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摔壞小提琴的故事

摔壞小提琴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9-22 13:31:03

1. 摔壞小提琴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不要在乎樂器的價值,要感受樂器帶來的音樂的內涵吧。

2. 摔琴(小提琴) 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不要看錶面,要看內在!小提琴嘛,要看的是音樂,而不是價格!!這才是他的正真用處!!做人也是的要注重內在而不要注重外在!!!!!!

3. 小提琴的故事

5千年前斯里蘭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圓柱形的木頭掏空製成了與中國二胡極為相似的樂器稱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隨著貿易往來而流傳四方,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

不過從有史料記載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義大利北部城鎮布里細亞(Brescia)名叫達薩洛製成的(Gaspa ro da salo,1542-1609)。但在同一個時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 阿瑪蒂(Andrea Amatil,520-1580),也製作了與現代小提琴更為相近似的小提琴。

從16世紀到18世紀,義大利的小提琴製造業隨著音樂藝術的空前繁榮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出現了G. P. 瑪基尼、N.阿瑪蒂、A. 斯特拉第瓦利和C. 爪內利四位傑出名匠。18世紀以後,世界各國的小提琴製造業都是仿照義大利這些小提琴製作者的琴型和尺寸來製作小提琴的。

近百年來,小提琴的結構也沒什麼大的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是小提琴的故鄉。而瑪基尼、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內利當年所製作的小提琴,現今已成了稀世珍寶、曠世傑作。

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大約產生於十六世紀中葉,那時的許多珍品現保存在歐洲一些博物館內。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樂器「里拉」(Lyre),十五世紀;

義大利人對其進行了改革,並用馬尾製成弓子拉奏,定名為Violin,即小提琴。後又經過多年演變,小提琴的形成與製作才基本固定下來。

現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亞·阿瑪蒂在1560年製作於義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納(Cremoa)。

而至今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應該是安東尼奧·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製作的「彌賽亞」(Le Messie),也作「Salabue」,這把琴現藏於英國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館。

(3)摔壞小提琴的故事擴展閱讀:

小提琴起源:

談到的起源,就必然要涉及古提琴原始設計者的藝術觀點和技術方法。現代的數學是技術學的工具,但在文藝復興時期數學是藝術的啟蒙。

比例和序列是美學研究的要素,並且為所有的藝術家所採用。大師級的小提琴製作者,不僅僅是個方法學家,而且是個真正的藝術家,小提琴的整體協調和一致主宰著整個設計。

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認為是由許多弧形線條構成的,用圓弧可以近似地畫出小提琴輪廓的草圖,但也並非都是圓弧。原始設計者先用圓規畫出各段相聯的弧,再用藝術的眼光修正和彎曲成最終形狀的弧線。

用筆和刀在製作時修改圖樣,修光修滑一條由足夠數量的圓弧所構成的曲線。小提琴頂部和底部的曲線,就是採用經典的設計橋拱的方法設計的,也有人認為像籃子提把的形狀。琴板弧度的形狀像垂鏈線,旋首則是仿照古希臘柱子上優美的螺旋形設計的。當然,除去使用圓弧之外,也可能採取一些其他的線條。

