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童童的成語

童童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4-06-28 20:22:57

成語由來及典故

生死之交--劉關張
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游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纔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飛曰:「吾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莫逆之交成語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北史·司馬膺之傳》中有「所與游集,盡一時名流。與邢子才王景等並為莫逆之交」之語,為其出典。
成語示例
茅盾《子夜》:「也是在這一點上,唐雲山和吳蓀甫新近就成了~。」 《周書·張弘傳》:「機子弘,字匡道,少聰穎,亦善草隸,博涉群書,辭色雅瞻。與弘農樣素為~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講到子祀、子興、子犁、子來四人交談說:「誰能以無為頭腦,以有為脊背,以死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為一體就可以成為朋友。」四人相視而笑,覺得莫逆於心,就相互結為好朋友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出處 《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遒文壯節,足以振靡起懦者,於漢季得一人焉,曰孔融。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性好學,博涉多該覽。建安中,獻帝都許,累拜將作大匠。既見曹操雄詐漸著,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操憚融名重天下而建正議,慮鯁大業。山陽郗慮承望風旨,以微法奏免融官;操遂構成其
罪,令路粹枉狀奏融:「前與白衣禰衡跌宕放言,更相贊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顏回復生。』」竟坐誅。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雖體屬駢麗,然卓犖遒亮,信含異氣,筆墨之性,殆不可勝。而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縱筆無結構,然雄邁之氣,彌以不掩。其辭曰: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嵇盛孝章尚存。其人困於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能復永年矣。《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
天下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於幽縶,命不期於旦夕;是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絕交也。公誠能馳一介之使,加咫尺之書,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宏矣。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評孝章。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歡!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
以招絕足也。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當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築台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
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復有雲者,欲公崇篤斯義;因表不悉。
不甚斫削,然疏俊可誦!又《薦禰衡表》,則於典麗之中,能為疏宕;雖野於班固,而茂於蔡邕。建安文章,雅壯多風,結兩漢之局,而開魏晉之派者,蓋融有以先之也。融所為五言雜詩「嚴嚴鍾山首」一首,氣鬱勃而辭道壯:「遠送新行客」一首,意凄惋而筆曲達;骨氣奇高,不假藻飾
。融與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璃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公幹,並稱建安七子。六子皆與操子丕植友善,各被操辟為掾屬;獨融為漢盡命。
平原禰衡,字正平,亦有文采,而不在七人之列。自以有才辯,而氣尚剛傲,好矯時慢物,惟善於融,融亦深愛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既為疏薦之,數稱述於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於是遣人騎送之荊州劉表,復侮慢於表。
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卒以見害,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獨傳《鸚鵡賦》,未極鋪采摛文之能。其他文章,儷體行文,亦傷平典;雅而不壯,未及孔融之逸氣貫注,淋漓行墨間也。蓋融氣盛於為筆,衡則思銳於為文,有偏美焉。
一面之交 ( yī miàn zhī jiāo )
解 釋 只見過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淺。
英 譯 be casually acuainted
出 處 漢·崔寔《本論》:「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用 法 偏正式;作賓語;比喻交情很淺
示 例
《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定交一面」 李善 注引
漢 崔寔 《本論》:「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俺這 江夏 有一賢士,覆姓司馬,名 徽 ,字 德操 ,此人與 關公 有一面之交。」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一:「咱們總算有一面之交,在兵營里你伺候過我;再說咱們又都是街面上的人,所以我擔著好大的處分來給你送個信!」亦作「 一面之款 」、「 一面之雅 」。
《宋書·褚叔度傳》:「還至都,凡諸舊及有一面之款,無不厚加贈遺。」 田漢 《關漢卿》第七場:「女的我不認識,跟這 關漢卿 倒有一面之雅。」 茅盾 《喜劇》一:「猛然他想起不遠就是××同鄉會,而同鄉會的辦事人 趙 某卻曾有一面之雅。」 總角之交
發音 zǒng jiǎo zhī jiāo
