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與不公平的故事
① 公正公平的小故事
一個故事來自美國著名財經作家戈登在《美國傳統》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戈登通過分麵包的傳說回溯了西方保證公平分配規則的起源。據說,在古羅馬軍隊中,士兵每天定量得到一塊麵包充當全天的口糧。一開始,切割麵包與分配麵包的任務是由長官一人擔任,於是長官往往切割下最大的一塊留給自己,然後按關系親疏決定切割下麵包的大小進行分配。由於分配不公平造成軍隊內部矛盾甚至內訌的事不少。為了防止因爭奪食物產生的爭斗,羅馬人很快找到了一個極好的規章:當兩個士兵拿到了一塊麵包後,規則要求一個士兵來分割,而另一個士兵首先出來選擇屬於他的一半。在這種規則下,分割麵包的士兵出於自利,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平均分配。戈登認為,這種法律是從每個人的自利角度來制定的,以使其行為公平合理。自律法考慮到了每個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人集團的利益,不是那些制定和執行這些法律的人的利益。
古羅馬軍隊發展起的分麵包規則,理論上講,是靠制度作保障,因此更具約束力,更具衡久性,但其前提是各方必須有對等的實力,發現對方不遵守規則時有能力進行懲罰。所以,這種依靠他律實現自律的辦法,被稱為「狐狸規則」或「羅馬規則」。
其結果,這也是一種在強者之間執行的規則,因為弱者沒有實力加入這種游戲。一直到今天,西方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到權力與資本者手中,是由這一規則的內在基因缺陷所決定的。
孔融四歲時,父親讓他把一袋梨分給家人,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父母,把其他的給了弟弟妹妹,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這個簡單的故事之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絕不僅僅是為了教育小孩懂得謙讓與禮貌,還體現了傳統中國人關於公平分配的基本思想:公平分配的順序是要照顧到老幼尊卑,體現傳統倫常,主持分配的人也應該是像孔融這樣的有道德的人。
相較而言,中國靠倫理道德約束的公平分配,穩定性很差。
往往是王朝開始時,當政者能夠守住道義,但時間一長就不行了。
這個時候,它有一套糾正系統:改朝換代。替代者往往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我是要恢復「道」,來推翻前面統治者,「王朝周期率」就是這樣來的。
與此同時,因為社會各階層恥於談「利」,妨礙了中國走向近現代工商業文明。
總體上看,依靠道德約束保證公平分配,社會監督成本低;發乎「仁」的分配規則,使得「抑強扶弱」成為傳統中國主流社會意識。
也是靠這套保證公平的體系,維持了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持續千年不倒。
② 名人經歷被不公平對待的事例
故事一:已故美國總統林肯有一次外出,路邊有一個身穿破衣爛衫的黑人老乞丐對其行鞠躬禮。林肯總統一絲不苟地脫帽對其回禮。隨員對總統的舉止表示不解。林肯總統說:「即使是一個乞丐,我也不願意他認為我是一個不懂禮貌的人。」 故事二:世界著名的文學家蕭伯納一次到蘇聯訪問,在怠虎糙臼孬鉸茬歇長忙街頭遇見一位聰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離別時對小姑娘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蕭伯納。」不料那位小姑娘竟學著蕭伯納的語氣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卡嘉。」這件事給蕭伯納很大的震動,他感慨地說:「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故事三: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一乞丐跪倒在地求道:「先生,給我一點食物吧。」屠格涅夫尋遍全身無一點可充飢之物。只好說:「兄弟啊!對不起!我沒帶吃的!」這時,那乞丐站起身,臉上掛著淚花,緊握作家的手說:「謝謝你!我本已走投無路,打算討點吃的後就離開這個世界。您的一聲『兄弟』讓我感到這世間還有真情在,它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 英國的一個小故事,《女王與妻子》一次,女王維多利亞忙於接見王公,卻把她的丈夫阿爾倍托冷落在一邊。丈夫很生氣,就悄悄回到卧室。不久有人敲門,丈夫問:「誰?」回答:「我是女王。」門沒有開,女王又敲門。房內又問:「誰?」女王和氣地說:「維多利亞!」可是門依然緊閉。女王氣極,想想還是要回去,於是再敲門,並婉和地回答:「你的妻子。」丈夫邊笑邊打開了房門。故事說出一個道理:只要你平等待人,別人才會尊重你,無論你是誰。
