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師字的故事

師字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9-11 00:55:28

一字師的典故

「一字師」的典故,源於宋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亦見於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補》及宋人魏慶之的《詩人玉屑》。他們記載的都是同一個故事:唐代詩人鄭谷的詩文寫得非常好,尤其《鷓鴣詩》寫得更是超群出眾。因此,人們稱他為「鄭鷓鴣」。他的朋友齊已是個和尚,也很喜歡寫詩著文。有一次,齊已帶了自己寫好的一首《早梅》詩前去請教鄭谷,當鄭谷看到「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妥,經過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改來改去還覺不形象,最後認為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能體現出梅花的早開來。齊已聽了以後非常佩服鄭谷的匠心獨運,深深地向鄭谷表示謝意。當時寫詩作文的人,都佩服鄭谷把齊已的詩只改換了一個字,就使整首詩顯得確切生動,於是「人以鄭谷為一字師」。後來,人們就用「一字師」指代那些為人改正一個字而使全篇文章生輝者,後也泛指詩文的改正者。

且不論我國古代文學史上這類佳話多得數不勝數,就是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這類「一字師」的故事也是很多的。

20 世紀30 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寫了一首贊揚某小學的詩:「有個學校真奇怪,大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生在。」有個才八九歲的女學生卻提出:「既然大孩能自動,難道小孩就不能自動嗎?大孩能教小孩,小孩就不能教大孩嗎?我看應該改為『小孩自動教小孩』。」陶行知驚喜不已,當即把詩中「大」字改為 「小」字。事後,陶行知逢人便誇:「這個小孩可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

1942 年,郭沫若同志的話劇《屈原》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的山城重慶公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郭老並不滿足,他精益求精,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著劇本。一次,他在後台和扮演嬋娟的張瑞芳談到第五幕第一場嬋娟斥責宋玉的一段台詞——「宋玉,我特別的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郭老總覺得這句話不夠味,打算在「沒有骨氣的」下邊再加上「無恥的」三個字。當時扮演釣者的張逸先正在旁邊化妝,他說:「『你是』不如改成『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那就夠味了。」郭老聽了大受啟發,以為改得非常恰當。他不僅照改了,而且還認真地思考了一下,兩種句子為什麼會有那樣強弱的不同。他終於弄明白了:「你是什麼」只是單獨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含義,有時或許是「不是」。而「你這什麼」卻是堅決的判斷。郭老由此得到啟示,在後來寫作《水牛贊》時,也有意識地應用這種句式,收到了增強語勢的效果。郭老對此銘記在心。同年五月,他在《瓦石札記》中專列一則,詳敘了這件事,標題就是「一字之師」。

20 世紀 50 年代,詩人公劉寫了一首題為《 五月一日 的夜晚》的詩,詩的最後寫道:「整個世界站在陽台上觀看,中國在笑!中國在跳舞!中國在狂歡!」公劉寄給《人民文學》雜志的原稿中用了「跳舞」兩字,而發表時,負責編輯工作的詩人呂劍刪去了其中的「跳」字。這樣,既使文字明快,又圓合、豐富了詩意。公劉就把呂劍稱為「一字師」。

作家周立波寫成《山鄉巨變》後,就請當時深入生活所在地鄉黨委書記陳清亮幫助修改。陳清亮這下真的動了筆,他將文中「今年的豐收,硬是壇子里做烏龜——十拿九穩」一句中的「做」字,改為「捉」字。周立波看後,十分佩服地對陳清亮說:「你就是我的『一字之師』嘛。『做』烏龜,豈不笑話?應該是『捉』。」《山鄉巨變》一書的初版印好以後,周立波特地送給陳清亮一套,一再請這位「一字之師」幫著修改。

吳玉章在延安時期被毛澤東稱為「五老」之一。 1958 年,《紅旗飄飄》叢書准備發表吳玉章老人1942 年7 月寫的《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這首詩,吳玉章翻出舊作整理時,在他身邊工作的一個小青年向他請教詩中的這兩句:縱橫百餘里,「回亂」成荒地。吳玉章說,南泥灣的物產很豐富,是回民居住的地方,可是由於清政府的殘酷統治,回民起來造反了。清兵鎮壓,把當地居民殺光,南泥灣從此荒無人煙了。小青年聽懂了,過了一會兒說:「吳老,我覺得『回亂』兩個字不大妥當。」他的理由是:回民造反,是統治階級逼出來的,「回亂」兩個字雖然加了引號,仍然會被誤解成回民應承擔良田變成荒地的責任。吳玉章聽了,非常贊同他說:「對,對!提得好。」於是,將這兩句改成:縱橫百餘里,剿回成荒地。吳玉章說,這小同志就是我的「一字師」。

毛澤東不僅是我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詞作品,雄渾磅礴,氣勢非凡,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毛澤東在他的文學創作中,又具有樂於接受來自各方面批評意見的謙虛態度。與他有關的「一字師」的故事,流傳很多。

1952 年元旦,原東北大學歷史系教師羅元貞看到毛澤東的《長征》詩中,出現了兩個「浪」字——「五嶺逶迤騰細浪」,「金沙水浪雲崖暖」,認為這是歷來詩家所忌諱的。於是,他便借向毛澤東寫賀年信的機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建議將「金沙水浪」改為「金沙水拍」。毛澤東對此意見欣然接受,並回信表示感謝,還稱羅元貞是他的「一字之師」。

1957 年,毛澤東邀請詩人臧克家談詩。臧克家提到毛澤東的詞《念奴嬌·雪》,問道:「『原馳臘象"的』臘"怎麼講?」毛澤東和藹地反問道:「你看應該怎樣講?」臧克家說:「如果『蠟』,比較好講,而且『原馳蠟象』也與上句的『山舞銀蛇』正好對應。而原作臘月的『臘』就有點費解!」毛澤東點點頭說,「好,你就替我改過來。」

