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人與樹的故事

人與樹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9-19 16:46:24

❶ 編一個寓言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術高明,經常出入宮廷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鵲巡診去見蔡桓公。禮畢,他侍立於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面容,然後說道:「我發現君王的皮膚有病。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病也沒有,用不著什麼治療。」扁鵲走後,桓公不高興地說:「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不信這一套。」
10天以後,扁鵲第二次去見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臉色之後說:「您的病到肌肉裡面去了。如果不治療,病情還會加重。」桓公不信這話。扁鵲走了以後,他對「病情正在加重」的說法深感不快。
又過了10天,扁鵲第三次去見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裡面去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將會惡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對「病情變壞」的說法更加反感。
照舊又隔了10天,扁鵲第四次去見桓公。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塗了。他心想:「怎麼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鵲問原因。扁鵲說:「一開始桓公皮膚患病,用湯葯清洗、火熱灸敷容易治癒;稍後他的病到了肌肉裡面,用針刺術可以攻克;後來桓公的病患至腸胃,服草葯湯劑還有療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遭來禍害。」
5天過後,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主動要求找扁鵲來治病。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後說:「扁鵲已逃往秦國去了。」桓公這時後悔莫及。他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於自身的疾病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壞事,都不能諱疾忌醫,而應防微杜漸,正視問題,及早採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決。否則,等到病入膏肓,釀成大禍之後,將會無葯可救
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後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
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麼辦?」
荀息於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於這兩件寶貝,您有些捨不得,這也不要緊,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那裡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馬圈牽到了外馬圈一樣。到時候,您如果要把這兩件寶貝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
一番話說得晉獻公如釋重負,於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
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後,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系,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挨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並不是什麼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麼危險的事啊。」
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
晉國憑借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准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
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

❷ 伊索寓言行路人和梧桐樹的寓意道理

伊索寓言行路人和梧桐樹的寓意大道理:

我們年輕的時候,活在父母、老師等等很多人的蔭庇下,但很多人不僅不感恩,反而處處由著自己的性子,指責他們的不是,令他們傷心。多想想他們的好,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好寬慰他們疲累的心。

原文:

一個炎熱的中午,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大地。兩個路人熱的實在受不了了,看到不遠處有一棵梧桐樹,便急忙走過去,坐在樹底下休息。

一個人望著這棵梧桐樹:「這梧桐樹既不開花又不結果,一點用也沒有。」

另一個接著說道:「是啊,長的也彎彎曲曲的,還老脫皮。真難看!

聽到兩個人對自己的議論,樹回答說:「不知好歹的人們!你們現在正享受著我的恩惠,還說我是不結果的無用之樹。」

梧桐樹傷心無比,但它還是默默不語地為他們遮擋著炎炎烈日。

這是說,有些人不知好歹,享受了別人的幫助,還要貶低別人。

《伊索寓言》創作年代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伊索寓言》 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臘民間故事,並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

(2)人與樹的故事擴展閱讀

《伊索寓言》源自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希臘,這些寓言故事為伊索所作,所以統稱《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傳入我國歷史久遠。歐洲文學作品開始紛紛傳入我國主要是從二十世紀初開始,《伊索寓言》傳入我國要比這早好幾個世紀。

《伊索寓言》大概是明朝萬曆年間隨基督教進入中國的。教士們前來的目的是為了傳教,宣講和傳播基督教教理,讓人們信從。

他們在傳教過程中感到,單純地宣講枯燥的抽象的教理,難以激起聽眾的興趣,產生吸引力。於是他們想方設法,利用文字簡明而又富有寓意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來比喻、闡釋令人費解的教義,盡力使自己的宣講平易近人,生動有趣。

《伊索寓言》中的寓言很多,其中不少故事曾經被後代作家繼承、改作、模仿,但是人們只要對它們稍加比較,就不難感覺出伊索故事的機敏和耐人尋味,及表現出的高超的構思能力和敘事技巧,使人百讀不厭,若有所悟,而又難盡其詳。

《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動物寓言。這些都是作者對動物行為和日常生活現象仔細觀察和揣摩的結果,體會非常入微。寓言中動物比較明顯的特徵是他們的強弱,他們也有自己的個性。

需要指出的是他們尚未像後世的寓言中描寫的那樣,成為具有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徵的文學形象,因此切不可以後來人們熟悉的形象概念先入為主,去理解《伊索寓言》中的動物性格。

參考資料

網路—伊索寓言故事集

熱點內容
小故事橋 發布:2024-09-20 02:36:11 瀏覽:548
承啟的成語 發布:2024-09-20 02:34:54 瀏覽:793
瞎說的成語 發布:2024-09-20 02:31:50 瀏覽:825
成語語和情 發布:2024-09-20 02:25:21 瀏覽:376
文是什麼成語 發布:2024-09-20 02:24:48 瀏覽:835
吐開頭成語 發布:2024-09-20 01:44:17 瀏覽:508
品牌與故事 發布:2024-09-20 01:43:45 瀏覽:550
什麼屋成語 發布:2024-09-20 01:10:14 瀏覽:983
摩的成語 發布:2024-09-20 00:31:26 瀏覽:745
夫妻恩愛的故事 發布:2024-09-20 00:26:33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