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關於地名的故事

關於地名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7-05 14:39:01

❶ 中國地名的起源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作者:數萬箴言
來源:知乎

山西聞喜:秦時稱「左邑縣」,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劉徹御駕至此地,聽聞平定南越的捷報,大喜,賜名「聞喜」。

河南獲嘉: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武帝討伐,獲呂嘉首級,當時武帝東巡至獲嘉縣境,遂以其地置縣,賜名「獲嘉」。

陝西寶雞:原名「陳倉縣」,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陳倉」。《史記·秦本紀》載秦文公「十九年,得陳寶」,傳說為隕石降落,引起野雞鳴叫,秦文公以為祥瑞之兆,「歸而寶祠之,故曰陳寶」,至德二年(757年)唐肅宗以「昔有陳倉寶雞鳴之瑞」而改陳倉為「寶雞」。

河南新蔡:堯舜時代,伯夷因佐大禹治水有功,曾封於此地為呂侯國,到春秋時期,蔡平侯將國都遷到此地,稱為「新蔡」。

重慶:北宋末年稱為「恭州」,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被封恭王,後受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

廣東肇慶:北宋初稱「端州」,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趙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親賜御書,將端州改為「肇慶府」,意為「喜慶吉祥之始」。

天津: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渡津之地」之意。

四川成都:宋人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七二)載:「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這是成都名字最早的說法。

遼寧:清時稱「奉天省」,民國17年(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後,「以遼河流域永遠安寧」的名義,改奉天省為遼寧省。

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三地取頭字合並而成。

甘肅酒泉: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進軍河西,這年秋天打垮了渾邪王,把匈奴殘部追逐到玉門關外,以「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為名置酒泉郡。

甘肅張掖: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

❷ 地名的有趣故事

1、西門 西門是福州歷代舊城中的明朝府城的城門。

2、雙拋橋 傳說昔日有王氏男子與陶氏女子相好,父母不同意此門婚事,兩人便於月夜在此橋投河自盡殉情自殺。不過標準的說法應該是說此橋原名「合潮橋」,原先下接兩條河流,與之前的另外一座橋「發苗橋」合稱「雙拋」。
3、 茶亭 為了方便城裡到台江的行人,有僧人在路上搭蓋一亭免費送茶、供人休息。現在的茶亭小學門口的亭子就是這個傳說中的茶亭啦!
4、 洋頭口 原來的台江有浦東、斗池、西洋、加洋等十八洋(「洋」是田地的意思),洋頭口就是這十八洋的農田的路口,稱之為「頭」。
5、 達道 達道取的是「達文里」的「達」和「下道」的「道」二字組成,下道就是以前的內河小碼頭,中下層貧民很多都在這里運輸做生意。

6、 三叉街 三叉街就是下藤路、埔頭下和埔尾三條路的交叉口。
7、 白湖亭 古代的時候這里有一個「白湖」,然後明朝的時候還蓋了一個亭子,因此得名。結果現在湖也幹了亭子也倒了。
8、 溫泉路 溫泉路這里當然是福州地區最著名的溫泉聚集區了,舊時也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澡堂,現在還有溫泉澡堂和古三座澡堂。
9、 旗汛口 k清朝的時候北京旗營抽調官兵和家屬,南下進駐福州城。旗汛口就是兵營的大門口。
10、道山路道山路因烏山上的「道山亭」而得名,烏山是道教勝地,上面還有紀念八仙呂洞賓的呂祖宮,山腳下還有紀念白玉蟾真人的白真人廟。

❸ 關於龍的傳說、故事、地名由來故事

1、單龍寺地名的傳說

很古時候,在霍山的東溪桃李河有一條白色的千斤雌蛇,西溪的潘家山下有一條黑色的千斤雄蛇,兩蛇各自修行,行善積德,護佑鄉里,因志同道合,互生愛慕,准備得道成龍後,雙宿雙飛,天長地久。但要成龍,必須游至大海升賜。

兩蛇相約在一特大山洪暴發之時,黑蛇在前面開道,帶領白蛇乘勢躍進洪水向下游狂奔。當游過一個轉水灣後被山所阻,黑蛇為了能讓白蛇順利通過山隘,以頭撞山,准備撞斷隘口。白蛇心疼黑蛇,飛身相助,二蛇協力,阻道隘口終被撞開,但兩蛇都受了傷。