4. 《摔壞小提琴的故事》相關事例

摔壞小提琴的故事

秦 牧

從前讀日本作家編的《歐美逸譚》,記得有一個關於音樂家摔壞小提琴的故事。
文藝復興時期有好些精美的小提琴流傳下來,價格很高。一次,有個著名的小提琴手將在某地演奏,他的小提琴價值五千元。有一些聽眾,為了想看一看那高貴的樂器,聽一聽它的妙
音,也跟著愛好音樂的人蜂湧而來。
高朋滿座,小提琴手開始演奏了,那具引人注目的小提琴發出了異常美妙的樂音,使聽眾如醉如痴。但是一曲臨終,餘音裊裊,正當不少人驚嘆於那具寶貝樂器的魅力的時候,音樂家突然轉過身來,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擊一下,那珍貴的樂器立刻粉碎了。頓時,四座震驚。
音樂會的主持人立刻跑了出來,宣佈道:「各位,請靜一下,此刻打碎的,並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樂家所以要這樣做,是要使大家知道音樂之妙,不盡在乎樂器的好歹,而在乎使用樂器的人。現在,要以真正的、價值五千元的小提琴來演奏了。」於是,演奏者再度登場,那和剛才差不多的美妙的樂音悠然而起。同時,觀眾就再也不去注意樂器的價格,而專心欣賞著演奏者的技藝了。
正象「伯牙碎琴」是個封建社會的故事一樣,這是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故事。這樣一樁事情的發生,也可能包含有主辦音樂會的人的宣傳伎倆等等因素在內,這且不去說它。我感到值得尋味的是:用一把極其普通的小提琴,奏出了和異常名貴的小提琴互相媲美的音樂,這才是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
如果把這道理引用到文學中來,可以說,高明的作家應該有這樣的本領:不僅在刻劃盪氣回腸、聲情激越、矛盾尖端或者異常優美動人的事物時,有一種巨大的吸引人的魅力;就是在描述極其平凡的事物,高潮還沒出現,剝籜未曾露筍的時候,也能夠處處引人入勝,——就正象那位小提琴手用一把普普通通的小提琴,也奏出了極其優美的音樂一樣。
高潮的、強烈的地方,事件本身已經異常吸引人了,這個時候,老實說一句,文字技巧平凡一些也並不會怎樣露出破綻,唯獨在敘述極其尋常事物的時候,要使人們也心傾神馳、獲得美感,就格外需要藝術上的功力。
有一些不夠好的小說、散文之所以使人感到乏味,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常常也在於:每當這些小說散文的情節高潮未曾涌現之前,它的敘述總是使人感到沉悶、睏倦。怎樣使平凡的事物顯出光采,藝術語言上處處充滿魅力,是一件值得我們認真探索的事情。
許多大師的著作裡面蘊藏著無數珍貴的藝術技巧,這裡面有一項就是:在描述平凡事物的時候,全神貫注,把平凡變為卓特。他們運用優美的語言,飽滿的形象、智慧、感情,把那一切平凡的事件都「點石成金」了。這使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有「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的感受。在正菜未曾端上來之前,這些精神食糧的烹調大師捧出來的小碟腌菜,色、香、味已經夠誘人了。
在戲曲表演上,藝人們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是很懂得「平凡處絕不可放鬆」的道理的。各地的戲曲諺語,有許多都著重闡明了這一點。例如:演戲一事,唱工的重要是不待說的了,——就正因為這樣,「看戲」才被人叫做「聽戲」。為了防止藝人重歌唱而輕視念白和做工,有許多「戲曲諺語」就適當抑低了唱的地位,而諄諄勸告演員們要重視「看似平常」的念白和其他方面的功夫。這就是「千斤白,四兩唱」三分唱,七分打(打擊樂)」「一引二白三曲子」「講為君,唱為臣」那一類戲曲諺語所以流行於不少劇種間的緣故。
如果有這樣的演員,當沒有輪到他唱做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表演處於「平凡階段」的時候,他只是有氣無力、沒精打彩地站著,等到「戲」來了,他才精神抖擻,施展出渾身解數,這能夠說是好演員嗎?不,不能。
如果有這樣的作家,他寫作品,只在「精彩之處」、「骨節眼的地方」才著意作藝術加工,而在敘述平凡事物的時候,卻文筆沉悶,流於平庸,這樣的作品能夠說是完美之作嗎?我想:也不能。
這正是那個摔壞小提琴的故事,由於包含了某種正面的意義,才予人以較深印象的原因。
選自秦牧的《藝海拾貝》

熱點內容
候車室的故事電視劇 發布:2024-09-22 16:31:26 瀏覽:387
若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09-22 16:00:08 瀏覽:28
黑的成語 發布:2024-09-22 15:50:06 瀏覽:938
形容進步很大的成語 發布:2024-09-22 15:18:45 瀏覽:230
形容沉默的成語 發布:2024-09-22 14:41:58 瀏覽:744
名言警句成語 發布:2024-09-22 14:21:26 瀏覽:198
腐草為螢的故事 發布:2024-09-22 14:01:21 瀏覽:303
摔壞小提琴的故事 發布:2024-09-22 13:31:03 瀏覽:955
關於牙的成語 發布:2024-09-22 12:36:42 瀏覽:275
2分鍾英語故事 發布:2024-09-22 12:34:13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