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的故事
㈠ 求一個關於包拯的小故事
1、一時糊塗的清官
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剛任開封府尹不久,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緝拿歸案。按刑律,要受杖刑的懲罰。
那時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幾杖下去皮開肉綻,打成重傷是常有的事。犯人一聽害怕了,趕緊託人找到包拯手下的一個小吏,花錢求他改判輕點的刑罰。
一時糊塗的清官小吏見有利可圖,便答應幫忙。他讓犯人不必慌張,並約定:「兩天後包拯審案時,我會來記錄你的罪狀,到時你就大聲喊冤,我自有辦法為你減輕刑罰。」
犯人雖將信將疑,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等包拯隔日升堂審案時,犯人就按小吏的吩咐,拚命喊屈叫冤,為自己辯解。
還不等包拯開腔,小吏就擺出一副凶神惡煞的官老爺樣子,大聲呵斥:「大膽刁民!快快受了杖責,滾回牢房去吧。」
包拯剛正不阿,最見不得仗勢欺人的做派。這小吏竟然在他面前耍威風,必要狠狠教訓一番。於是,包拯當堂將小吏責罵一通,而那個犯人卻改判了刑罰,從輕發落了。
包拯的正義責罰,卻中了小吏的下懷。優點如果被小人利用,也會成為缺點。所以,越是平時有效的經驗,越要多份小心和謹慎。
2、包公鍘侄
包拯的親侄子包勉,在做了地方官之後,行為不檢點,絲毫沒有包拯的半點作風,他貪贓枉法,本以為能夠逍遙法外,但是作惡多端,人神共憤,最終紙包不住火。
事情敗露,案件的處理上幾經周轉,就應差陽錯的到了包拯手上。包拯看了之後,非常生氣,沒想到自己侄子這么不中用,但又非常為難。
嫂娘從小對包拯恩重如山,而這包勉又是嫂娘唯一的兒子,在公私兩難的選擇間,包拯隨後選擇了貫徹自己的執法風格,他選擇大義滅親,就下令斬了包勉,然後再向自己的嫂娘賠罪道歉。
3、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遼國時,遼國命館伴對包拯說:「你們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雄縣)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
包拯說:「你們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
4、包公陳州放糧
陳州三年大旱災顆粒不收,國舅安樂侯龐昱搶男霸女、荼毒百姓、剋扣賑糧、強征壯丁建造花園,使得陳州民不聊生,包公奉旨下陳州查賑,公孫策設計要來龍虎狗三口御鍘。
龐國舅潛刺客暗殺包公,被南俠展昭所救,展昭並幫助包公保護人證、受害者,捉拿龐國舅,經包公審明案情,把安樂侯龐昱送進龍頭鍘,陳州百姓無不感謝為民做主的包青天。
5、殺牛破案
有一個無賴,把一個普通老百姓告到包公那裡,保證知道這位老農是無辜的,就答應一定會幫老農洗刷罪名,也會讓那個無賴得到應有的懲罰。
包拯告訴農民,你照我說的做,回家以後把自己家中的牛殺了,你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他部分你拿到市場上去賣,然後換一些錢自己用。
按照當時宋朝的法律在民間私自殺耕田用的牛市犯法的,是可以被告上朝廷的,但是在包拯的許可下,那名老農就真的回家吧牛殺了。
第二天,包拯就得到有人控告農民殺了牛的消息,包拯微微一笑,王朝馬漢,給我把這個舉報的人抓起來,人們都蒙了,說包公你怎麼不去抓那個犯法的農名啊。
包拯說農民殺牛是經過我的允許的,倒是你,為什麼把農名家牛的舌頭割了。這下告狀的人啞口無言,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驚慌失措,只能把想要害老農名的事件從實招來。
在場的人沒有不佩服包公斷案的,原來包拯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計,他假裝不知道有人要害農民,故意賣個破綻,讓這人一位自己的計謀得逞。
包拯乾脆將計就計,來個欲擒故縱,最後再來個瓮中捉鱉,殺他個措手不及,還農民一個公道,給不法分子應有的懲罰。
其實包拯在就到牛舌頭被割的報案後,就有了一些眉目,可以說策劃的著一些,就是等著被法分子自投羅網的,這一前一後的妙計足以見得包公斷案手段的高超。
㈡ 包公的歷史故事!
1、包公鍘陳世美
《鍘美案》講述了北宋年間,民女秦香蓮嫁給書生陳世美為妻,然而其夫進京趕考,數年無音信。適逢家鄉連遭荒旱,公婆餓死,香蓮帶領兒女進京尋夫。
到京後,得知陳世美考中狀元,並招為駙馬。陳世美壽誕之日,香蓮闖宮而入,陳竟昧心不認,反將香蓮母子三人趕出宮去。
三朝元老王延齡得知此情後,教香蓮假扮唱歌詞的村婦,在酒席宴前借唱戲陳,陳仍不相認,並將香蓮趕出京城,暗中命家將韓琪前往殺害,以滅口。
韓琪追至廟中,聽香蓮哭告實情,不忍殺害,毅然將香蓮母子放走,自感難以復命,自刎而死。香蓮悲憤已極,前往包拯處控告,包公准狀後,召陳世美來與香蓮對質。
陳世美自恃皇親國戚,強詞狡辯。皇姑、國太也來威脅。包拯不懼權貴顯大義,正義凜然,狗頭鍘刀下怒斬了那忘恩負義之人。
2、包公斬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供養讀書,科舉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利用職務便利,貪污用來賑災的糧錢,後被人舉報。
作為監察官的包拯,親自審理此案,查明事實真相後,下令處死自己的親侄子包冕。臨行刑時,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
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了解脫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願代替侄子為她「養老送終。
3、包公陳州放糧
陳州三年大旱災顆粒不收,國舅安樂侯龐昱搶男霸女、荼毒百姓、剋扣賑糧、強征壯丁建造花園,使得陳州民不聊生,包公奉旨下陳州查賑,公孫策設計要來龍虎狗三口御鍘。
龐國舅潛刺客暗殺包公,被南俠展昭所救,展昭並幫助包公保護人證、受害者,捉拿龐國舅,經包公審明案情,把安樂侯龐昱送進龍頭鍘,陳州百姓無不感謝為民做主的包青天。
4、包公擲硯
包拯被提拔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當於今天的廣東肇慶市)時。當時端州特產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時髦的雅器,當地每年向朝廷進貢。
凡在這里做「一把手」的官員,都在「貢硯」規定的數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額以賄賂朝廷權貴,所謂「打點」中央的關系,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個性官員包拯一上任就高調破除這則運行多年的潛規則,下令只能按規定數量生產端硯,州縣官員一律不準私自加碼,違者重罰。
並且表態,自己作為「一把手」,決不要一塊端硯。此舉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三年後,包拯任期滿,被調至中央任職,果然「歲滿不持一硯歸」。
5、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遼國時,遼國命館伴對包拯說:「你們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縣)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
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包拯說:「你們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