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硝煙的故事
①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介
1839年6月3日,「欽差大臣林則徐,遵皇上御旨,於6月3日在虎門灘將收繳的洋人鴉片當眾銷毀。成群結隊的百姓,穿著節日盛裝,敲鑼打鼓。
銷煙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後把一包包海鹽倒入池內。等煙土泡透後,再把一擔擔生石灰倒進池子里。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開了,銷毀的鴉片被咆哮的海水捲走了。
林則徐浩然正氣地對外國商人說:「現在你們都看到了,天朝嚴令禁煙。希望你們回去以後,轉告各國商人,從此要專做正當生意,千萬不要違犯天朝禁令。走私鴉片,自投羅網。」商人們洗耳恭聽,連聲稱是。
(1)虎門硝煙的故事擴展閱讀
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攻破「閉關鎖國」的清政府,採取鴉片輸入的辦法入侵中國,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影響。
時任兩江總督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認為,鴉片對中國危害極大,鴉片的泛濫將極大地摧殘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發展下去,必將使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
林則徐的禁煙主張得到道光皇帝的認可。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入廣州查禁鴉片。
道光十九年正月林則徐抵廣州,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但外商拒絕交出。
經過堅決的斗爭,禁毒英雄林則徐挫敗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等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余斤。
鴉片收繳斗爭勝利後,林則徐打算將鴉片運回京師銷毀,「繳土二萬二百八十餘箱,請解京核驗。得旨允准」。時任浙江道監察御史鄧瀛獲悉高興之餘不免擔憂,他認為廣東距北京路途遙遠,不僅勞民傷財,且沿途難免有偷漏抽換之弊,於是他上《請就地銷毀鴉片疏》建議朝廷就地銷毀。
鄧瀛認為,將2萬多箱鴉片解送到京城,雖然能夠在全國范圍擴大影響,起到警醒民眾,革除吸食鴉片惡習的作用,但「窮其中亦有繁累滋弊之處,不可不為慮及」。既耗費錢財,又易滋生弊端。
他算了一筆帳:從廣東到北京路途遙遠,水陸車船運輸過駁的次數、處所很多。陸路運輸如用人夫扛抬,每箱2人,就要4萬多人;如用車輛運載,要徵用大車 1000多輛,民夫1000多人,騾馬五、六千匹;水路運輸要僱用大號民船100多艘。
一次征調數量這么多的舟車民夫,地方是難以承受的,即使分批運送,經費也不少減。這筆龐大的費用如果由沿途籌辦供應,就會加重地方政府的負擔和騷擾百姓,如果由戶部核銷,以國家有限的財力耗費在運送鴉片上,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
同時,經過這次查辦之後,煙土會越來越少,價格會越來越昂貴。就會有利令智昏的人鋌而走險,「此物最易偷換,近來各省多有假造煙土,其價僅值洋土十分之一,而形色真假雖慣吸食者莫能辨別」。
因此,他建議「將起獲煙土毋庸解京,即在該處督率員弁公同查核,目擊銷毀」。道光帝深感鄧瀛言之有理,立即下旨給林則徐,就地銷毀鴉片,於是才有了「虎門銷煙」之壯舉。
虎門銷煙的勝利,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上反對帝國主義的重要史例,也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它展示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對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有著標志性的意義。
②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
林則徐派人在虎門海灘的高處,挖了兩個長寬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與大海相通。6月3日,林則徐率領廣東大小官員,前來監督銷毀收繳的鴉片。一箱箱鴉片被投入浸滿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鹽和生石灰,頓時池水沸騰,濃煙滾滾,鴉片化作了灰燼。成千上萬圍觀的群眾,發出了春雷般的歡呼聲。一批焚毀,沖刷干凈,又投入一批。就這樣,虎門銷煙整整持續了二十三天。
(2)虎門硝煙的故事擴展閱讀:
虎門銷煙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在民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次,這次禁煙運動大大增加了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本質,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愛國意識。 經過這次事件,禁煙英雄林則徐被中國人尊為民族英雄。
其清廉、剛正不阿的品質也甚為後人傳頌。但是,「虎門銷煙」並沒有有效地解救中國於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國對中國的侵略。原因在於,禁煙運動直接損害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政府很快決定對中國發動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
「虎門銷煙」也成為了外國列強發動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從這個角度看,「虎門銷煙」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腳步,從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