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傳奇故事
『壹』 關於,三角演義中關羽的一生的傳奇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朋友無不為這兩句歌詞感慨萬千,桃源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等等英雄事跡著實讓人泣。三國時代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其中的關二爺關羽則成為了這個亂世中最顯赫最讓人們崇拜的英雄,究竟這些傳奇故事是不是真實的歷史?我們為此采訪了《中國國家地理》的有關專家……
神化的關公
關羽在《三國演義》的1200個人物里立意是最高的。但作為歷史人物,關羽在正史《三國志》中得到的評價卻並不高,他怎麼也不會料想到,千年以後,他會晉升為整個中華民族「護國佑民」的神祗。不但使劉備、曹操、孫權這些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黯然失色,連文聖人孔夫子也退避三舍。關羽生平足跡所到之處,遺跡成林。未涉足之處在他身後,紀念遺跡也如雨後春筍。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更是成為中華文化中捨生取義、神勇蓋世的的典故……>>>查看全文
虛構的力量
作為藝術形象,關羽在《三國演義》的1200多個人物里立意是最高的。由於羅貫中集大成的塑造,使得關羽成為忠貫日月、義薄雲天的忠義化身,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深入到了人們的心靈深處。人們更喜愛這種創造出來的「真實」,而不去管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事其地。這便是虛構的力量。
《三國演義》里寫關羽辭曹之後,先後經過五個關隘: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黃河渡口,因未向曹操討取通行證,受阻而不得已殺了六員曹軍大將。關羽是如何「奔先主於袁軍」的,史書上沒有記載。>>>查看全文
地理的錯誤
這道殘存的夯土城牆便是「呂布城」遺址,城牆是西漢成皋城的西牆,傳說由於呂布率兵駐扎過此城。《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使這里成為一方名勝。歷史上有呂布其人,但並無與劉關張交戰的故事,這里是典型的附會《三國演義》的產物。但歷經千年,已成為民眾心理的結晶物。
而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發現了關羽從長安出發是個明顯的錯誤,就將關羽辭曹的起點從長安改成許昌,但仍保留了「灞陵挑袍」的故事。>>>查看全文
移花接木
關羽從許昌辭曹,曹操追至灞陵橋贈袍,關羽在橋上用刀挑袍披在身上的舊袍之上。圖中的灞陵橋,傳說是當年這段情意殷殷佳話的遺址。實際上許昌灞陵本來叫做「八里橋」,並非長安城外「年年柳色,灞陵傷別」之地。因為羅貫中的「張冠李戴」及《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後來許昌的「八里橋」也就改名成為了「灞陵橋」。
除此之外,使關羽名動天下的「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一直被認為是經典之筆,可惜這也不過是羅貫中無數「移花接木」內容之一。>>>查看全文
『貳』 《三國演義》有關「關羽」的傳奇故事很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一個故事的名稱:
關羽——溫酒斬華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十分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
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袁紹認為關羽但是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
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去殺敵。」
關羽接過酒杯,放在桌上說:「等我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2)關羽的傳奇故事擴展閱讀
關羽被稱為「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借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占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攻襄陽、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於禁打的全軍覆沒。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但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