③ 有什麼關於公平的小故事嗎
1、音樂教授的評分
前不久曾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音樂教授在一次歌曲大賽中任評委。在初賽中,他給一位選手打了高分,而在復賽中,卻給了低分,最終此選手與冠軍頭銜擦肩而過。究其原因,原來這位教授在初賽後發現這名選手是自己「死對頭」(另一位音樂教授)的學生。
為什麼同一個人,在別人那裡會有如此大的反差?這是因為音樂教授受自己的感情支配,較少顧及比賽的規則——公平性。
2、應聘條件
現在大學生在應聘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公平的歧視,且歧視的理由讓人哭笑不得。年齡、性別歧視是很常見的,竟還有「姓」歧視和「血型」歧視。一民辦高校男生應聘客戶服務主管時,就因為他姓「賈」,公司領導認為這個字會影響公司聲譽而不予錄取。
一個大學生也因為姓「裴」而失掉了會計職位。還有一家國內知名公司,在「應聘須知」上除了註明對學歷、工作經驗的要求外,還要求應聘者血型必須是O型或B型。
理由是O型和B型血型的人遇事沉著冷靜,忠誠度高,心理素質好,善於駕馭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這種種的歧視,嚴重破壞了社會上公平競爭的原則。
3、砝碼
一個麵包師長期從他的一個農民鄰居那兒購買黃油,有一天,他覺得本應是3磅重的一包黃油似乎太輕了點兒。
於是他開始定期地稱一稱黃油,發現每回都是分量不足,就是說,他每次都是多付了錢。他特別生氣,便開始向執法機關提出訴訟。這樣一來,事情就鬧到了法官那裡。
「你沒有天平嗎?」法官問農民。
「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農民回答道。
「有很準的砝碼嗎?」
「沒有,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碼。」
「沒有砝碼,那你怎麼稱黃油呢?」
「這好辦,」農民回答說,「你瞧,就在麵包師從我這兒買黃油的這段時間里,我也一直買他的麵包。我總是要同樣重量的麵包。每次這些麵包就作為稱黃油的砝碼。如果砝碼不準,那就不是我的過錯了,而是他的過錯了。」
於是,法官判定農民無罪,而麵包師不得不承擔訴訟費用。
4、石地板和石佛像
一座廟里的石地板,對香客膜拜、香火不斷的石佛像憤憤不平:「你我同是石頭,來自同一座山,為什麼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萬人供奉?」
佛像略一沉思後微笑道:「賢弟,世間事大體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確材料相同,來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之前,師傅只是嚓、嚓幾下子,把你劈得方方正正送出山。
在你走後的3年中,師傅對我砍呀、鑿呀、刻呀、磨呀,從未間斷,我才成了今天的樣子。既然出山前我們的歷練不同,今天的際遇又有什麼不公平呢?」
5、分粥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
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地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④ 公平公正的故事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相傳在遙遠的的天庭,有一天宇宙之神宙斯召集眾神討版論公平,該怎權樣才是真正的公平,大家各抒己見沒有一個准確的答案,宙斯便喚來了公平女神讓她來給大家說一說什麼是公平,公平女神微微一笑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說到:我巡遊天上、人間、地下也遇到了很多公平於否的事情,在我游歷地下冥界的時候,眾多厲鬼冤魂問我「我們終日不見天日、陰冷無比這樣是對我們的不公平」我沒有回答便離開了;我又來到了人間,人們爭先恐後的問我「我們人類為什麼只有短短的幾十年的生命,不能充分的享受生活這是對我們的不公平」我笑了笑沒有回答他們;當我回到了天上時,又聽到關於公平於否的議論,有的神會問我「我們空有無限的生命卻不能沐浴在愛情的時光中,無法與相愛的人廝守一生,這樣是對我們的不公平」我還是沒有作任何回答,今天在這里偉大的宇宙之神宙斯您又讓我來說說什麼是公平,那好吧,我就來說說,我在衡量公平於否的時候是將公平之秤放在宇宙當中的,不會單純的考慮那一個方面,這樣才能平衡整個宇宙萬物,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是永遠不會公平的!
