領著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你們都摸到大象了嗎?」盲人們齊聲回答說:「我摸到大象了!」鏡面王又說:「你們每個人都講述一下大象是什麼模樣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說:「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一隻盛漆的大圓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說:「大王,大象應該像一把掃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說:「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一根粗繩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幾伙,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說的不對。他們又紛紛到鏡面王前爭辯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這時,在場的臣民見此都大笑不止,鏡面王也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笑了起來。

(四)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五)按圖索驥

典故】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裡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六)班門弄斧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

班門弄斧即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七)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八)一鼓作氣

春秋時期,齊國恃強凌弱攻打魯國,魯庄公率軍迎敵,兩軍相遇,齊軍擂起戰鼓,而魯軍在曹劌的帶領下沒有擂鼓。齊軍第三次擂鼓時士氣已經低落,魯軍才第一次擂鼓。魯軍靠的就是一鼓作氣的士氣以少勝多,打敗了齊軍。

(九)暗度陳倉

秦末項羽滅了秦以後,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誰先攻入咸陽的人為王的約定,劉邦極為不滿,領兵進入四川,沿途燒了巴蜀的棧道,封為漢王,劉邦得到韓信的幫助,明裡在修棧道,背地繞道輕取項羽的大將章邯,進而取得中原為王。

(十)約法三章

秦末,劉邦帶領義軍駐軍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攻佔咸陽。為了得到百姓的支持,他又退守霸上,召集關中一帶的領袖開會,宣布廢除秦朝的酷刑,為了維護地方安定,同時與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十一)一字千金

戰國時期,秦王嬴政年幼繼位,由相國呂不韋輔政,為了籠絡人心,增強實力,呂不韋組織人編寫《呂氏春秋》,並把這一部10多萬字的書掛在咸陽的門市上,宣布誰能指出書中不足,增加或刪除其中一字者,賞給其千金。

(十二)懸梁刺股

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戰國時縱橫家蘇秦到秦國游說失敗,為博取功名就發憤讀書,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

(十三)背水一戰

西漢三年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劉歇和大將陳余率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陳余不聽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與韓信硬拼,韓信用計將其引至河邊,然後派兵輕取趙軍大營,殺死陳余,活捉劉歇,消滅趙國。

(十四)多多益善

西漢初期,韓信最初投奔項羽,沒有得到重用,就去投奔劉邦,經丞相蕭何極力推薦,才擔任漢軍的大將軍。一次劉邦問韓信能夠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越多越好,因此得罪了劉邦。後來西漢鞏固後,韓信被封為淮陰侯,不久就朝廷所殺。

(十五)完璧歸趙

秦昭王得知趙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裝以15座城池與他交換來騙取和氏璧。趙惠王派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後而不談城池交換事宜。藺相如設計騙回和氏璧,並派人連夜將和氏璧送回趙國,秦王氣得要殺死藺相如。

(十六)畫龍點睛

南朝梁代著名書畫家張僧繇特別擅長畫龍,梁武帝在金陵建安樂寺,讓張僧繇在牆上畫龍,他畫了四條龍栩栩如生,但都沒有點眼睛。眾人不解,慫恿他點上龍眼,他剛剛點了兩條龍的眼睛,頓時閃電四起,兩條龍騰空而去。

(十七)入木三分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7歲時開始練習書法,他練字十分刻苦,經常在水池邊練字,池水都染黑了。33歲時寫《蘭亭集序》,37歲寫《黃庭經》,後來因更換寫字的木板,工匠發現王羲之筆力強勁,字跡已透入木板三分深。

(十八)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俞伯牙很擅長彈琴,他到楚國馬鞍山遇到鍾子期,兩人談論琴律很投機。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彈奏一曲,鍾子期高興地說泰山江河。兩人結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會鍾子期,得知鍾子期病故,就在墳前傷心地毀琴。

(十九)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學問,人稱「卧龍先生」。徐庶給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和關羽、張飛親自到卧龍岡拜見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第三次終於見到諸葛亮,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二十)胸有成竹

宋朝文人畫家蘇軾和文同都擅長畫竹,蘇軾習慣畫墨竹,認為畫竹必先成竹於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種了很多竹子,每天觀察竹子的成長變化,因此畫出的竹子各具形態,栩栩如生。畫家晁補之稱贊文同畫竹是「成竹已在胸」。

再來一個經典的中華歷史上的成語故事:擲果盈車

【成語】: 擲果盈車

【拼音】: zhì guǒ yíng chē

【解釋】: 比喻女子對美男子的愛慕或形容美男子。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舉例造句】: 其人如玉,空教擲果盈車,當此春景融和,不奈鄉心迢遞。 ★明·梅鼎祚《玉合記·詗約》

【拼音代碼】: zgyc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熱點內容
成語外開頭 發布:2024-10-13 17:03:43 瀏覽:150
歧成語 發布:2024-10-13 16:04:38 瀏覽:783
動畫成語 發布:2024-10-13 15:54:03 瀏覽:278
靡開頭的成語 發布:2024-10-13 15:50:56 瀏覽:288
猜成語名鍾 發布:2024-10-13 15:24:16 瀏覽:797
成語故事第一 發布:2024-10-13 15:02:18 瀏覽:383
關於琵琶的故事 發布:2024-10-13 14:27:35 瀏覽:982
中華德育故事第三部 發布:2024-10-13 13:59:01 瀏覽:512
米迦勒的故事 發布:2024-10-13 13:13:28 瀏覽:74
千璽的故事 發布:2024-10-13 12:52:00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