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和為貴故事

和為貴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1 09:51:45

Ⅰ 以和為貴的故事有哪些

1、兄弟「以和為貴」

在隋朝時候有三個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慶、田廣,他們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產分為三份,分家了。結果所有的東西都分好了,他們家門口有棵紫荊樹,這棵怎麼分?三個兄弟說: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這樣也公平。結果才講完過沒有多久,這棵紫荊樹就枯死了。

田真畢竟有讀過書,一看到樹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氣連枝,「我們兄弟分家,現在又要把樹分了,樹已經感受到這種失和,這種不仁愛、不友愛,它馬上就枯死了」。

田真想:我們不能比不上這個樹木,應該要友愛才對。所以把這樣的感受講給他的兄弟聽:希望我們是同氣連枝,都是從父母這個根出來,父母應該不願意看到我們分離。後來兄弟就不分了,住在一起,結果這個紫荊樹過沒多久又活得很好。

所以確實萬物都是有感覺的,連樹都可以感覺到分離之中所形成家庭的失和,也能夠感受的到當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團結、都和睦,一定會欣欣向榮。所以我們一定要切記「以和為貴」。

2、太陽和風「以和為貴」

太陽和風打賭讓世間一個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脫了,風說:看我的!就拚命地刮,越颳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緊,風終於無能為力。太陽說你不行吧,看我的,太陽放出溫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一會這位便將皮袱脫了,太熱了,穿不了啦。

這個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訴我們柔能克剛,「和「的作用威力無比!

3、郭子儀的故事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以本軍出兵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靜邊軍城(今山西右北衛鎮),斬殺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首次大捷。

天寶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儀與李光弼合軍配合作戰,在嘉山大敗史思明等賊將,斬首四萬,生擒五千,獲馬五千匹。河北十餘郡重歸唐朝掌握。唐肅宗即位後,賊將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出塞,與河曲部落數萬胡人企見覦身在朔方軍的皇帝。

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聯兵擊敗賊軍,平定河曲地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收陝郡永豐倉。同年四月,安祿山被兒子殺掉,朝廷招郭子儀還鳳翔,欲圖大舉。五月,郭子儀進位司空,充關內、河東副元帥。

十月,郭子儀率漢、回紇聯軍十五萬收復長安。與敵交戰中,郭子儀指揮有方,斬首六萬余級,唐兵重新奪回京城。百萬人民夾道歡呼:「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4、將相和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便想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後兩人和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5、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時,安徽桐城出了個叫張英的,當上了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吳氏欲侵佔他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氣焰。

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曰:「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讓。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受到震動也後撤三尺,三加三等於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間陰文鐫刻著「三尺巷」的圖畫故事。

Ⅱ 求以和為貴小故事

1、將相和、負荊請罪——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

2、狄梁公與婁師德的故事。婁師德薦人而不自矜,表現出待人寬厚,胸懷博大的品格;而狄仁傑則排斥婁師德,表現出對人刻薄,度量狹窄,其可貴的是能知錯就改。武則天的寬宏大量和善於誘使大臣團結。

3.郭子儀,華州鄭縣人。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M安史之亂"爆發。當時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芳度使,以本軍出兵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靜邊軍城(今山西右北衛f真),斬殺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首次大捷。天寶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儀與李光弼合軍配合作戰,在嘉山大敗史思明等賊將,斬首四萬,生擒五千,獲馬五千匹。河北十餘郡重歸唐朝掌握。唐肅宗即位後,賊將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出塞,與河曲部落數萬胡人企見覦身在朔方軍的皇帝。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聯兵擊敗賊軍,平定河曲地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收陝郡永豐倉。同年四月,安祿山被兒子殺掉,朝廷招郭子儀還鳳翔,欲圖大舉。五月,郭子儀進位司空,充關內、河東副元帥。十月,郭子儀率漢、回糹乞聯軍十五萬收復長安。與敵交戰中,郭子儀指揮有方,斬首六萬余級,唐兵重新奪回京城。百萬人民夾道歡呼:"不圖今曰復見官軍

Ⅲ 現代著名的以和為貴的故事

1、阿姆斯特朗在邁上月球時,因一句「我個人邁出了一小步,人類卻邁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戶曉。但一同登月的還有奧爾德林,雖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樣讓人敬佩。

在慶祝登月成功的記者招待會上,有一位記者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你作為同行者,而成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卻是阿姆斯特朗,你是否感覺有點遺憾?」

在眾人有點尷尬的注視下,奧爾德林風趣地回答道:「各位,千萬別忘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邁出太空窗的!」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從別的星球上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大家在歡愉的笑聲中,給了他最熱烈的掌聲。