⑤ 自己身邊一個不公平,悲慘命運的小故事
你可以把你的小故事說來聽聽。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如果真的絕對公平了,反而是另一種不公平。人生來就要享受很多的不公平:出生背景不同、家庭關系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這些不公平甚至是上帝給你的,你想不要都不行。最讓人感到心裡不平衡、最要命的是:從前跟你在一個鍋里吃飯的人,今天吃的和你不一樣了。一起工作他陞官了,同樣做生意他發財了,都沒有背景關系他卻事事順利、你卻處處碰壁……
中國有三位先賢到留下了關於公平的精彩論述,見下:
本身世界就不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
其實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沒有人願意來維持這個公平,其次,即使有人願意也沒有人有這個能力,再次,即使有人願意也有這個能力,他也沒有這個時間,把世上人一一稱過。
所以就有了際遇這種說法。因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雲,有人苦痛掙扎,使人長嘆卻又無奈,只能歸之於際遇。
而有人對這不公平是極看不開的。「豁達」二字易書難行。所以莊子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墨子著《非攻上》。而劉基有《賣柑者言》。
附文:
《莊子·胠篋》:偷鉤的要處死,偷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
回答者語:同樣是「偷」啊,結果有天壤之別。
非攻《墨 子》
現在有一個人,進人家果園,偷人家桃李,大家聽到就譴責他,上面執政的人捉獲就懲罰他。這為什麼呢?因為他損人利己。至於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的,比進人家果園偷桃李更不義。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於進人家牲口棚,牽走人家馬牛的,這比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更不義。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於殺無辜的人,剝下人家的衣服皮襖,拿走戈劍,這比進人家牲口棚牽走馬牛又更不義。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嚴重。如果損人越嚴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現今天下君子,都知道這些事,說它們不義。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贊它,說它是義。這能說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嗎?
殺一個人,說它不義,一定構成一個死罪了。如果照這個說法類推下去,殺十個人,十倍不義,必定構成十個死罪了;殺一百個人,一百倍不義,必定構成一百個死罪了。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反對,反而稱贊它,說它義。這是確實不知道進攻別國是不義的,所以把稱贊的話記載下來傳給後世。如果知道它是不義的,那還有什麼理由記載不義的事傳給後世呢?
現在有人在這里,見一點黑說是黑,見一片黑卻說是白,那麼一定以為這人是不知辯別黑白的了。嘗一點苦說苦,嘗多了苦卻說是甜,那麼一定以為這個人是不知辯別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壞事,能夠知道而且譴責它;干大的壞事,攻打別國,就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贊它,說它義;這能說知道辨別義與不義嗎?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麼混亂啊。
回答者語:同樣是殺人,殺一個人的是壞蛋,殺十個人的是匪徒,殺一百個人的是恐怖分子,抓到都要通通槍斃,殺一萬個人的是軍事家,是將軍,殺一萬人的都要封官加爵。
賣柑者言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擅長貯藏柑橘,經過冬夏也不腐爛,拿出它們的時候還是光彩鮮明的樣子,玉石一樣的質地,金燦燦的顏色。放到市場上,賣十倍的價錢。人們爭相購買他的柑橘。
我買了其中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看它的裡面,幹得像破爛的棉絮。我對此感到奇怪,問他說:「你賣給別人的柑橘,是將要用來裝滿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靈,還是招待賓客的嗎?還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來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嗎?你做這種欺騙人的事情實在是太過分了。」
賣柑橘的人笑著說:「我從事這個行業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這個用來養活自己。我賣它,別人買它,不曾有人說過什麼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的要求嗎?世上做欺騙的事的人不少,難道只有我一個嗎?你沒有好好的思量啊。
現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樣子,好像是捍衛國家的將才,他們果真能給出有孫武、吳起的謀略嗎?那些戴著高帽子,拖著長長帶子的人,氣宇軒昂的樣子像是朝廷中有本事的人,他們果真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業績嗎?盜賊興起卻不懂得抵禦,百姓困苦卻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詐卻不懂得禁止,法度敗壞卻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費國家糧食卻不懂得羞恥。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騎著大馬,喝著美酒,吃著美食的人,誰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顯赫過人,值得效仿?可是無論到哪裡,又有誰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內心破敗得像破絮呢?現在你看不到這些現象,卻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沒有話用來回答。回來思考這賣柑人的話,覺得他像是像東方朔那樣詼諧多諷、機智善辯的人。難道他是對世間邪惡現象激憤痛恨之人嗎?因而借托柑橘用來諷刺嗎?
回答者語:看事情和看人都不能只看錶面,表面漂亮的,內在不一定好,要認清事實,不要被假象所欺騙。當今的「肉食者」,有幾個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呢?
綜觀三位先賢文章,你應該對公平有比較客觀的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