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邯鄲成語典故

邯鄲成語典故

發布時間: 2024-10-10 20:34:17

❶ 邯鄲歷史典故

1、邯鄲學步

戰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結果,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姿勢,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最後只好爬著回去。

但有學者研究認為,邯鄲學步其實學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學的邯鄲舞步。當時在趙國邯鄲流行一種舞步叫踮屣,是一種類似於現代西方芭蕾舞的點著腳尖跳舞的舞步,非常優美。

2、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後決定推行胡服、教練騎射,勵行改革。當時所謂的「胡服」,是指類似於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裝,同中原華夏族人的寬衣博帶長袖大不相同,所以俗稱「胡服」。

「騎射」指周邊游牧部族的「馬射」,有別於中原地區傳統的「步射」(徒步射箭)。從此之後,軍隊中士兵的穿著由寬袖長衣的正規軍裝,漸漸改成後來的衣短袖窄的裝備。從而順應了戰爭方式由「步戰」向「騎戰」發展的趨勢,為國家的穩固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 魏國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國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趁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國軍隊,遂解除了趙國的圍攻。從此,人們常用此種戰略形容,此種戰略常為兵家所採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4、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期,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趙都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這塊極其珍貴的和氏璧。

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什麼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麼知道燕王這么會收留您?

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這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會收留我,所以打算去他那裡。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

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麼辦?」

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還是趙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台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

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於是,藺相如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

他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

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拿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之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麼?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在我來到秦國,禮節顯得十分怠慢;得到和氏璧後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

我看大王是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快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並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

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里。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和氏璧,從路邊小道逃跑,把它送回趙都。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宴會,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

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現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著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終於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送他回趙都去了。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有賢德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不受屈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交給秦國。

5、毛遂自薦

毛遂在平原君選備人物去楚國時,自贊自薦,並以囊錐為喻,說如讓自己處於囊中,早已脫穎而出。在平原君與楚王談判時,毛遂威言並加,才華畢露,嶄露頭角,談判才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認識了毛遂的一言有重於九鼎的能耐。

之後人們常用「毛遂自薦」比喻自我推薦,自告奮勇,將自己推薦出去;用「囊錐、錐囊、處囊、穎囊未出、藏穎、透穎錐、穎脫錐、錐脫穎、穎脫、耀穎、脫穎、穎脫而出、脫穎而出、如錐」等稱譽才華或有才華之人,寫其才華未得顯露或得以施展;用「一言九鼎」形容言辭有分量。

❷ 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有多少

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

邯鄲是中國成語典故之都,2005年10月26日,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邯鄲舉行命名頒牌儀式。

成語典故文化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許多歷史典故膾炙人口,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為使成語典故文化發揚光大,邯鄲市將之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

專家認為,邯鄲是一座露天博物館,邯鄲的成語典故集中原與邊塞之風韻、蘊文化與哲理之內涵,在華夏歷史文化長廊中獨樹一幟,堪稱國之瑰寶。

(2)邯鄲成語典故擴展閱讀

成語簡介:

1、邯鄲學步:戰國時,趙國都城邯鄲的人以走路姿勢優美而著稱。有個燕國人來到邯鄲,要學習他們如何走路。他發現滿街的人走路各異,但都優雅,就見一個學一個。結果,他什麼都沒學會,連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去。

2、胡服騎射:戰國時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在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有一些特別的長處,為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決心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

3、黃粱美夢:有個人在邯鄲店裡向一道士訴說自己的貧困。道士得知他的情況後便從行李中取出一個枕頭來,此人在夢中享盡了榮華富貴。最後,一夢醒來,發現小米飯還沒煮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熱點內容
故事裡的事歌詞 發布:2024-11-22 22:14:42 瀏覽:816
啥啥心成語 發布:2024-11-22 22:07:58 瀏覽:37
借錢小故事 發布:2024-11-22 22:05:26 瀏覽:980
安徒生丑小鴨的故事 發布:2024-11-22 22:00:11 瀏覽:612
龍馬的成語 發布:2024-11-22 21:45:13 瀏覽:604
披薩故事 發布:2024-11-22 21:44:29 瀏覽:263
天使小故事 發布:2024-11-22 21:37:53 瀏覽:151
形容緊急的成語 發布:2024-11-22 21:29:10 瀏覽:997
八個風字成語 發布:2024-11-22 21:22:07 瀏覽:553
金龍的故事 發布:2024-11-22 20:59:38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