2、外國: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民主德國)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和柏林完成統一。東西柏林的道路、鐵道及橋梁在圍牆倒塌後迅速接連在一起。

(3)和為貴故事擴展閱讀

1989年11月9日,作為東西兩大陣營對立的主要象徵,柏林圍牆被拆毀。

柏林牆的倒塌,給聯邦德國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給民主德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資金,並使民主德國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牆的倒塌,代表了一個統一的德國,作為歐洲經濟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統一後德國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柏林牆的倒塌標志著德國的統一,是東歐劇變的一部分,也推動了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

Ⅳ 古人「和為貴」的故事 用簡單的語言敘述一個

三尺巷的故事:說的是相鄰的兩戶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內的商賈。兩家都在建房子容,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圍牆時,雙方為地界發生了爭議。泰州人素來就有「寸土必爭」的老傳統,不要說鄰里之間,就是兄弟之間為了祖業也是吵得不可開交,鬧到最終,「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為了區區三尺地,無論是官宦人家還是商賈大戶各不相讓。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殺手鐧——連忙去信給官人告狀。
隔不了多久,官人來了回信,信上說:「來信為爭三尺房,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信上說的很明白,官人既來信,遵信所囑,在離原地界退後三尺砌上圍牆。對面那一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動,也在原地界退後三尺砌上圍牆。這兩道圍牆中間形成一條巷子,後人就給這條巷子取名為「三尺巷」。「三尺巷」的寬度,不是三尺而是六尺寬。
還有的比如:將相和,宰相肚裡能撐船。。。。

Ⅳ 有關和為貴,與人為善的歷史典故和故事

1、楚惠王恩及廚師

楚惠王一次在吃涼酸菜時發現有水蛭,於是就把水蛭吞食了,之後腹部得病不能吃東西。令尹問楚惠王是如何得此病的。楚惠王回答說:「我吃涼酸菜發現有水蛭,想如果責備廚師而不治他們的罪呢?這是破壞法令而使自己威嚴建立不起來的做法,我沒有這樣做的原因是怕百姓知道。

要責備並給予他們懲罰,那廚師和管膳食的人按法律都該處死,心又不忍。我害怕左右的人看見,於是就吞食了。」令尹離開自己的座位再次叩拜並恭賀說:「我聽說天道是沒有親疏的,只幫助有德行的人。君王具有仁德,靠天的幫助,病不會造成傷害。」

當天晚上,楚惠王去廁所方便時排出了水蛭,同時患有多年的心腹積塊的病也全都痊癒了。

2、荀巨伯探望朋友

荀巨伯從遠方來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匈奴圍攻這座城池。朋友對巨伯說:「我現在快死了,你可以趕快離開了。」荀巨伯回答道:「我遠道而來看你,你讓我離開,讓我背信棄義而求活命,這怎能是我荀巨伯所做的事嗎?」賊兵已經闖進,

對荀巨伯說:「大軍已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麼樣的人,竟敢獨自留下來?」巨伯說:「朋友生了重病,我不忍心丟下他,寧願用我的身軀替代朋友的性命。」匈奴人相互商量說:「我們這些沒有道義的人,卻闖入了有道義的國家!」便率軍撤回。全城人的生命財產得到了保全。

3、張良拾鞋

一天,張良閑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

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只見那老翁走出里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贊嘆道:「孺子可教矣。」

並約張良五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

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說罷,揚長而去。

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圯上老人」。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4、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5、駱統送糧

駱統侍奉嫡母甚為恭謹。當時年歲飢荒,鄉里及遠方來的人大多生活困頓,駱統為了幫助他們而減少自己的飲食。他的姐姐仁愛有德行,守寡無兒回到娘家,看到駱統的樣子心裡十分難過,多次問他是什麼原因。駱統說:「士大夫們連糟糠都不能吃飽,我哪來心思自己一個人吃飽?」

他的姐姐說:「真是這樣,為什麼不告訴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這個樣子。」於是她就將自己的糧食給了駱統,又將此事告知母親,他的母親也認為他很賢德,於是叫人分發施捨糧食,駱統由此名聲顯揚。

Ⅵ 以和為貴的歷史故事

一、三尺巷的故事

河南安陽老城區內有一條"善良巷",那裡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地點地。聽說當年郭家街坊建房造屋擠佔了郭家一牆之地,郭家人氣不過便和那家論理,一來二去鬧得沒法解開直至上了公堂。

當地官害怕兩邊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審理,所以兩家持續爭論。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將此事回票郭朴,郭朴馬上回書一封。