釋義 總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發紮成髻。借指童年時期,幼年。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指童年時期就結交的朋友。 意同總角之宴
出處 《禮記·內則》:「拂髻,總角。」鄭玄註:「總角,收髻結之。」《晉書·何劭傳》:「邵字敬祖,少與武帝同年,有總角之好。」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周公理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為其出典。
示例 莫逆交不足恃矣,然~,應非泛泛也。(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崔秀才》)
用法 作賓語;指兒時的朋友。
近義詞 竹馬之交
古代交友的稱謂
古人雲:「同門(師)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說在一起讀書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報負的叫友。古人有許多稱謂來表達彼此間的關系。
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朋友。《詩經》中把兒童的發髻稱作「角」,後來人們習慣稱童年時代為「總角」。《晉書·何劭傳》:「劭字敬祖,少與武有總角之好。」
刎頸之交:那怕砍頭也不變心的朋友。《廉頗藺相如列傳》里有:「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句。「刎頸之交」亦可謂「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意謂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交友不嫌貧賤,亦稱為「杵臼交。」 【成語】點頭之交
【發音】diǎn tóu zhī jiāo
【解釋】謂交情甚淺,見了面只不過點點頭而已。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少說也有百兒八十,點頭之交,那就數不清了。」
患難之交
詳細釋義
患難:危險和艱苦的處境;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經歷過艱難困苦而深交的朋友。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就是患難之交。
出處
明·焦竑《玉堂叢語·薦舉》:「仲舉與文貞在武昌,因患難之交,訥黑窯匠以一文。」 唐朝柳宗元考取進士後經王叔文推薦,升為禮部員外郎。王叔文改革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司馬。後來轉任柳州刺史。他的好友劉禹錫遷擂州刺史,擂州是蠻夷作亂的地方,為了讓劉禹錫照顧家庭,就上書申請與劉禹錫換位。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典 故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 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 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 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 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典故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後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後,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世上如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樣的難得呢.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無論紅顏還是藍顏"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成了人們永遠的思求.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陳雷:陳重、雷義,漢時人,雷義舉茂才,讓於陳重,刺史不許,義佯狂披發,走不應命,世人贊曰:「膠漆雖然堅,不如陳與雷。」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今山東金鄉縣)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在太學(朝廷最高學府)學習。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見見小孩。」於是兩人約定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准備酒菜等待範式。張劭的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但是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無疑呢?」張劭說:「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母親說:「如果是這樣,我為你釀酒。」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范、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
後來張劭得了病,非常嚴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視他。張劭臨終時,嘆息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說:「我和郅君章,都盡心和你交友,如果我們稱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誰還能算的上?」張劭說:「你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張劭不久就病死了。
範式忽然夢見了張劭,帶著黑色的帽子,穿著袍子,倉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你沒有忘記我,怎麼能不來?」範式恍然睡醒,悲嘆落淚,於是穿著喪友的喪服,去趕張劭埋葬的那天,騎著馬趕去。還沒有到達那邊已經發喪了。到了墳穴,將要落下棺材,但是靈柩不肯進去。張劭的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張劭啊,難道你還有願望?」於是停下來埋葬。沒一會,就看見白車白馬,號哭而來。張劭的母親看到說:「這一定是范巨卿。」範式到了之後,弔唁說:「走了元伯,死生異路,從此永別。」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落淚。範式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於是才前進了。範式於是住在墳墓旁便,為他種植了墳樹,然後才離開。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來自於「羊左」的典故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春秋時,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賢納士。天下之人聞其風而歸者,不可勝計。西羌積石山,有一賢士,姓左,雙名伯桃,勒亡父母,勉力攻書,養成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年近四旬,因中國諸侯互相吞並,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未嘗出仕。後聞得楚元王慕仁好義,遍求賢土,乃攜書一囊,辭別鄉中鄰友,徑奔楚國而來。迤儷來到雍地,時值隆冬,風雨交作。有一篇《西江月》詞,單道冬天雨景:
習習悲風割面,蒙蒙細雨浸衣。催冰釀雪逞寒威,不比他時和氣。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還微。天涯遊子盡思歸,路上行人應悔。
左伯桃冒雨盪風,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濕了。看看天色昏黃,走向村間,欲覓一宵宿處。遠遠望見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燈光,徑奔那個去處。見矮矮籬笆,圍著一間草屋,乃推開籬障,輕叩柴門。中有一人,啟戶而出。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禮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雙名伯桃。欲往楚國,不期中途遇雨。無覓旅邸之處。求借一宵,來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聞言,慌忙答禮,邀入屋內。伯桃視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積書卷,別無他物。伯桃已知亦是懦人,便欲下拜。那人雲:「且未可講禮,容取火烘乾衣服,卻當會話。」當夜燒竹為火,伯桃烘衣。那人炊辦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伯桃乃問姓名。其人曰:「小生姓羊,雙名角哀,幼亡父母,獨居於此。乎生酷愛讀書,農業盡廢。今幸遇賢土遠來,但恨家寒,乏物為款,伏乞恕罪。」伯桃曰:「陰雨之中,得蒙遮蔽,事兼一飲一食,感佩何忘!」當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話胸中學問,終夕不寐。
比及天曉,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盡其所有相持,結為昆仲。伯桃年長角哀五歲,角哀拜伯桃為兄。一位一日,雨止道干。伯桃曰:「賢弟有王位之才,抱經綸之志,不圖竹帛,甘老林泉,深為可惜。」角哀曰:「非不欲仕,親未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虛心求士,賢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願從兄長之命。」遂收拾些小路費糧米,棄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進 行不兩曰,又值陰雨,羈身旅店中,盤賚罄盡,止有行糧一包,二人輪換負之,冒雨而走。其雨末止,風又大作,變為一天大雪,怎見得?你看:
風添雪冷,雪趁風威。紛紛柳絮狂飄,片片鵝毛亂葬。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漫天,變盡青黃赤黑。探梅詩窖多清趣,路上行人慾斷魂。
二人行過歧陽,道經梁山路,問及樵夫,旨說:「從此去百餘里,並無人煙,盡是荒山曠野,狼虎成群,只好休去。」伯桃與角哀曰:「賢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生育命。既然到此,只顧前進,休生退悔。」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單薄,寒風透骨。
次日,雪越下得緊,山中彷彿盈尺。伯桃受凍不過,曰:「我思此去百餘里,絕無人家;行糧不敷,衣單食缺。若一人獨往,可到楚國;二人懼去,縱然不凍死,亦必餓死於途中,與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將身上衣服脫與賢弟穿了,賢弟可獨贅此糧,於途強掙而去。我委的行不動了,寧可死於此地。持賢弟見了楚王,必當重用,那時卻來葬我未遲。」角哀曰:「焉有此理?我二人雖非一父母所生,義氣過於骨肉。」我安忍獨去而求進身耶?」遂不許,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風雪越緊,如何去得?且於道旁尋個歇處。「見一株枯桑,頗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熱些枯技,以禦寒氣。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來,只見伯桃脫得赤條條地,渾身衣服,都做一堆放著。角哀大驚,曰:「吾兄何為如此?」伯桃曰:「吾尋思無計,賢弟勿自誤了,速穿此衣服,負糧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處,安可分離?」伯桃曰:「若旨餓死,白骨誰理?」角哀曰:「若如此,弟情願解衣與兄穿了,兄可費糧去,弟寧死於此」『伯桃曰:「我乎生多病,賢弟少壯,比我甚強;更兼胸中之學,我所不及。若見楚君,必登顯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滯,可宣速往。」角哀曰:「令兄餓死桑中,弟獨取功名,此大不義之人也,我不為之。」伯桃曰:「我自離積石山,至弟家中,一見如故。知弟胸次不見,以此勸弟求進。不幸風雨所阻,此吾天命當盡。若使弟亦亡於此,乃吾之罪也。」言訖,欲跳前溪覓死。角哀抱住痛哭,將衣擁護,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開。角哀再欲上前勸解時,但見伯桃神色己變,四肢撅冷,一不能言,以手揮令去。角哀尋思:「我若久戀,亦凍死矣,死後准葬吾兄?」乃於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陰力相助。但得微名,必當厚葬。」伯桃點頭半答,角哀取了衣糧,帶泣而去。伯桃死於桑中。

熱點內容
團隊合作的成語 發布:2024-07-01 05:31:46 瀏覽:380
什麼山什麼嶺成語 發布:2024-07-01 05:31:05 瀏覽:745
砥的成語 發布:2024-07-01 05:31:04 瀏覽:593
災的成語 發布:2024-07-01 05:27:23 瀏覽:427
小學一年級講的故事 發布:2024-07-01 05:25:40 瀏覽:323
猜成語臣人 發布:2024-07-01 05:09:07 瀏覽:166
一部歐美愛情電影女主是個忍者男主有超能力 發布:2024-07-01 05:01:37 瀏覽:450
適合愛看電影的人的禮物。 發布:2024-07-01 04:42:54 瀏覽:810
向某人推薦推薦電影英語作文,高一 發布:2024-07-01 04:38:51 瀏覽:338
故事光早教 發布:2024-07-01 04:32:19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