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成語舉一反三

成語舉一反三

發布時間: 2024-07-02 09:30:02

⑴ 「舉一反三」成語是什麼意思

「舉一反三」指善於由此及彼、觸類旁通。

⑵ 舉一反三是歷史成語

舉一反三是歷史成語。
【成語】: 舉一反三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解釋】: 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處】: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舉例造句】: 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拼音代碼】: jyfs
【近義詞】: 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反義詞】: 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燈謎】: 翻兩番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學習等
【英文】: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到齊國去向齊景公推銷他的「仁政」,齊景公有些心動,准備劃出一塊地來讓他治理。他去拜訪齊國三朝元老相國晏嬰,他對晏嬰事三君不解,晏嬰一心事三君,孔子只知舉一反三,不知舉三反一,結果得罪了晏嬰,仁政沒推銷出去。

⑶ 舉一反三是什麼意思

舉一反三的意思是: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如果教給他一個方面,他卻不能以此來說明另外三個方面,就不要用同一種方法重復教他了。

【示例】:老師教導學生要對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拋磚引玉、貫通融會、問牛知馬、融會貫通、一隅三反、以微知著、觸類旁通、一舉三反、聞一知十

【反義詞】囫圇吞棗、生吞活剝、食古不化、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3)成語舉一反三擴展閱讀

1、舉一反三的近義詞

拋磚引玉

【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出自】:費孝通《訪美掠影》:「我所做到的是暢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拋磚引玉的作用,於願足矣。」

【示例】:在這個座談會上,我僅是一家之言,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還希望多聽聽大家的見解。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於謙詞。

2、舉一反三的反義詞

不求甚解

【解釋】: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出自】: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不追求利益,喜歡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高興得忘了吃飯。

【示例】:他這種對問題不求甚解的學習方法,是成績無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指人學習不深入

⑷ 舉一反三成語

舉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專多事情。

【出處】《論語·述而屬》:「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褒義。常跟「觸類旁通」連用。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辨形】反;不能寫作「返」。

【近義詞】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反義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辨析】~和「觸類旁通」;都比喻只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事物;就能類推懂得同類的其他事物;有時可連用。但~偏重在「反三」;指從懂得一點;類推而知其他;這里的其他不限於同類;「觸類旁通」偏重在「旁通」;指能對同類事物融會貫通。

【例句】現代漢語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們就能~;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來。

熱點內容
帶牛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07-07 00:45:43 瀏覽:408
成語比劃 發布:2024-07-07 00:13:05 瀏覽:336
寫浪的成語 發布:2024-07-07 00:12:50 瀏覽:183
明四字成語 發布:2024-07-07 00:12:06 瀏覽:615
成語格式 發布:2024-07-07 00:10:52 瀏覽:384
把握機會的故事 發布:2024-07-07 00:09:36 瀏覽:624
動畫片雷鋒的故事 發布:2024-07-07 00:05:20 瀏覽:700
成語隙什麼 發布:2024-07-07 00:04:36 瀏覽:897
勿忘國恥的小故事 發布:2024-07-06 23:53:34 瀏覽:334
病友故事 發布:2024-07-06 23:47:34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