但當郭家人滿懷希望地翻開信件時,不想上面居然是這樣幾行詩句:"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郭家人理解道理後馬上中止了訴訟而且甘心讓地三尺。而鄰家得知此過後也非常悔恨自己最初的行為,他們也立行將院牆後移。就這樣你退我讓,原先院牆地點的當地居然變成了一條寬可行人的巷子。

二、面館的故事

雍正年間,在蘇杭有一家小面館,鋪面不大,地段不佳,只由一位老婦人一人打理。一日,一位抱著孩子的中年婦女走進店裡要了一碗面條,還沒開始吃,淘氣的孩子一伸手,就把面條推到了地上,碗也碎了。

孩子的母親馬上道歉,並主動表示要賠償,但老婦人非但婉拒賠償,還關切地詢問孩子是否有燙到,隨後重新捧出一碗面遞與母子二人。

孩子的母親萬分感動,連聲道謝。日後,這位母親逢人便訴說這一段經歷,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家小面館和那位與人為善、以和為貴的老婦人,紛紛慕名而來,面館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了。

三、將相和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之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局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

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局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後兩人和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四、太陽和風的故事

太陽和風打賭讓世間一個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脫了,風說:看我的!就拚命地刮,越颳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緊,風終於無能為力。

太陽說你不行吧,看我的,太陽放出溫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一會這位便將皮袱脫了,太熱了,穿不了啦。這個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訴我們柔能克剛,「和「的作用威力無比!

五、三兄弟的故事

在隋朝時候有三個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慶、田廣,他們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產分為三份,分家了。結果所有的東西都分好了,他們家門口有棵紫荊樹,這棵怎麼分?三個兄弟說: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這樣也公平。結果才講完過沒有多久,這棵紫荊樹就枯死了。

田真畢竟有讀過書,一看到樹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氣連枝,「我們兄弟分家,現在又要把樹分了,樹已經感受到這種失和,這種不仁愛、不友愛,它馬上就枯死了」。

田真想:我們不能比不上這個樹木,應該要友愛才對。所以把這樣的感受講給他的兄弟聽:希望我們是同氣連枝,都是從父母這個根出來,父母應該不願意看到我們分離。後來兄弟就不分了,住在一起,結果這個紫荊樹過沒多久又活得很好。這則歷史故事告訴了人們要以和為貴。

Ⅶ 禮之用和為貴的短故事

禮之用和為貴的典故示例:

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

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

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7)和為貴故事擴展閱讀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出自《論語》;

禮的作用,以恰到好處為貴;按現代話說,即禮的作用,以和諧為貴;先王准則,以;幾千年過去了,「和為貴」始終是東方民族特別是中華;儒家「和」的觀念,還包含著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團結互助,取長補短,形成整體合力。

「和」是儒家所特別倡導的倫理、政治和社會原則。《禮記·中庸》寫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楊遇夫《論語疏證》寫道:「事之中節者皆謂之和,不獨喜怒哀樂之發一事也。和今言適合,言恰當,言恰到好處。」

曾子覺得,禮的推行和應用要以和諧為貴。但是,凡事都要講和諧,或者為和諧而和諧,不受禮文的約束也是行不通的。這是說,既要遵守禮所規定的等級差別,相互之間又不要出現不和。有子在本章提出的這個觀點是有意義的。

在當時,各等級之間的區分和對立是很嚴肅的,其界限絲毫不容紊亂。上一等級的人,以自己的禮儀節文顯示其威風;下一等級的人,則懷著畏懼的心情唯命是從。但到春秋時代,這種社會關系開始破裂,臣弒君、子弒父的現象已屬常見。

對此,曾子認為,有子提出「和為貴」說,其目的是為緩和不同等級之間的對立,使之不至於破裂,以安定當時的社會秩序。

曾子理解,有子既強調禮的運用以和為貴,又指出不能為和而和,要以禮節制之,可見孔子提倡的和並不是無原則的調和,這是有其合理性的。

Ⅷ 以和為貴故事

1、兄弟「以和為貴」

在隋朝時候有三個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慶、田廣,他們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產分為三份,分家了。結果所有的東西都分好了,他們家門口有棵紫荊樹,這棵怎麼分?三個兄弟說: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這樣也公平。結果才講完過沒有多久,這棵紫荊樹就枯死了。

田真畢竟有讀過書,一看到樹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氣連枝,「我們兄弟分家,現在又要把樹分了,樹已經感受到這種失和,這種不仁愛、不友愛,它馬上就枯死了」。

田真想:我們不能比不上這個樹木,應該要友愛才對。所以把這樣的感受講給他的兄弟聽:希望我們是同氣連枝,都是從父母這個根出來,父母應該不願意看到我們分離。後來兄弟就不分了,住在一起,結果這個紫荊樹過沒多久又活得很好。

所以確實萬物都是有感覺的,連樹都可以感覺到分離之中所形成家庭的失和,也能夠感受的到當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團結、都和睦,一定會欣欣向榮。所以我們一定要切記「以和為貴」。

2、太陽和風「以和為貴」

太陽和風打賭讓世間一個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脫了,風說:看我的!就拚命地刮,越颳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緊,風終於無能為力。太陽說你不行吧,看我的,太陽放出溫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一會這位便將皮袱脫了,太熱了,穿不了啦。

這個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訴我們柔能克剛,「和「的作用威力無比!

