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關於和字的故事

關於和字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7-08 07:25:51

⑴ 與和字有關的成語故事

曲高和寡: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專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屬。
典故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和睦相處:
【解釋】:彼此和好地相處。
【典故出處】:左丘明《左傳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⑵ 關於和的故事

康熙時期,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生內了爭執,容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而張英回饋給老家人的是一首詩,詩文如下:「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書,主動在爭執線上退讓了三尺,下壘建牆,而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退地三尺,建宅置院,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來

⑶ 與和字有關的成語故事

《將相和》。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故事介紹: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3)關於和字的故事擴展閱讀

相關成語: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1、完璧歸趙

讀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白話釋義: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璧留給秦國;城邑不給趙國,請讓我把璧完好無缺地帶回趙國。

2、負荊請罪

讀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白話釋義: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

⑷ 關於和的故事

關於和的故事:

將相和的故事

秦國提出要與趙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專和氏璧的時候,藺相如作為使屬者去了秦國。他看出了秦王並不是真心的想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個和氏璧,便使計將和氏璧偷偷地送回了趙國。最終秦王只能將十五座城池給趙國,才得到了和氏璧。在澠池之會上,秦趙兩王對峙,在藺相如的計謀之下,秦王沒有佔到絲毫的便宜,最終趙王安全地回到了趙國。因為藺相如屢建奇功,便被趙王封為了上卿,地位高於廉頗。對於藺相如的口舌之功,廉頗不以為然,深感不服,便揚言說要是見到藺相如的話,他一定不給他台階下。藺相如得知之後便稱病不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就算在路上碰到了,他也選擇繞道走。對於藺相如的行為,他的手下深感不解,認為藺相如沒有必要這么害怕廉頗。

而廉頗卻反問他們是廉頗厲害還是秦王厲害?那麼顯然是秦王厲害。所以藺相如連秦王都不怕更不會怕廉頗了。他這樣做只是不想因為他倆的不和讓秦王有機可趁,這是為了趙國而避廉頗。廉頗得知之後,深知是自己不對,便將戰袍脫下,去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自此,藺相如和廉頗就成了好朋友。

熱點內容
很思念成語 發布:2024-10-06 11:35:02 瀏覽:553
成語什麼貴 發布:2024-10-06 11:34:22 瀏覽:281
色組成語 發布:2024-10-06 11:17:36 瀏覽:667
欲言成語 發布:2024-10-06 11:04:07 瀏覽:872
酒猜一成語 發布:2024-10-06 10:43:30 瀏覽:508
有機的成語 發布:2024-10-06 10:31:55 瀏覽:480
瘋狂成語鍾 發布:2024-10-06 10:29:31 瀏覽:104
成語說多 發布:2024-10-06 10:27:07 瀏覽:203
wang成語 發布:2024-10-06 10:02:48 瀏覽:89
單良一成語 發布:2024-10-06 09:37:44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