白蛇出了隘口後,勉強支撐著身體,潛水下游。黑蛇撞山後,因用力過猛漸漸昏了過去,到了巳時才隱隱醒來,想起了當時自己撞山時白蛇相助,感覺到白蛇也受了傷,且沒走遠,於是繼續下游尋找白蛇。到了一個沙埂處(今單龍寺大橋附近),浮出水面喘了口氣,又繼續下游。

當時,當地的村民正建寺廟,以求風調雨順、安居樂業。可是,當主殿上正梁時,不知什麼原因,不是這里出問題就是那裡出問題,總是上不成梁,還差點出了人命。領建寺廟的汪姓族長認為是上天不滿意所致,卻不知如何破解,整日求神拜佛亦無效驗。

一夜,老族長於半夢半醒間見南海觀音菩薩駕五彩祥雲飄然而至,點撥族長,授以機宜,言上樑不成系前日一條千年黑蛇所妨,如要上樑成功,須按此法行事:如在河中看見兩條龍,就在夜間上樑;如只看見一條龍,就在雨天上樑,保你順利。

但有個條件,如只看見一條龍的話,說明另一條龍受了重傷,請燒香通知烏牛河(今單龍寺鎮一個行政村)的烏金牛(亦已修行千年)到掃帚河附近准備治療受重傷的那條千年巨蛇。族長猜想,龍行天下一定是在雨霧天氣,尤其是雷雨交加之時。

適逢一日大雨,族長不敢怠慢,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雷雨之中佇立河邊一直守望,果真看見一條龍形大蛇順水而下,族長認定這就是夢中騎龍觀音所言之神龍。於是,他一邊燒香為烏金牛送信,一邊命建廟施工人員在雨中上樑,說來也怪,這次上樑果然順利。

族長高興,為感謝上天的恩賜、神龍的庇佑,遂將寺廟命名為單龍寺(今單龍寺中學所在地),並供奉了龍神。

2、二月二龍抬頭的故事

相傳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

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3、佛教中龍的傳說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有條惡龍興風作浪,身體能變大變小,法力無邊,殘害蒼生,六祖便帶著缽前來降服。六祖對龍說:「如果你是真的神龍,那就能現大身,也能變小身,如果你不能變小,你就不是神龍。」

龍聽完,立刻變成了毛蟲大小。六祖又說:「我這里有一個缽,你肯定不敢鑽進來。」龍火氣大,容易被激怒,他一下子就鑽進了缽里,不料卻怎麼也出不去了,就這樣,六祖收復了惡龍。

龍被降服之後,靜思己過,懺悔罪孽,皈依佛門。

4、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有位貴族,封在了葉地,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葉子高承襲了父親的封地,大家都稱他為「葉公」。這位葉公特別的喜歡龍,在他的家裡,幾乎到處都有龍的圖案,牆壁上畫著龍,柱子上刻著龍,房樑上門窗上雕刻著龍,服飾和被褥上綉著龍。

他家使用的筷子、盤子、碗、碟子也都有龍的圖案,就連各種工具,也都做成了龍的模樣。在葉公家裡,可以說龍無處不在,就像走進了一個龍的世界。葉公如此好龍的消息被天上的真龍聽到了,真龍十分感動,決定降臨人間,去拜訪葉公。

天上的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裡,它的頭從窗口探了進去,它的尾伸進了廳堂里,它要進來見見葉公,就在這時,正在屋裡的葉公一抬頭,突然發現了真龍,頓時嚇得魂不附體,臉色大變,撒腿就跑,想趕快躲藏起來。直到這時,真龍才知道葉公所愛的是刻的畫的假龍,而不是真龍。

5、畫龍點睛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yáo)。一天,梁武帝要張僧繇在寺廟的牆上畫四條金龍。張僧繇用三天的時間就畫好了,並且畫得非常像真龍。大家聽說後,都去觀看,發出陣陣贊嘆聲。