3、郭子儀的故事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以本軍出兵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靜邊軍城(今山西右北衛鎮),斬殺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首次大捷。

天寶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儀與李光弼合軍配合作戰,在嘉山大敗史思明等賊將,斬首四萬,生擒五千,獲馬五千匹。河北十餘郡重歸唐朝掌握。唐肅宗即位後,賊將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出塞,與河曲部落數萬胡人企見覦身在朔方軍的皇帝。

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聯兵擊敗賊軍,平定河曲地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收陝郡永豐倉。同年四月,安祿山被兒子殺掉,朝廷招郭子儀還鳳翔,欲圖大舉。五月,郭子儀進位司空,充關內、河東副元帥。

十月,郭子儀率漢、回紇聯軍十五萬收復長安。與敵交戰中,郭子儀指揮有方,斬首六萬余級,唐兵重新奪回京城。百萬人民夾道歡呼:「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4、將相和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便想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後兩人和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5、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時,安徽桐城出了個叫張英的,當上了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吳氏欲侵佔他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氣焰。

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曰:「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讓。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受到震動也後撤三尺,三加三等於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間陰文鐫刻著「三尺巷」的圖畫故事。

Ⅸ 有沒有「以和為貴」的小故事

1、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客人以為他怕廉頗,但藺相如說:「秦不敢因為我和廉將軍而入侵我們國家。我對廉將軍的寬容和讓步是把國家的危險放在前面,個人的敵意放在後面。「當廉頗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有一個廉頗「道歉」的故事。

2、阿姆斯特朗在邁上月球時,因一句「我個人邁出了一小步,人類卻邁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戶曉。但一同登月的還有奧爾德林,雖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樣讓人敬佩。

在慶祝登月成功的新聞發布會上,一名記者問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當你還是同事時,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對此你感到有點遺憾嗎? "

在人群尷尬的注視下,奧爾德林機智地回答道:「女士們,先生們,不要忘記,當我回到地球時,我是第一個走出太空窗口的人!」他環顧四周,微笑著說,「所以,我是第一個從另一個星球來到地球的人。大家在歡聲笑語中給他最熱烈的掌聲。

3、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民主德國)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和柏林完成統一。東西柏林的道路、鐵道及橋梁在圍牆倒塌後迅速接連在一起。

4、郭子儀,華州鄭縣人。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以本軍出兵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靜邊軍城(今山西右北衛鎮),斬殺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首次大捷。

天寶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儀與李光弼合軍配合作戰,在嘉山大敗史思明等賊將,斬首四萬,生擒五千,獲馬五千匹。河北十餘郡重歸唐朝掌握。唐肅宗即位後,賊將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出塞,與河曲部落數萬胡人企見覦身在朔方軍的皇帝。

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聯兵擊敗賊軍,平定河曲地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收陝郡永豐倉。同年四月,安祿山被兒子殺掉,朝廷招郭子儀還鳳翔,欲圖大舉。五月,郭子儀進位司空,充關內、河東副元帥。

5、清朝康熙時,安徽桐城出了個叫張英的,當上了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吳氏欲侵佔他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氣焰。

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曰:「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讓。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受到震動也後撤三尺,三加三等於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間陰文鐫刻著「三尺巷」的圖畫故事。

熱點內容
嚴格要求的成語 發布:2024-12-25 08:54:35 瀏覽:583
勸說故事 發布:2024-12-25 08:50:32 瀏覽:122
城什麼城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5 08:33:34 瀏覽:375
小東鬼故事 發布:2024-12-25 08:05:55 瀏覽:769
狗兔成語 發布:2024-12-25 07:53:35 瀏覽:558
什麼計成語 發布:2024-12-25 07:51:33 瀏覽:259
每天一個鬼故事 發布:2024-12-25 07:43:41 瀏覽:463
內涵成語 發布:2024-12-25 07:38:39 瀏覽:629
天的成語接龍 發布:2024-12-25 07:32:16 瀏覽:360
不講衛生的故事 發布:2024-12-25 07:19:34 瀏覽:329