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兩岸的故事

兩岸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0-09 10:53:36

『壹』 關於寶島台灣的歷史故事

公元前15000年―公元前3000年,台灣台東縣出現標志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特徵的
長濱文化。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以新石器時代為特徵的台灣大坌坑文化出現。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台中縣出現牛馬頭文化。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台灣屏東出現鵝鑾鼻文化。

公元前2500年,台灣地區出現與大陸文化有密切淵源的新石器文化"鳳鼻頭文化"。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年,新店溪、淡水河、台北盆地出現園山文化。

200年,從苗栗到彰化的海岸地區出現標志進入鐵器時代番仔園文化。

230年,吳王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1萬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朝將軍朱寬兩次橫渡台灣海峽,到達流求(台灣)。

610年,隋煬帝派將領陳棱及朝請大夫張鎮州率領兵萬餘人到達了台灣。

1171年,泉州知府汪大猷在澎湖建起200間房屋,派水軍長期駐守。

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征討日本,途經台灣和澎湖。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員到台灣"宣撫"。

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設立了巡檢司,隸屬於晉江縣。

1297年,元政府派福建省都鎮撫張浩、福州新軍萬戶張進二人率軍前往流求招諭。

1335年,元正式在澎湖設立了政府管理機構――"巡檢司"。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撤消澎湖巡檢司,將在澎湖居民盡遷內地。後澎湖巡檢
司又恢復。

1403―1424年(明成祖永樂年間),鄭和率領船隊曾在台灣停留。
1500年―1683年大事記
---------------------------------------------------------------------
l563年(明嘉靖42年), 俞大猷、戚繼光追剿海盜林道乾入台。
l580年,西班牙耶穌會教士前往澳門,歸途遇台風抵台。
1592年,日本海盜侵擾台灣雞籠、(水+扈)尾。(基隆。淡水)
1593年,豐臣秀吉派家臣原田孫七郎到台灣催促納貢未成。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
1602年,荷蘭派韋麻郎率領船隊東來,進攻澳門,遭到中國軍民的抵抗。
1603年1月8日,沈有容全殲竄入台灣的倭寇。
1604年,明朝政府在澎湖設立了名為"游歲"的軍事管理機構,並屯軍.以防倭寇侵擾。

1604年8月,韋麻郎又率領船隊進犯澎湖。
1604年10月,福建都司沈有容率領戰艦50艘驅逐進犯澎湖的荷蘭人。
1615年,德川幕府派四千士兵遠征台灣,中途因台風遇難。
1616年,日本軍閥政府派船進犯占灣,遭到明軍重創。
1621年,顏思齊率人居台灣,鄭芝龍附之。
1622年6月荷蘭再次派遠征艦隊總司令雷約茲率領軍艦14艘,再次侵入澎湖並對福建沿
海進行騷擾。
1622年7月13日,福建巡撫南居益迫使荷軍拆城。
1623年,明朝禁止船隻航行台灣。
1624年9月,荷蘭殖民者侵佔了台灣。
1625年,荷蘭殖民者建築熱蘭遮城(今赤嵌城)從此開始在台灣近38年的殖民統治。
1626年 ,西班牙艦隊登陸雞籠(今基隆)。
1629年,西班牙軍在淡水建造聖多明哥城(淡水城)。
1629年,荷人出兵征服小琉球。
1630年,鄭芝龍來台拓墾。
1634年,荷蘭軍於台南建造的熱蘭遮城(今赤嵌城)竣工。
1635年9月5日,台南麻豆社人民舉行反荷武裝起義。
1635年11月,麻豆社被攻破。
1636年3月,蕭壟社被攻破。
1641年,荷蘭人出兵佔領北部的雞籠(今基隆)、淡水,控制了北部沿海。
1652年,荷蘭人建普羅民遮城。
1652年,郭懷一與福建、廣東等移民密謀反荷起義。
1652年9月7日,郭懷一聚集義民16萬人,襲擊赤嵌樓。
1656年,清政府實施海禁。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將士2萬5千餘,戰船百餘艘進軍台灣。
1661年4月30日,鄭成率軍在台灣登陸。
1661年5月3日,荷蘭方面派出兩名高級官員與鄭成功進行談判。
1661年5月4日,普羅文查城荷軍簽署投降協議。
1661年5月5日,鄭成功進入大員市區,形成了對熱蘭遮城的包圍。
1661年8月中旬,荷蘭援兵抵達台灣。
1661年9月16日,荷蘭援軍配合熱蘭遮守軍向鄭軍水師發動攻擊戰敗。
1661年12月,荷軍主帥逃回了巴達維亞。
1662年1月25日,鄭軍向熱蘭遮城發起猛烈攻擊,粉碎了荷蘭殖民者的頑抗。
1662年1月27日,荷蘭的台灣評議會決定投降。
1662年2月3日,鄭、荷雙方的代表在大員市鎮的稅務所完成了協議換文。
1662年2月9日,荷蘭人退出熱蘭遮城投降,鄭成功收復台灣。
1666年,台灣第一座孔廟落成。
1669年,康熙皇帝派大臣到福建主持與鄭經談判。
1673年,沈光文設私塾教育平埔族人。
1674年,大陸發生"三藩之亂",鄭經乘機從海上出兵,遭失敗。
1680年,鄭經撤出廈門,完全退守台灣。
1681年,鄭經病逝,島內因爭權出現混亂。
1683年7月8日,施琅率領水陸官兵2萬餘人,戰船200餘艘,向台灣、澎湖進發。
1683年10日,清軍向澎湖發起進攻。
1683年10日16日,鄭軍與清軍進行激戰,鄭軍大敗。