可是,當人們走近一看,卻發現每條龍都沒有眼睛。張僧繇解釋說:「如果我給龍加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都不信,堅持要他加上眼睛。

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其中兩條龍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兩條被畫上眼睛的龍,一下子就飛上了天。

❹ 有關成都地名的故事

1、洗面橋

洗面橋位於成都市武侯區,與武侯祠東西相望,當年劉備出兵討伐東吳時,出成都南門又想起關羽之死便痛哭流涕,士兵也無不懷念關將軍,於是全軍軍姿雖齊但士兵臉上都掛有淚痕,劉備便命將士用河水洗面,自己也立馬橋頭無比感慨。

2、衣冠廟

以前的成都很小,衣冠廟已經算是城外了。話說關羽死後劉備沒取回他的屍首,就在現在的位置立起一座衣冠廟來紀念他。每次祭祀,劉備出城都先在洗面橋沐浴焚香,再到衣冠廟拜祭。故此得名。

3、洛帶鎮

三國蜀漢時建鎮,傳說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本為落帶,場鎮面積約1平方公里,其建築物大多為清代與民國風格。受湖廣填四川影響,現在為客家人聚居地。

4、猛追灣

據說以前猛追灣一代的附近都是沼澤地,許多周圍的農民喜歡將自家的豬兒趕到這里活動,好讓母豬有更多的奶水。叫做猛追灣還是跟讀音有關系,母豬灣、母租灣、母醉灣、猛嘴灣、猛追灣,就這樣叫出來了。

5、神仙樹

神仙樹是相傳清朝的時候,一棵死了的大叔有一個蓄滿水的樹洞,很多人覺得喝了這個水能治百病,後來就很多人慕名前來。許多人向大樹祈福,當時香火盛極一時,神仙樹就此叫出了名氣。

6、春熙路

春熙路是由軍閥楊森於1924年建成,最開始是因為森威將軍而命名為「森威路」,當時有四條縱橫交錯的街道,由春熙東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四條步行街組成。

後來幾經改名,最後以曾做過成都市政長官王纘緒秘書、著名書法家、詩人陳月舫先生改名,其意旨在「春風和煦,民子熙熙而來」,故街名就叫「春熙路」。

❺ 關於地名的故事

1、克拉瑪依

克拉瑪依是中國新疆的一個城市,維吾爾語意為「黑油」。克拉瑪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市名源於市區東北角一群天然瀝青丘——黑油山。克拉瑪依是新中國成立後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於2002年,其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原油產量上千萬噸的大油田。

2、平遙(古陶)

平遙古時稱古陶,原址今平遙喬頭村,相傳炎、黃二帝阪泉之戰黃帝得勝,確立了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號令天下,大封領地,一日黃帝沿汾河入惠濟河巡視至今平遙喬頭村一帶,發現不遠處風景獨秀,但青煙四起,上岸查看,此地所屬一處(今平遙杜村)制陶規模宏大,即封此地為古陶。

3、偃師

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築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境內有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屍鄉溝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師還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

4、赤壁

赤壁市古稱蒲圻,緣起於三國東吳黃武二年設置蒲圻縣,因湖多盛產蒲草(古時編織蒲團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198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蒲圻縣撤縣設市,由咸寧市代管。1998年6月,更名為赤壁市。

5、合肥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施合於肥,故曰合肥」。 意思是南淝水與北淝水交匯的地方就稱作合肥。

熱點內容
我們的故事txt新浪 發布:2024-07-08 12:39:22 瀏覽:761
關於三的故事 發布:2024-07-08 12:13:08 瀏覽:60
搬石頭的故事 發布:2024-07-08 12:13:08 瀏覽:940
咖啡成語 發布:2024-07-08 12:08:17 瀏覽:319
關於名人誠信的故事 發布:2024-07-08 12:03:19 瀏覽:314
崔的成語 發布:2024-07-08 11:30:38 瀏覽:316
兒童早慧故事 發布:2024-07-08 11:11:47 瀏覽:146
有顯的成語 發布:2024-07-08 11:11:10 瀏覽:453
看圖猜成語口 發布:2024-07-08 10:47:20 瀏覽:675
智能的成語 發布:2024-07-08 10:46:44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