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含有方位的成語

含有方位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4-06-16 15:40:56

⑴ 帶方位的成語有哪些

1,東張西望
讀音:dōng zhāng xī wàng
釋義:意思是向四處張望的意思,形容心神不安地到處看。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此時經常
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出處釋義:三個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的話,一心只想丈夫回來,此時經常跑上前樓,在室內東張西看。
2,東山再起
讀音:dōng shān zài qǐ
釋義:指退隱後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後重新恢復地位。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謝安傳》:「謝安少年既有名聲,屢次徵辟皆不就,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出處釋義:謝安年輕人既有名聲,屢次徵召他都不去,隱居會稽東山,年過四十又出任桓溫司馬,屢經升遷為中書、司徒等重要職責,晉室依賴使國家轉危為安。
3,東拼西湊
讀音:dōng pīn xī còu
釋義:表示東一點、西一點零零碎碎地拼湊起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只是宦囊羞澀,那賈家上上下下都是一雙富貴眼睛,容易拿不出來,為兒子的終身大事,說不得東拼西湊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
出處釋義:只是錢袋羞澀,那賈家家上下都是一雙富貴眼睛,容易拿不出來,為孩子的終生大事,說不得東心甘情願西湊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求見禮。
4,南征北戰
讀音:nán zhēng běi zhàn
釋義: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出處:唐·柳宗元《封建論》:「歷於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出處釋義:經過在宣王,以中興復古的德,雄南征北伐的威力,最終不能確定魯侯的後代。
5,南轅北轍
讀音:nán yuán běi zhé
釋義: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相抵觸。
出處:戰國·季梁、魏王《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出處釋義: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就像去楚國而向北行。

⑵ 含有方位的成語

一、東來拼西湊

白話釋義:源比喻零亂地加以拼湊。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處:《紅樓夢》:「(秦邦業)因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所關;說不得東拼西湊;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帶了秦鍾到代儒家拜見。」

二、東西南北

白話釋義: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翻譯: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3、聲東擊西

是一個漢語成語,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處: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譯文:在東邊弄出聲音,其實是攻打西邊。

4、南轅北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相抵觸。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譯文:想到楚國去,卻向北方行進。

5、南腔北調,解釋: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摻雜著方言。

出處:清·趙翼《檐曝雜記》卷一:「每數十步間一戲台,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譯文:每隔十步一個戲台,南北方言混雜,四方的人都很高興。

熱點內容
風猜一成語 發布:2024-06-24 20:20:15 瀏覽:433
欲速則不達故事 發布:2024-06-24 20:17:49 瀏覽:670
雞尾酒故事 發布:2024-06-24 20:17:42 瀏覽:495
沖什麼成語 發布:2024-06-24 20:16:06 瀏覽:78
賊字的成語 發布:2024-06-24 20:11:47 瀏覽:682
司馬成語 發布:2024-06-24 20:11:09 瀏覽:272
花的故事傳說 發布:2024-06-24 19:59:40 瀏覽:323
故事畫集 發布:2024-06-24 19:29:19 瀏覽:101
成語的繁體字 發布:2024-06-24 19:01:48 瀏覽:569
友誼的成語 發布:2024-06-24 18:58:24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