『貳』 有哪些民族英雄英勇保衛台灣的故事

真正保衛台灣、誓與台灣共存亡的是當時數百萬台灣人民和一部分愛國官兵。日軍侵入台灣後,大難當頭、不甘心做亡國奴的台灣兒女,在全國人民的聲援下,展開了英勇的反割台斗爭。他們紛紛組成「平倭團」,抗擊日本侵略者。在眾多義軍中,規模最大、最為著名的是由徐驤、吳湯興、姜紹祖所領導的三支隊伍。在台灣人民抗日激情的影響和推動下,以台灣軍務幫辦劉永福為首的部分清軍將士,也紛紛表示抗不奉詔,堅守台灣,與台灣人民一道抵抗日本侵略者。在唐景崧、丘逢甲走後,劉永福與官兵紳民歃血為盟,慨然相誓: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甘苦與共、戮力同心,誓與台地共存亡。
其實,早在《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之前,日本的聯合艦隊即已攻佔了中國的澎湖列島。《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之後,五月初六日(5月29日)日軍首先在基隆以東的沃底登陸,清軍或戰或逃,一片混亂,台北重鎮基隆很快陷落。日軍侵入台北後,即以一軍侵宜蘭,一軍略新竹。新竹為台中門戶,五月下旬,為阻止敵人南下,新竹附近的各路義軍聯合起來在湖口一帶英勇阻擊。當沿大科嵌進犯的東路日軍到達角板山盆地時,首先受到胡嘉猷所部的義軍的頑強抵抗。正在兩軍相持不下時,徐驤率領義軍沖殺過來,聯合當地的武裝民眾,將日軍包圍。一時殺聲四起,擊斃日軍60餘人,櫻井大佐亦一命嗚呼,其餘的日軍逃入山林,又被三角涌一帶的義軍團團圍困,直到來援的日軍在漢奸的引導下,抄襲義軍後路,被困日軍才得以解脫。
與此同時,吳湯興所部義軍,自湖口鎮出發,迎擊西路之敵。日軍憑借優勢炮火狂轟濫炸,義軍被迫退至湖口,依憑土壘房舍,頑強阻擊,直到整個村鎮被敵人炮火摧毀殆盡,方才退出。日軍在付出慘痛代價後,雖然佔領了新竹和宜蘭,但徐驤、吳湯興等人為保衛台中,收復失地,繼續率各地義軍不斷與敵人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抗日軍民的浴血奮戰,使狂妄的侵略者膽戰心驚,大有身陷泥沼舉步維艱之感。後來,日人竹越與三郎在《台灣統治志》一書中哀嘆道:「不論何時,只要我軍(指日軍)一被打敗,附近村民便立刻變成我們的敵人。每個人甚至年輕婦女都拿起武器來,一面呼喊著,一面投入戰斗。我們的對手十分頑強,絲毫不怕死,他們隱蔽在村舍里,當一所房子被大炮摧毀,他們就鎮靜地轉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機會就發動進攻。不僅台北的情況是這樣,而且整個新竹的四郊也是這樣,新竹的村民是以頑強和勇敢著稱的。」
新竹、宜蘭失陷後,日軍分兵三路繼續南犯,徐驤等各路義軍和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亦節節阻擊。六月十二日(8月2日),日軍開抵台中大肚溪北岸。時用徐驤、吳湯興等率軍防守彰化城外的要隘八卦山。七月初九日(8月28日)拂曉,敵人兩路進攻八卦山,東路之敵由僻靜小道偷偷地摸到守軍陣地背後,義軍將士躍出掩體,與敵人白刃搏戰,日軍恃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攻佔了陣地。義軍吳湯興等大批將士壯烈殉國。當西路敵軍逼近大肚溪南的菜光寮時,劉永福部將吳彭年左手握槍,右手掄大刀,率領黑旗軍奮力抗擊。當其得知八卦山失守時,立即率七星隊——黑旗軍的敢死隊急速援救,沖在最前面的是林鴻貴率領的黑旗軍小分隊,他們與敵血戰,全部犧牲。吳彭年率七星隊300餘人,一路直上,銳不可當,終於奪回了山頂陣地,日軍蜂屯蟻集,將七星隊團團圍住,四面環攻,彈如飛蝗,我軍浴血奮戰,吳彭年身被數十創,仍力戰指揮,最後全部戰死在八卦山頭。