1957 年 9 月 27 日 ,毛澤東寫信給胡喬木,要他將《到韶山》《登廬山》兩首詩送給郭沫若,請郭老幫助修改。《登廬山》中原來有兩句是「欲上逶迤四百旋」和「熱風吹雨灑南天」,郭沫若將它們分別改成了「坦道蜿蜒四百旋」和「勢情揮雨灑山川」。毛澤東看後,又於 9 月 13 日 寫信給胡喬木,說:「沫若同志關於修改詩的兩封信給了我啟發,兩詩又改了一點字句,請再送沫若一看,請他再予審改。」這兩句詩後來的改定稿為「躍上蔥籠四百旋」和「熱風吹雨灑江天」。

對《到韶山山》和《登廬山》二詩,當時毛澤東還向湖北省委秘書長梅白徵求意見。梅白對毛澤東說:「第一句的『別夢依稀哭逝川』應該改半個字——將『哭』改為『咒』,『別夢依稀咒逝川』。」毛澤東接受了這個建議,並笑著對梅白說:「你是我的半字師」!

② 關於中國古代詩人一字師的一些小故事(20字左右)

古代詩人中流傳的一字師故事的啟示
——談藝錄之二
最近因身體不適,閉門讀書,讓我想到了古代詩人中流傳的一字師的典故。唐代詩人賈島有一首題名《題李凝幽居》的五律詩:「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就是這首詩給我們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這首詩,其中兩句是:「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於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詩人賈島也因精力過於集中,沖撞了當代著名散文家、詩人韓愈的轎子,韓愈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驢子怎麼低著頭,也不朝前面看看?」 賈島一驚,慌忙下驢,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在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韓愈聽後,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突顯夜深人靜。」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了。文學上常用的「推敲」一詞,就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煉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古代詩界,類似這一字師的故事,並非絕無僅有。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卷十二「聖人稱詩『可以興』以其最能感人也」中,還記述了另外兩個故事。其一是唐代詩僧齊己攜詩《早梅》來拜見友人鄭谷,鄭谷讀至「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句,對他說:「數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齊己不覺拜倒曰:「真為我一字師也」;其二也是在唐代,有人寫了一首《御溝》詩,其中有:「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句,並把它送給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詩僧謝皎然看,謝皎然對他說:「『波』字不佳,最好改成『中』字。」這個人大不以為然,憤怒而去。但是過了不久,他就急沖沖去而復返,並對謝皎然說:「你說得對,我已將『波』字改為『中』字了!」說罷,兩人相視而笑。像這樣一字師的例子,在古代詩界可以說隨手拈來。宋代詩人王荊公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句原為「春風又到江南岸。」後經他人提示改「到」為「綠」,增色不少。因此,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詩改一字,界別人天,非個中人不解。」
古代詩人不僅用字嚴謹,互相切磋。而且也善於觀察生活,向民間學習,有些傳世名句,看似順手拈來,其實卻有著深厚的生活積淀。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經說過:「很多值得學習的人,都是我的老師。不僅要向那些可以為師者學習,就是民間的村童、農夫,他們的一言一笑,皆是我的老師。善於觀察生活,一定會獲得佳句。」清詩人袁枚也根據自己的經驗說:「有一個在隨園挑糞的老人,在十月梅花盛開時,對我說:『你看,這棵樹開得一身花!』,我便從中受到啟發,吟出:『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袁枚接著又說:『又有一次,我在二月出遊,有個雲游僧人前來送行。他對我說:『很可惜哦,這些潔白芳香的梅花,你卻帶它不走!』我因此而寫出詩句:『只憐香雪梅千樹,不得隨身帶上船。』」最後,袁枚總結道:「善取之,皆成佳句!」這里的善取是以體驗生活,虛心好學為前提的。可見古代詩人,總是認認真真地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從不閉門造車。因此,才有許多千古佳句傳世。
綜上所述,可見古人為文之嚴謹、寫詩之認真。這確實值得我們今人借鑒的,也值得我們寫博客的人學習和玩味的。

③ 有哪些一字師的故事(不超過50個字)

1、五代時期,王定寶的《唐摭言》中記載李相讀《春秋》時,「婼」應讀「敕版略切」,李相誤讀為「敕權晷切」,小吏向他解釋後,李相感到很慚愧,於是「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2、唐朝時,齊己作了一首詩,名為《早梅》,詩中有一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認為「數枝」不能突出「早」字,不如改為「一枝」。齊己覺得很有道理。當時讀書人稱鄭谷是齊己的「一字師」。

3、元朝時期,薩天錫送濬天淵入朝,誦讀了一句「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很多人都誇贊他,只有山東一位老叟認為應將「聞」改為「看」,薩天錫問為什麼要這樣改,老叟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薩天錫彎下腰,拜老叟為「一字師」。

熱點內容
誇日追父的故事 發布:2024-09-17 18:22:24 瀏覽:480
橋的四字成語 發布:2024-09-17 18:17:19 瀏覽:505
十二生肖的故事繪本 發布:2024-09-17 18:13:37 瀏覽:375
作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09-17 18:08:41 瀏覽:688
成語大肚子 發布:2024-09-17 18:03:41 瀏覽:329
浩然的故事 發布:2024-09-17 17:55:09 瀏覽:542
火有關的成語 發布:2024-09-17 17:39:41 瀏覽:266
日媽的故事 發布:2024-09-17 17:35:11 瀏覽:15
高斯數學故事 發布:2024-09-17 17:15:35 瀏覽:333
成功的故事 發布:2024-09-17 16:56:37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