八卦山爭奪戰,是整個反割台斗爭中最為壯烈的一場戰斗。日本精銳的近衛師團被擊斃1000多人,其中,山根信成少將亦中彈身亡。我方義軍和黑旗軍死傷500餘人。最後,徐驤僅帶20餘人沖出重圍,進入阿里山區,在他的鼓動下,當地高山族同胞踴躍參軍參戰。徐驤很快又拉起一支700人的隊伍,投入嘉義保衛戰。徐驤與嘉義守將王德標定計,在城外暗埋地雷,然後將日軍誘入地雷陣中,炸得日軍血肉橫飛,死700餘人,日本近衛師團長北白川能久中將亦身受重傷,不久斃命。其後,在日軍的瘋狂報復下,守軍被迫放棄嘉義城,退守曾文溪一線。
曾文溪在台南府城以北20里,是保衛台南的最後一道防線。八月二十五日(10月13日),中日雙方在這里展開了決戰。裝備精良的日軍集結了28000人,馬、步、炮各兵種俱全,守軍陣地上彈如雨下,硝煙彌漫,扼守曾文溪的徐驤、王德標等部義軍、黑旗軍不過數千人,且無炮隊、 馬隊,惟以步戰肉搏。戰鬥打響後,徐驤等率軍寸土必爭,拚死抵抗,先戰溪北,後戰溪南,攻守相搏,聲震江河,只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曾文溪兩岸,日軍屍橫遍野。就在這場戰斗中,徐驤不幸中炮陣亡,臨死前,他仍然振臂高呼:「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
曾文溪失陷後,台南成為孤城。在內無糧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借口安平點兵,登上英國輪船逃回大陸,九月初三日(10月21日)台南失守,日寇控制了整個台灣省。
從光緒二十一年五月上旬台北阻擊戰開始,至台南陷落,在近半年的浴血奮戰中,台灣軍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悲壯的愛國主義史詩。轟轟烈烈的武裝反割台斗爭雖然失敗了,但它卻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數字,在台灣被擊斃和病死的日本官兵,包括北白川能久親王和山根少將在內,共4800餘人,重傷者500餘人,另有21000餘人回國治病,5200餘人留台治療,總計損失32000餘人,占侵台總人數的一半以上。為保衛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各族人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他們氣壯山河的英雄事跡,永遠銘記在炎黃子孫的心中。

熱點內容
百度兒童故事 發布:2024-10-09 13:21:22 瀏覽:971
歷史微故事 發布:2024-10-09 12:44:34 瀏覽:184
房開頭成語 發布:2024-10-09 12:10:17 瀏覽:598
民國及成語 發布:2024-10-09 12:01:30 瀏覽:553
狐狸醫生的故事 發布:2024-10-09 11:43:15 瀏覽:791
貓恐怖故事 發布:2024-10-09 11:25:34 瀏覽:1
魚成語瘋狂看圖 發布:2024-10-09 11:19:47 瀏覽:479
猜成語掃把 發布:2024-10-09 11:13:35 瀏覽:604
養豬的故事 發布:2024-10-09 11:02:03 瀏覽:723
兩岸的故事 發布:2024-10-09 10:53:36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